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方的竹马、旱船、打花鼓、踢球等传到北方,融入秧歌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闹秧歌”。宋元时期,经过几次民族大融合,北方匈奴民族音乐“胡笳十八拍”融入秧歌中,使秧歌小调更为盛行。明代后“闹秧歌”活动分化为以舞蹈为主的“过街秧歌”和以说唱为主带叙述故事的“地秧歌”,开始向戏曲化发展。
清末民初,太谷的秧歌班社数量占全县村庄数的52.3%,它们年年有活动。搬一对碌碡、搭一块门板皆可成舞台,放一张桌椅、立一个幔帐即可成道具,抹一点胭脂、穿一身古装即可谓化妆,一套武场乐器、一把胡胡即组成乐队。太谷秧歌虽属地方性的剧种,但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本地域,被走南闯北的晋商带往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