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ID:73768133

大小:1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25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_第1页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_第2页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留青竹刻是在臂搁、笔筒、扇骨等器物上留取竹子的青皮雕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为地的一种竹刻技法。留青竹刻的魅力源于它是竹刻艺术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竹刻家巧妙利用竹青与竹肌色泽差异的特点,以刀刻的语言,借鉴中国画题材、技法等要素,将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再现于一层薄如纸张的青皮之上,鬼斧神工的技艺令人叫绝。一、留青竹刻的源流留青竹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留青技法产生于何地何时何人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留青竹刻真正从实用性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审美的艺术,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明代末

2、年的留青圣手张希黄对唐代的留青技法进行改进,藉青筠之全留、多留、少留及不留,以求深浅浓淡之变化,于是绚烂若水墨之分五色矣。民国初年,一些留青竹刻名家定居上海,与当时海上画派的一些画家联系密切,加强了中国画对留青的影响,留青竹刻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继承明清留青技法的基础上,又紧随时代,无论是在题材、技法还是在意境上都有突破,花鸟虫鱼开始成为竹刻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在这些竹刻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形成了以留青刻法为主的江南竹刻流派,竹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二、中国画和留青竹刻的差异留青竹刻属于

3、工艺美术的范畴。所谓工艺,工在前,艺术性应该建立在工的基础上。中国的工艺美术从清朝乾隆时期到现在,大都是在模仿绘画。但其实,每一种材料都有中国文化赋予它的独特气质,这就是工。而工艺创作要符合材料本身的特质,发挥材料特性,只是把画画在竹子上,则不能算作竹艺。艺术品本是一件独立的欣赏主体,而不是作为载体去模仿。一件艺术品一旦依附于另一件事物,也就不再有自己的生命力了。留青竹刻较之中国画,特点在于不施色彩和功能等方面。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中国画的用色是极为丰富的,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尤其是工笔画中对色彩

4、的表现极为讲究。工笔画有重彩和淡彩之分,其中工笔重彩用色浓重艳丽;淡彩以墨色或透明水色颜料完成,淡雅清新。到了唐代,水墨画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睐,色彩的地位被水墨取代。水墨画色彩没有工笔画复杂,墨即是色、色即是墨,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依照墨色浓淡表现色彩协调与对比。留青竹刻色彩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它不像中国画那样设色,而是利用材质自身的色泽,以深浅层次或阴阳块面实现。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历来有一种追求材质自然美的审美观念。如,《考工记》中就曾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卓越论点。

5、留青竹刻中,青筠油亮光洁,日久成黄白色;刻去青筠而露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