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ID:77853226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6-06

上传者:ㅤ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1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2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3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4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5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6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7页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_第8页
资源描述: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摘要“保息六政”《周礼司徒篇》提出,“以保息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它是西周后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其目的是实现和谐社会。其中“慈幼”、“养老”蕴含了关爱儿童,爱护长者的思想;“赈穷”、“恤贫”蕴含了赈济穷困、救助贫困的思想;“宽疾”、“安富”蕴含了宽免赋税、公平分配的思想。“慈幼”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养老”对于空巢老人问题,“赈穷”对于弱势群体问题,“恤贫”对于反贫困问题,“宽疾”对于残疾人工作,“安富”对于农村富人安抚工作等当代农村社会工作都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保息六政;农村;社会福利Abstract“SixPoliciesofEnsuringPeople’sInterests”wasproposedfromZhouLi,whichmentionedthattoprotectpeople’sinterestsandraisethepeople,firstcaringforchildrenisdemanded,thensecondsupportingfortheelderly,andrevitalizingpovertycomestothethird,fourthlyissuccoringtheold,whichisfollowedbythefifth,concerningthosewhoareill,andfinallysettlingtherichisalsorequired.ItwasformulatedafterWestZhouDynastyandisacompletesocialwelfaresystem,aimingatrealizingaharmonioussociety.The"caringforchildren"and"supportingfortheelderly"containstheloveofchildren,caringfortheelderly";"revitalizingthepoverty","sympathizingwithpoverty"containsthereliefofpoverty,assistpeopleofthought;"sympathizingwithpoverty","caringdisease"containsawaiveroftaxes,theideaoffairdistribution."caringforchildren"forleft-behindchildren,"supportingfortheelderly"foremptynester,"revitalizingthepoverty"forvulnerablegroups,"sympathizingwithpoverty"forpovertyalleviation,"caringdisease"forthedisabled,"appeasingrich"fortherichruralreliefworketc.modernruralsocialworkhasfar-reachingsignificance.Keywords:SixPoliciesofEnsuringPeople’sInterests;ruralareas;socialwelfare目录TOCo"1-3"huHYPERLINKl"_Toc597"摘要IHYPERLINKl"_Toc2361"AbstractII2HYPERLINKl"_Toc28513"2.6“安富”之于农村富人11第一章“保息六政”中农村社会福利思想述评提到原始社会,大家第一想到的词语可能就是野蛮和粗暴,但是殊不知在其当时已经有了相亲相爱、互助互济的淳朴民风,但是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在阶级社会之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先秦时期,《周礼》中的“保息六政”便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也可以称之为古代社会的“社会保障法”,历代封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都是在“保息六政”的框架下进行的,也是对于先秦时期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丰富和发展[1],如同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宪法,它是一个总纲,而其他的一些法律也是在它的基础之上细分丰富的,但终究是以宪法为总纲,为依据的。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总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社会问题,例如近几年的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的贫困化现象、残疾人问题、农村富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研究“保息六政”,并不是为了全部在社会加以运用,毕竟当时的大环境和现代的大环境也是不同的,但是“保息六政”既然能作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社会保障的鼻祖式的存在,肯定有它的优势以及实用性,因此,本文将“保息六政” 中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启示作为研究题目,目的便是在前人的经验教训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吸收,以期所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对现代社会农村存在问题有所缓解。“保息六政”用六政思想来保护人民的利益,稳定民生,休养生息以此养育万民,这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初步实践和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其中的优秀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1.1关爱儿童,爱护长者“慈幼”是什么意思?最早又将“慈幼”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又是谁?据《周礼•地官》“大司徒”条,周王朝曾出台了六项“息民”政策,第一条就是“慈幼”,即慈爱幼儿。东汉儒学家郑玄也称:“慈幼,谓爱幼少也”。虽然《周礼》中虽没有将其“慈幼”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具体展开,但是从后世历朝历代对于“慈幼”的政策都是从《周礼》的基础之后借鉴发展起来的就可以知道其在当时的一个地位与意义。如春秋战国时的寄养与生育鼓励、秦汉时期来自政府的临时救助:诏书颁赐、横亘千年的两汉时期的儿童福利机构:孤独园到育婴堂、南宋开始的反弃婴政策:胎养助产令以及离我们最近的民国初创的小家庭模式:香山慈幼院的尝试。对于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如此的重视“慈幼”政策?这个是于当时的一个大背景,大环境分不开的。一方面,是古代的统治者必须鼓励“慈幼”政策,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人力,稳固自己的统治,甚至扩张自己的地盘,所以古代才多战乱,在古代那个冷兵器极度缺乏的大背景下,人力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古代统治者鼓励“慈幼”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如同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擒住之后卧薪尝胆终于回到自己领地的时候,便开始的悄无声息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在他众多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政策中就包括了继承和发展了“慈幼”的政策,越王勾践采用文种的建议,规定凡越国百姓,生儿子奖赏酒1壶、狗1条;生女儿奖赏酒1壶、猪1头。家中有两个儿子的,一个由政府资助养育,有三个儿子的,两个由政府资助养育,所以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越国人力猛增,也成为越王勾践能够一雪前耻的一大重要基石[2]。政府直接出面来“养”和“教”,也是古代的一大特色了,既保证了充足的人力,又减轻了百姓家的压力,现代社会传统观念中的“多子多福”思想大概也是从那个时代就流传了下来了吧!但相对于而言的,特别是在多战乱的时代,也有一部分百姓不愿意生儿子,因为大家都知道政府来养育自己的孩子,在减轻自己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儿子最后也是要进入战场的,所以也是有所犹豫的。但是另一方面而言,统治者确实在稳固自己的统治才鼓励“慈幼”政策,但也确实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实事,对于家中孩子的较多的以及恤孤都是由政府资助养活,或者是减免赋税其领养人家庭赋税,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赋税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减轻赋税甚至减免赋税对于领养家庭也是十分乐意去做的一件事,也便会更好地善待儿童,同时在相对战乱较少的朝代,这种“慈幼”政策也会让百姓更加安心专心的从事生产,经济上也会在自己富裕的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在后期孤独园到育婴堂的建立,更是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在“保息六政”的影响下,加上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基础上,中国古代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赡养、家族收养及私人捐助相结合的慈幼恤孤模式[3]。纵观史籍,慈幼在中国古代来讲统治者还是比较关注的,从开始的只养,到后来的教化,说明我们古代的统治者也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孩童的作用,孩子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养老”即赡养老年人,在中国古代,对于老年人相对还是比较尊崇的,因为老年人阅历丰富,熟知氏族传统,集氏族智慧与权威于一身,所以也便有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更有“以孝治国”的治国理念。周代有“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并且在提出了“国家养老”的同时,其“免费医疗” 也是十分实惠的;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也有“七十赐杖”的说法;唐代十分注重精神养老,由《唐大诏令集》可看出,其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根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出具了敬老养老的措施,不仅在赋税方面免除了80岁以上老人其一子的赋税,而且还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等各种养老慈善机构;明、清两朝沿袭了宋朝的一些养老规定,但是在养老年龄方面将其提前到了70岁[4]。在“保息六政”“养老”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对于养老方面也是日益完善,分为了两方面:一是家居养老,毕竟,中国传统的观念还是养儿防老,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在古代老人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为此也便有了周代国家政策中的“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也是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进行养老;二是国家养老,政府逐渐由过去的衣食起居照顾到后来的精神愉悦的养老,以及后来养老院的出现,无不证明国家对于老人的尊崇,先秦甚至出现了四种人都是由国家直接来养老的,即“三老五更”的公民道德楷模、“家中之老”的烈士家属、“致仕之老”的离休老干部、“庶人之老”的五保户,既照顾了到了老人的生活起居又照顾到了老人的精神世界,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保护有也一定的政策,是值得我们后世的学习与推崇的,但是在当时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下,也是有一些措施虽然颁布了,但没有实践,比如周代,对于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时向国君汇报,国君会安排时间,亲自去看望老人[5]。但是因为第一是皇权至上的观念的影响,以及当时国君也是有方方面面的事务要操心,再加上这种实践操作起来也很困难,所以这项制度后来只是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并未起到一些实际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还是优势居多,给了老年人崇高的社会地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也给统治者的统治多了一份稳定。1.2救济穷人,体恤贫民三曰赈穷,即为赈济穷人,指救助鳏寡孤独,由“司民协孤终”;四曰恤贫,即指体恤贫民。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阶级的形成,国家产生,国家一大重要的职能,就是处理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协调社会生产的运行。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虽不能一次性向所有居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但是需要对老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以及贫困的没办法生存的百姓实施不同形式的社会救助[6]。也便是《周礼•地官》中“保息六政中的赈穷以及恤贫。进入阶级社会后,尊老敬老的传统虽然仍旧保持了,但是因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以及古代多战争的影响,以致家庭贫困与无依无靠的生活艰难的老人日渐增多。“问乡之贫人,何族之别也”;“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6],便反映了老人的实际情况的无助和悲惨。对鳏寡孤独由一定的定期救助。据《礼记.王制》的描写,夏商两个朝代对于鳏寡孤独者都有“常饩”,即政府定期发给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粮食。《月令》上记载:“仲春之月……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立冬之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死事,恤孤寡”,由此可以看出救济生活品的发放主要是在仲春和立冬之际,同时周代除了“常饩”之外,“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这里呢不仅给他们发放供酒让其品尝,而且还不限次数与数量,足以证明周代对于鳏寡孤独者不仅仅是保证其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供给,也逐渐注重其生活品质[7]。 通过了解史实,我发现不仅可以发现统治者们并不是一心在压榨百姓,对于鳏寡孤独者没有进行抛弃与放弃,如同现代社会中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如果真只是统治者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考虑百姓的死活,完全可以和白起一样,长平之战后40万赵兵投降,但白起最终还是将其坑杀,虽然当时的个人所属的国家不同,有各自的立场,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终究大部分的士兵何其无辜?最后却成了统治者争夺利益的牺牲品。所以在当时那个时代统治者能够做到不仅仅是对他们的养,更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更有尊严的保护与安排是多么的难得可贵。虽然有的人可能一方面是一个弱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同圣经中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所以利用他们的特长,帮助与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不单单是一个需要人帮助的弱者,感觉到自己对于社会还是有用的。如让盲人当乐师,瘸腿的人去看宫门,失去双足的人看仓库等等。“恤贫”可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做的最多但是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了吧,社会救助措施大到轻徭薄赋、印发官钞,小到赈贷种粮帮助农业生产、开仓放粮等。虽然封建统治者更多的是想巩固自己统治,但是也是实实在在地为了当时的一些贫民做出了实际的救助。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但古代又多战乱,所以更加需要去稳定民心让百姓去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的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体恤贫民不仅可以让贫民感受到统治者的关怀,更可以让其他的百姓更加认同统治者的统治,造成一种好的统治氛围缓和阶级矛盾。二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够发达,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所以自然灾害这个不可控因素就显得格外令人担忧了,哪怕今年收成看着再好,但是一场天灾下来全部就破灭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统治者的强大的作用也会体现出来,在天灾之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天灾当中也有设养济院收养无依无靠的灾民,天灾过后一些皇帝也会减轻甚至减免赋税,也会常常以郡国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粮食,随后偶尔也会敕令所带种粮无需收回。这样的也是让灾民得以安慰,不会因为流离失所进而引发暴乱,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1.3宽免赋税,公平分配宽疾是宽免残疾人的赋税,安富则是指公平分派赋役,使富人安心[8]。无论哪个历史,只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贫富差距总会十分严重,如何调节社会矛盾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代的残疾人有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的残疾,也有因天生残疾的,最后一种便是在后来的生产中导致的残疾。我国古代对于残疾人的态度还是相对温和的,大部分人都能得到一定的帮助与救济。如士兵因为上战场打仗导致的残疾,等战争结束之后去活着回来后,统治者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甚至以后的长期的一个救济,甚至有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些地方官,就像乡师、小司徒,会定期的去专门鉴定残疾人,在鉴定结果之后呢执行减免残疾人的税收以及安置残疾的相关事宜,具体的包括有由政府来进行赡养、派遣官员去慰问残疾人,提供物质帮助甚至社会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救济机构,如元朝“惠民药局”、清朝的“养济院”。如我在“赈穷”中所描述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残疾人并非一无是处,只能等待他人的救助,更多的他们也会有自身的一个优势,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就是被砍去双腿的孙膑所著,再如盲人的听力会出奇的好,可以学习去当乐师。所以对于残疾人,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弱者来对待,应该去学会发掘他们其中的闪光点,让其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的活下去,这一点我国古代做的也是相当不错的,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再细致对《周礼•地官•大司徒》中的“保息六政”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除“宽疾”是直接与残疾人有关系的,其他“保息六政”中的几项,“养老”、“赈穷”、“恤贫”也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足以证明了我国历代统治者对于残疾人的重视。不得不说我国古代的大部分统治者对待百姓还是相当重视的。“安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富人的优惠政策,公平的分派赋役,不会因为富人的经济实力雄厚就必须多进行赋役,不可否认的是,正常情况下,最富的人便是商人,而在当时那个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下的年代能提出“安富”政策,也证明思维意识很是超前了。桑弘羊说:“ 子贡以著积显于诸侯、陶磔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9]明代丘濬指出:“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为天下王者,惟省力役,薄税敛,平物价,使富者安其富,贫者不至于贫,各安其分,止其所,得矣。乃欲夺富与贫以为天下,乌有是理哉?夺富之所有以与贫人且犹不可,况夺之而归之于公上哉!吁,以人君而争商贾之利,可丑之甚也。”他还说:“贫,吾民也;富,亦吾民也。彼之所有,孰非吾之所有哉?”(《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市籴之令》)[10]他也提到了《周礼》中的“安富”思想,强调“富家巨窒,小民之所依赖,国家所以藏富于民者也。小人无知,或以为怨府。先王以保息六养万民,而于王者皆不以‘安’言,独言‘安富’者,其意盖可见也。是则富者非独小民赖之,而国家亦将有所赖焉。彼狭隘者往往以抑富为能,岂知《周官》之深意哉”(《大学衍义补•固邦本•蕃民之生》)[11]。虽然说贫富分化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桑弘羊的论述中就体现到,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问题并不是一定就要消除掉,也不是绝对不可能调节的,贫富之间不仅只是对立的关系,而且也有统一的关系,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得当,不仅可以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还会帮助我们解决不少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如同对待富人,如果统治者一味的压榨富人,赋役分派比例严重不公,那么富人会心生不满,也会失去创造财富的这样一个动力,但是如果统治者公平的分派赋役,那么富人也才会有坚持不断发展积累财富的一个动力,这样的话社会经济才会繁华起来,同时呢,在打仗期间,富人也会在经济上支援前方的士兵,会拼全力的保护自己的国家,在和平年代也会布粥饭的去接济穷人,也会相应的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第二章“保息六政”中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对现代的启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弱势群体却一直都是存在的,总的来说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还是在农村,他们一直都是中国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焦点,问题如果能不能处理成功,或者说能不能减缓,那将对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工作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保息六政”能作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鼻祖式的存在,肯定有它的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进行吸收,用其优秀的经验来对今天的农村社会福利工作做以借鉴。“慈幼”之于留守儿童根据《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现状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显示,经过摸底排查,全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有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无人监护的36万人,占4%;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另外,近32万名由(外)祖父母或亲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较差。少数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或尚未登记户口。那像这部分的留守儿童的学业以及情感问题很难给到有效关怀,不利于留守儿童的一个健康成长,涉及到政府、家庭、学校等多个层面,应该给予广泛关注[12]。“慈幼”中统治者对于儿童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现代社会,留守儿童涉及的问题就更多了,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政策,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形成多部门监管的一个机制,如:在这一阶段,留守儿童的三观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制力远远不如成年人,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如关闭不合格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在家庭中面对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应该及时鼓励家人与孩子进行多沟通,关注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但是爱却一直没有远离他的身边,让孩子的感受到浓浓的父母之爱;最后,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加大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对于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要及时进行一个帮助和疏导。同时在学校中积极互帮互助小组,让留守儿童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以及小伙伴,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亲密关系。 “养老”之于空巢老人“保息六政”中“养老”困难的一大原因是因为战争,老人失去子女导致养老困难,现代社会则更多是因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农村社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平常工作很忙,逢年过节回家的时间也是极其有限,或者一些农村青壮年已经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而老人们相比陌生的现代化城市更愿意留在熟悉的农村社区环境中,各种原因使农村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加,这些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日益虚弱,很多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居养老的模式日渐式微,国家养老毕竟随着近几年的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也难以照顾到方方面面,再加上老人也未必愿意去养老院这类机构,所以空巢老人的问题就越发的严重了[13]。结合“保息六政”中的“养老”的经验,以及现代我国发展的国情,社区养老也就应运而生。首先,给老人以精神安慰,组织社区专职人员和志愿者多与老人多沟通,和老人多聊聊天,进行心理疏导,了解老人的需求,老人有时候就像孩子,其实内心也是很柔软的;其次,与老人的子女多交流,让其与老人定期不定期的与老人多联系,毕竟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是老人最期盼的;再次,建立兴趣小组组织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进行一个自我展示,比如像剪纸、下棋、刺绣、读报、唱歌、讲故事等等活动小组。丰富其个人生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享受回忆美好记忆、分享人生乐趣,减低其孤独感;最后,鼓励老人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一是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的阅历经验都是十分丰富,二是让老人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能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增加自我认同感。“赈穷”之于弱势群体我国农村保障与城市保障相比,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窄,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村大多数人还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被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充分证明,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14]。在古代,由于战争和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导致家庭贫困和生活无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在现代虽然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有所上升,但是也因为意外事故比较高发频发,以及后来的独生子女突然离世造成的“失独者”这些都反映了近几年的济贫的一个现状。虽然说古代是“皇权至上”的时代,但是统治者对于鳏寡孤独者不单单只是简简单单的养,更重要的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更有尊严的保护与安排,其中就包含:一是利用他们的专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不单单是一个需要人帮助的弱者,感觉到自己对于社会还是有用的。而这在我们现代也是可以借鉴的,鳏寡孤独人群最大的问题一是精神方面的;二是我国在政策方面也是逐渐进行了改善,如对于“失独者”,近几年二胎政策也是在一步步的放开,甚至于随着2016年1月1日的到来,我国“全面二孩”时代正式到来,在减缓老龄化压力的同时,也对于“失独者”群体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三是要作好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建立养老基金,以从根本上解决那些没有子女老人的养老的后顾之忧。“恤贫”之于反贫困战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财政投入不足、融资模式过于简单以及农民经济来源单一。资金支持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封建统治时代,统治者在维护其统治之时,也确实为穷人制定了许多社会救助措施,如:轻徭薄赋、赈贷种粮、帮助农业生产、开仓放粮等。虽然说时代在发展,也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我们国家的现状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来进行吸收,如轻徭薄赋对于现代的影响就十分大,农业税由减少到减免直到最后的种地有补贴,无不证明着政策的改革。然而,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扶贫工作是一条漫长而又艰巨的道路。在农村社会工作中,反贫困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为反贫困和农村贫困地区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有参与开发决策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政府投资要更贴近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增加其对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和权力,在扶贫地区实施区域政策将有利于贫困农村的民主决策制度,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15]。二是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自身内部建设:包括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和繁荣,也可以吸纳村里的无业人员,发展其工作技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人口学习基本的技能和手艺,如同木工,手工品,刺绣;同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将其发展为旅游业,如陕西汉中的油菜花,每年在油菜花开花的时节,游客不断,既拉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又获得了菜籽的大丰收。“宽疾”之于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先天身体残疾,二是由于后天遭受意外。在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目前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处理好残疾人的问题,也是给残疾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国家和社会应当在残疾人面对困难时针对残疾程度以及残疾种类的不同给予物质帮助,并且就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治疗建立不同的机构。结合保息六政中的思想,根据残疾人分类开设特殊培训机构,让不同种类的残疾人都能接受技能培训以发挥自身长处,更有利于其融入社会,除了盲人按摩等工作,还能开拓新的工种,比如近几年网店发展迅猛,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买卖自己的工艺精品,让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找到自我认同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国目前正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残疾人的数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老年残疾人的需求做好康复照料工作,可以专门设立老年残疾人的活动场所或机构,社区服务务必要重视对老年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工作。“安富”之于农村富人在我国古代商为末的年代,“安富”主要是针对富人的优惠政策,公平的分派赋役的思想就已经提出来了,证明的思想家以及帝王也还是十分重视商人的作用的,最起码国家的很大一笔财富都是在他们手中的,如果过一旦国家发生什么天灾以及战乱,那也是会给国家提供一个有力的经济支持,维护了国家的稳定,那在现如今的农村社会,农村富人也是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对其进行安抚,让先富带动后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这部分农村富人的权益,或许这部分人经济上得到了一个保护,一个满足,但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民主权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如同一些农村富人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在城里买了房,但是有的时候却还是拿不到城里户口,他们的子女在城市上学也得不到一个公平的对待,这种种的不公平肯定不能让富人安心创造社会财富。其次农村这个市场是一个极具有潜力的市场,却的是投资建设,我们政府应该针对先富帮后富提出一定的政策优惠,给提供一些有利的条件,那么农村的富人也会将更多的眼光转向农村的一个发展。最后,保护农村富人的权益,公平的进行对待,让其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到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才会更加发自内心的将“先富带动后富”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也才会更尽心尽力。“保息六政” 思想在历史上影响了深远,直到今天也是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福利思想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应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搭建救助网络平台;其次,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后,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未来的农村社会福利工作进行得更加完善。参考文献[1]刘洪清.《周礼》中的“社保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16,(06).[2]陈鲁南.从中国古代儿童社会福利政策看“爱幼”的中华传统文化[J].社会福利2012,(01).[3]谭友坤,卢清.施善与教化: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史述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4]龙源期刊网.让现代人羡慕的古代养老政策[J].健康必读2014,(02).[5]玲子.五花八门的古代养老政策[J].人才开发资源2015,(01).[6]白云,刘芹.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的历史作用与启示[J].管子学刊.2014,(01).[7]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0-41.[8]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7:145.[9]杜建蓉.司马迁、桑弘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内蒙古大学,2006.[10]钟祥财.中国古代贫富差别思想评述[J].社会科学,2010,(01).[11]李月华.《大学衍义补》中的天、君、臣、民观[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东北师范大学,2005.[12]红色军事网.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现状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政策[Z]2016,11,09.[13]殷苑,赵晓峰.“保息六政”中的农村社会工作思想及其启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06:72-76.[14]左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3).[15]胡鞍钢,常志霄.城镇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对策研究[J].经济学家,2000,06:97-1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