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91327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2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方案x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方案XX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方案XX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据《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高办发〔XX〕11号)安排,现就在全市教育系统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为载体,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向我看齐”活动,教育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
2、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活动原则 (一)分类指导。坚持从党员活动方式和思想状态等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区别对待,量身打造符合党员日常工作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使广大党员都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 (二)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履行党员责任,带头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努力当好排
3、头兵,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带头做”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要把主题实践活动与提高党员素质、激励党员建功奉献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质量、维护社会公德、共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激励党员当先锋、争优秀。 三、活动形式 此次活动依托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平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共分为公开承诺、履诺践诺、民主评议三个环节。 (一)公开承诺。组织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作出公开承诺。承诺分为共性承诺和个性承诺,共性承诺由各基层党支部统一制定,个性承诺由党员根据自身工作生活实际制定,承诺要通过
4、一定形式向群众公开。 (二)履诺践诺。引导党员对照承诺事项,认真履诺践诺,争做合格党员。每月“支部生活日”开展活动时,党员要对承诺事项履行情况进行汇报、自评;每季度支部委员会上,支委会对党员履诺践诺情况进行集体认定。 (三)民主评议。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在年底全体党员会议上,对党员履诺践诺情况进行考评,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考评等次,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年底评定星级的重要依据。 四、活动内容 (一)信念坚定,向我看齐。引导党员增强政治意识,锤炼忠党爱国的坚定操守。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地学、原汁原味地学
5、,将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自觉主动地尊崇党章,加强党性锻炼,履行党员义务,按时交纳党费、过组织生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敢于同错误思想、错误言行作斗争;自觉遵守党纪党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修养,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共筑中国梦。 (二)服务群众,向我看齐。引导党员增强群众意识,为民服务作奉献。主动深入群众,聆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冷暖,所需、所盼;主动帮扶群众,与身边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主动落实“民情日记制度化
6、、问政于民常态化、特困救助长效化”、“四必到四必访”等要求,发挥党员集中奉献日、服务群众责任区、到社区报到等载体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服务群众;主动提升服务本领,增强服务意识、学会群众语言、掌握服务技能,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群众。 (三)岗位奉献,向我看齐。引导党员增强奉献意识,立足岗位做贡献当先锋。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党员提升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敬业修德、奉献社会。 (四)推动发展,向我看齐。引导党员保持干事创业进取的锐气,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全市教育发展新常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
7、作部署,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五)和谐共建,向我看齐。引导党员树立新风正气,共建和谐。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和善、积极向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推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弘扬促进和谐的正能量;美化居住环境,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美丽乡村、洁净城市;创作、传播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推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五、有关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