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667256
大小:32.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21
《书法课程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课程教学计划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从小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成了小学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 我们以立足于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创建有特色的学校为出发点,将学生学习书法作为实施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明白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明确书法是一种反映生命的艺术,是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
2、粹。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1、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2、通过书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细心、耐心、静心地维持书写活动的能力。 3、营造书香氛围,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1)初步了解书法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过程。 (2)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初步掌握楷书的最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和基本要领。 (4)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并尝试作简单的作品创作。 (1)汉字的起源。(2)汉字的构造。第5—8周:
3、 (1)汉字的点画(附图版) (2)汉字的笔顺、结构 (3)汉字形体的演变 (4)简单介绍书写和执笔的基本姿势 (1)文房四宝一 (2)介绍楷书的几种书体 第12—16周: (1)文房四宝二 (2)学写基本笔画各种横、竖的写法以及基本要领 学生对书法的了解程度以及书法基本笔画的掌握情况,进行期末评价。 1、认真制订、实施书法教学计划。 2、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由专职书法教师任教。 3、聘请专家指导,举行专家讲座,发挥名人效应。 4、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举行家长问卷调查等;积极与家长沟通,督促并保证学生在家每天有一定的练笔时间,
4、做到“天天练”。 5、在校园宣传画廊开辟“校园写字教育”信息台,共商写字教学策略。 6、遵循直观性原则,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学习书法。 7、根据国家教委要求,参照上海市教委等级考试条例,认真组织好每年的写字等级考试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区、市、全国的各类正规书法比赛,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提高书法水平。 8、在教师中也定期开展书法培训及作品展示,利用学校橱窗及班级宣传栏等进行专题宣传,为学生树立榜样,推动写字教学。 9、树立书法标兵,表彰书法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适时给予奖励,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
5、局面。 10、建立档案。统计记载写字竞赛和作业书写评比中各班优良合格的学生姓名及人数百分比;记载作业常规检查;建立各种评价资料、表格档案等。 1、“选”,即选帖,选字。练字总是从临帖开始的,小学生宜从楷书学起,选择的字帖需做到点画应规入矩,字形平稳严整。毛笔字帖的选择要做到名家名帖,唐代颜、柳、欧诸楷帖皆可。其中欧阳询所书的《九成宫》,可谓点画精到劲挺,结构安排合理,间架端庄标准,实践证明,初学者以此入手,易进入状态。 2、“读”,即对字进行观察、揣摩。“读”字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学生能对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观察、分析、领会。可用“整
6、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去“读”,首先对字要有一个总的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体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笔划的长短、粗细,乃至每个笔划起、运、收笔的占格位置或角度;最后总起来重新发现字的突出特点或容易偏差的地方,真正做到“目视,指划,心记。” 3、“摹”,即印字。用透明程度较好的白纸覆盖在范字或字模上仔细描写,好比手把手教字,摹写的字型与所用的田字格或毛笔练习用的米字格相配套,大小相合,力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沉心静气,求质求量,手摹心记。 4、“临”,即对照着去写,应包括对临和背临两个步骤。对临,这里边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即由帖上的字通过自己的眼、
7、手、心,变成努力所接近的帖上的字,但只有在“读全、读准、读熟”、并有一定时间摹写训练的基础上,写得才越像,效果才越好,掌握得才越快。“临”时应注意做到:临与写的大小相当,字占田字格以八分满为宜;先整体后部分;自查自纠,对比校正,养成习惯。毛笔字则需严要求,宁精勿滥,点画应准确精到,结构合理得体,反复性训练,方式方法力求灵活,并做到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为主,也要突出对领会接受较快、感受力较为敏锐的学生的重点培养。 5、“评”,是检查写字效果的重要一环,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议、改,教师可让学生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