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ID:7865844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1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1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2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3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4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1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案例适用:进入壁垒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案例内容: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

2、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1111万元。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

3、或电路元件用。案例评析: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扬州灯泡集团

4、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风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从其它行业的发展经历和惨痛教训使得扬州灯泡集团深深体会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它们更加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在我国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又往往会走向过度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于毁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州灯泡集团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一个重要的手

5、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它所构筑的这一壁垒,不仅使得扬州灯泡集团在近十年内保住“单打冠军”的头衔,而且也引领着整个氖灯生产行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产业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但这一关于进入壁垒的论述过于笼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个:1.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行业”。2.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

6、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无须负担的”。对此,克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担的生产成本。3.我国学者杨治认为,当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竞争时与原有企业竞争时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则这种障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就叫做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无论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还是更广泛地,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

7、垒。因此,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根据上述定义,进入壁垒可以具体化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经济性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6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比潜在的或新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技术人员阻援、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

8、优势。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公营合同而具有的优势。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而在达到最低经济规模之前,新企业的平均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