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

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

ID:7827909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27

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_第1页
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_第2页
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转速发动机行车技巧,特别是减档的技巧一、起步:开惯了普通拉线油门车的驾驶员,开高转速车起步时容易出现起步收油过早,造致车辆抖动甚至熄火等问题。我们知道,车辆从静止到移动这一瞬间需要获得最大的动力,油门也踩得最深,当车动起来以后,油门要稍稍收敛,使发动机动力平顺地传送至车轮,否则会造成车辆的前窜(新手易犯的毛病)。实际上油门的变化有一个踩——稳——松——再踩的过程。只不过根据驾驶者起步缓急的要求而简化了。由于电子油门滞后了加油的时间,如果此时按常规方法的踩油门力度和离合器半联动时间来起步,车辆就难以获得足够的动力。解决方法:起步时适当深踩油门,离合器半联动时,继

2、续稳住油门,待车辆完全起步后再踩油加速。比较而言,新手由于没有开过其它车,没有起步的既定操作习惯,只要注意和多练习“油、离”配合,反而会很快掌握高转速车的起步。二、加挡:高转速车换档都应在3000转/分钟以上。加档时(特别是3换4),注意将离合器踩到底,避免出现打齿轮现象。换档动作要柔顺、快捷。此外,由于加档动作一般比减挡慢,初学者要注意不要在换档的过程中养成手腕和手臂做出一些华而不实的“潇洒”和“优雅”造型的习惯。在驾驶过程中摆这些POSE,实在是有害无益。三、减挡:掌握好减挡技巧是将车开得平顺流畅的关键。目前驾驶轿车不论加、减挡,通常都采用“踩一脚离合松一脚

3、油”的操作法。经过大量观察和实践,减挡还可运用以下操作方法:1、“补油法”操作方法:踩离合器,将变速杆推入档位后,踩油门,待转速适当上升后,再松离合器。适用档位:3档换2档,2挡换1档。主要适用于市内减速后须低速行驶的情况,如转弯进辅道,进小区大门等等,如不补加一脚油,松离合器后,车辆被发动机低速牵制,必然产生顿挫。采用“补油法”可有效消除减挡后的顿挫感,但补油量的多寡与车辆当时的行驶速度及档位有关,补多了车要窜动,少了仍会顿挫。需多实践才能熟能生巧。2、“提前加油法”操作方法:踩离合器,将变速杆推入档位的同时,踩油门。入档后,再松离合器。适用档位:3档换2档,

4、2挡换1档。此方法与“补油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将加油时间稍稍提前,但由于有悖于习惯动作的协调性,操作有一定难度。适用环境也与“补油法”相同。3、“两脚离合加油法”操作方法:A、踩离合,(松油门),将变速杆推入空档;B、松离合,同时右脚踩一脚空油;C、踩离合松油门将变速杆推入低档位,D、松离合,踩油门加速前进。四个动作一气呵成不停顿。以前开过北京212的都学过此方法。适用档位:4减3,3减2,2减1。适用范围较广,除适用上述场合外,其它需要减挡增加动力的场合,如冲坡,爬坡,涉水等都适用。优点:不仅可以有效消除减挡后的挫顿(因为加空油时提高了发动机转速),还可以减少

5、同步器的磨损。缺点,换档时间稍长,上陡坡车辆仍然有明显挫顿感,当然还浪费了那一脚空油。4、“不松油门法”(重点推荐)操作方法:松离合时,继续踩住油门,将变速杆推入低档位后,松离合器。适用于所有需要减挡加速的场合(一般右脚处于踩油门状态),尤其适合减挡超车场合。此方法有操作简单,换档速度快,损失动力少,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以前开货车的老驾驶员(特别是跑山路的)都爱使这一招。那时由于车辆还没有同步器(后来高档位有),平顺换档全靠驾驶员凭车感——即发动机声言(听转速)、车辆速度及负载、油门开度等来完成。现在轿车做得越来越智能化了,所有这些都可由电脑分析再由机器完成,玩手

6、挡的乐趣也随之越了越少了。扯远了,书归正传,采用“不松油门法”减挡,踩离合器时,发动机空转,可提升转速500—1000转(视当时节气门开度和时间而定),待松离合时,发动机转速正好与低档位车速相吻合。既有效消除了减挡的挫顿感,又将发动机因换档而造成的动力中断时间缩至最短,是超车,爬陡坡以及其它急加速情况下减挡的最佳选择,呕血推荐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