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

ID:7328367

大小:31.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1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_第1页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_第2页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_第3页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_第4页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   摘要: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我们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重构劳动伦理,重塑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伦理;劳动争议;和谐社会 一、人力资本理论对劳资地位之修正   人力资本理论构建者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人力资本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对此,舒尔茨用收

2、益率法在验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后,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竟高达33%,足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之后,人力资本的价值日显重要,大大缓和了原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对立,而且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新型的企业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要求企业更加关注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加劳动者乃至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之强化   经济学和管理学把企业简单化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实体,企业员工被看做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必须的、旨在和

3、机器设备投入相匹配的“活”的生产要素投入。企业管理的要旨,就是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充分发掘机器设备的生产潜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呈逐渐弱化的趋势;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而不可能完全实行由股东主导的企业组织制度;考虑到债权人、管理者和员工等为企业作了特殊的贡献,可以说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不可忽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企业奉行股XX上主义的英、美等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企业经营更多体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德国、日本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迅速崛起。西方管理理念向利益相关

4、者理论转变同我国目前提倡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不谋而合。因此,树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管理理念,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劳资融合之促进   正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一系列内外部合同关系的集合体。“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常被视作是一系列合同的集合体。如果尝试对这些合同作一个企业内部合同与外部合同的区分,可以发现,内部合同多以长期合同的形式出现以促进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而在这些内部长期合同中,雇佣合同是至为重要的。”就内部关系而言,企业是以劳动合同为核

5、心的契约型组织,其内部组织和管理以劳动合同为基础展开,而劳动合同是一项特殊的“不完全契约”。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在事前规定了各种或然状态下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后者不能规定各种或然状态下的权责,而主张在自然状态实现后通过再谈判来解决,因此重心就在于对事前的权利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随着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劳动雇用资本”的趋势,现代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表现为物质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所有权之间复杂的长期契约关系,是典型的“不完全契约”,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日显重要的现代劳动关系中必须以劳动者为中心,激励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企业和劳动者

6、的合作共赢,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此种理念,当今各国企业开始采取各种激励劳动者的措施,开始由“工资制公司”向“分享制公司”转变。为此,各国普遍采取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制、劳动管理的合作制、有差别的劳动资本合伙制等形式来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员工,实现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紧张局面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不断增加实际上是劳动关系市场化改革和利益多元化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条件下,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理念和政治目标任务,当然的也成为调整劳动关系和处理劳动争议的理念和目标,而且也正是与劳动关系合作共赢的特点相契合的,我们要

7、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重塑我国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元康.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XX(1).   2、张俊伟.社会责任运动与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XX(55).   3、刘晓宁.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XX(6).   4、王航,方娇.国有能源企业性质的经济法分析[J].科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