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思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思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近思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今后三年的学校德育工作将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以基础道德教育为途径,开展专题化、经常性、渗透式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努力塑造新一代。一、指导思想学校德育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2、展观,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下发的《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化意见》为标准,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理想信念、民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着力培养全体学生"在学校争当好学生、在家庭争当好孩子、在社会争当好公民",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为重点,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目标第6页经过三年努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构通合力"三维"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安全、法纪教育更加有效,学校德育团队更加
3、有力,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德育品牌特色更加彰显,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打好基础,具体目标是: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工作重点1、加强师德建设,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实效开展。2、重视常规管理,分层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3、立足校情实际,依托德育专题提升整体水平重视联动教育,构建德育工作家校村凝聚力。四、具体措施(一)加强师德建设,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实效开展。1、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机制,
4、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规划学校德育工作。2、期初专门召开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订该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3、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操作者,学校将把德育工作成效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标准,调动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在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同时,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全体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和行为习惯。每位教师都应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学科教学和融化在各种活动的育人思想并创出实效。第6页5、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
5、育。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要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在校一日做一件好事,在家一周做一件好事,在社会一月做一件好事活动。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每周思考一个问题(在思考中分清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每月进行一次言行自我小结。通过实践与思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二)、重视常规管理,分层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继续抓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点是规范基本文明语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倡导全体学生在校园内形成用普通话交流、师生间相互问好、生生间礼貌交流等良好习惯;
6、并在上下课、课间、集会、活动时楔入文明守纪的教育;把爱护校产、爱护群众财产、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创建文明班级,培养文明学生。2、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升旗仪式,由行政人员轮流主持国旗下讲话,分析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表扬先进,纠正不足,规范小学生言行。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主题班刊、校刊出版,开展"五爱"教育。坚持狠抓班级管理,把新《守则》、《规范》结合到班规细则中,对全体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强化训练。坚持组织配备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协助老师监控班风、班貌,加强纪律、文明、卫生、安全的管理。第6页3、深化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
7、重要一环。学校要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活动,让全体学生诚实学习、诚实做人,具体的要求有:对家长、老师、同学不说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对他人、社会有害的事情坚决不做等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校实际,要把关心帮助特殊生如单亲、经济困难或厌学情绪较严重的学生作为提升心理健康的对象施于教育,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