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14756
大小:33.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23
《初三美术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美术教学计划初三美术教学计划一:初三美术教学计划 初三年级有7个班,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课堂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绘画技能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本册美术教材共有8课,分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
2、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本教材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1、教师方面: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 2、学生方面: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3、周次课题课时 第1,2周我喜爱的书二课时 第3,4周苍松翠柏二课时 第5,6周缤纷家用电器二课时 第7,8周触摸美丽二课时 第11,12周与米罗游戏二课时 第13,14周多彩的风景二课时 第15,16周光影的交响二课时 第17,18周绚丽的阳光二课时 初三美术教学计划二:初三美术教学工作计划(2768字)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
4、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美版第17册试验教科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
5、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还注重了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社会、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三年级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七个班级的美术课程教学。学生状况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 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文本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4、虽然这七个班学生风格各不同,相对而言,女
6、生比较沉静听话,男生活泼有活力,但是学生对老师都较有礼貌,师生关系较融洽。 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
7、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