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

ID:77326531

大小:72.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1-24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_第1页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_第2页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_第3页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荀子,性恶论,中性]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分析在先秦诸子针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中,孔孟和墨子强调了爱人,希望能够激发人性中指向外的情感,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杨朱和老庄则论述了自爱,亦即人对自我完整性的关注。无论相互间的差别有多大,这些思想家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了人性中诸因素的枳极性,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而战国晚期最重要的思想家荀子的人性理论,则被许多人视为是对上述智者的观点的反动,是性恶论的代表。一直到今天,就人性理论而言,人们依然用一种极端化的方式来看待荀子和孟子,认为他们分别为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论证。然

2、而,通过更加审慎和细致的观察会发现:荀子的性恶论,远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绝对。当我们把人性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止的已成时,荀子理论的折中色彩就显得愈发突出了。如果我们坚持要把荀子的话语置放在性恶论的范畴,那么他的理论充其量是一种中性的性恶论。这样的认识会招致批评,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荀子的论述,很明确地把人的本性归为恶。至少从表面看来,荀子的性恶理论确实站在孟子的人性本善之观点的对立面。长久以来,人们用性善性恶的二元结构来探讨孟荀的人性理论。久而久之,形成了这样一种陈见:似乎在先秦思想界,构成主流的是人性或

3、善或恶两套对立的理论体系;人性非善即恶。果真如此吗?何艾克(EricHutton)在艾文贺的研究的启示下,认为荀子性恶论是这样形成的:首先,荀子相信人类自然地拥有一定的欲望,就这些欲望自身而言,无所谓好坏;其次,荀子不认为我们具有内在的道德知识或倾向,可以自发地去控制这些欲望或者通过合适的道德性的手段去满足它们;再次,在缺乏正确的指导的情况下,欲望和情感会让我们陷入相互冲突即,一种坏的情况中去,由此荀子说人性本最后,荀子认为,虽然我们不会自发地把限制这些欲望看成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经过一番努力,我们会认识到这

4、些约束的价值所在[何艾克:《荀子的人性理论连贯一致吗?》(EricHutton,DoesXunziHaveaConsistentTheoryofHumanNature),克莱恩、艾文贺编:《〈荀子》中的德、性与道德力》(T.C.KlinelllandPhilipJ.Ivanhoe.Virtue.Nature,andMoralAgencyintheXunzi)»海克特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21页]。如果他的论述有道理,我们就可以说:荀子并非主张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而是说在人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欲望没有

5、得到必要的约束和限制,而出现了不好的局面。换言之,人性并非天生邪恶,而是因为一些外部原因,具有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认识,可以和人性是一个过程的观点相呼应。既然是一个过程,人性就存在着相互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它可以被导向恶,也同样可以被导向善。何艾克甚至大胆地认为,荀子理论的一个精妙玄微之处正是:在人的天生的倾向中,并不全都是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很可能有一些天赋的爱的情感和对他人的关注(何艾克:《荀子的人性理论连贯一致吗?》,克莱恩、艾文贺编:《〈荀子》中的德、性与道德力》,第231〜232页)

6、。如此一来,荀子和孟子就有了共同之处。另一位学者孟旦(DonaldMunro)也意识到了存在于荀子和孟子之间的相似[孟旦:《早期中国关于人的观念》(DonaldMunro,TheConceptofManinEarlyChina)»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77、80〜81页]。他认为:荀子所说的人性是由人类拥有的自然恒常(constancies)所构成的,就此点而言,荷子和孟子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恒常,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天生的情感。此外,两位思想家在下而一点人性将最终向善上也没有分歧。在孟子这里,人的评判

7、性思维也就是试图引导人性发展过程的主观努力的功能是把内在的(善的)社会倾向具体地表现出来;而在荀子那里,他的手段就是对人的其他倾向(善的对立面)加以控制,从而让善自动地显现出来。艾文贺的比喻或许更能说明问题[艾文贺:《〈荀子》中的人性和道德理解》(PhilipIvanhoe,HumanNatureandMoralUnderstandingintheXunzi),克莱恩、艾文贺编:《〈荀子》中的德、性与道德力》,第243页]。在孟子和荀子而前,人性都是半瓶水一个还没有完成的过程。孟子乐观地解读道:已经有了一半水

8、了人性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进展,我们要努力把水添满,也就是把人性继续发扬光大;荷子则忧心忡忡地说:还是半空的人性开展的过程受到了欲望或者情感的阻碍,要想把水加满,我们就要约束和改造自身。两位哲人的目的是相同的,即,让人性达至完满;他们同时也相信:这个过程一定会完成。荀子不太乐观的言论来自于他的经验主义态度。徐复观认为:欲了解荀子的思想,须先了解其经验的性格。即是他一切的论据,皆立足于感官所能经验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