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72680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2
《《沁园春·长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体会诗歌之美。【重点难点】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会诗歌之美。【重点难点】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
3、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二、词的有关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
4、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三、朗读课文,把握内容,并掌握字词1、重点字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百舸橘子洲峥嵘 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怅寥廓沁园春 长沙•知识全解①[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②[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③[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湘江中。④[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⑤[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⑥[层林尽
5、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⑦[漫江]满江。⑧[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携(xi6)来]携,同。来,助词。[百侣(l[)]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峥嵘(zh5ngr$ng)]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ch$u)]多[恰(qi4)]正当,正值。[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意气]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②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用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挥斥(hu9ch@)]奔放。[遒(qi*)]
6、强劲有力。[指点]这里是评论的意思。[江山]一般代称国家,这里指国家大事。[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粪土]用作动词,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击水]游泳。[遏(8)]阻止。[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2、情境朗读1.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毛泽东,此时此刻,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水,你放声歌咏出《沁园春•长沙》。 2.女生齐诵课文,男生边倾听声音边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意象。 3.男生齐诵课文,女生边倾听声音边想象这首词所展现
7、的意象。 四、感受形象,理清思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1、吟诵了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开发式地回答问题,小组内同学先交流自己的阅读初感,然后请几位回答,估计学生会说毛泽东很大气,志存高远;有学生会说这首词很豪放,表达了词人的豪迈之情。)2、本文塑造一个主人公形象,是谁?从哪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我。关键词(动词)立、看、问、忆、记由此看来:上阕的“立、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