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ID:7305391

大小:3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1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地方小戏——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太谷秧歌是源于山西省太谷县的一种地方小戏,也称晋中秧歌、祁太秧歌。最初起源于农业劳动,是人们伴随农事活动而传唱的一种民间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把动作、舞蹈、武术、技艺融入其中,发展成为社火中可供欣赏的“地秧歌”、“过街秧歌”,又由街头演唱登上舞台,自编自演真人真事,逐渐成为拥有388个剧目的地方小戏。 一、太谷秧歌的历史起源和演变   太谷秧歌起源于农民田间劳作即兴吟唱,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民间传有“庄王耍丑耍的好,正宫娘娘把头包,真龙天子唱秧歌,满朝文武把锣敲”的传说。这里所说的庄王即后唐皇帝唐庄宗,说明在后唐时期就出现了秧歌。唐宋年间

2、,南方的竹马、旱船、打花鼓、踢球等传到北方,融入秧歌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闹秧歌”。宋元时期,经过几次民族大融合,北方匈奴民族音乐“胡笳十八拍”融入秧歌中,使秧歌小调更为盛行。明代后“闹秧歌”活动分化为以舞蹈为主的“过街秧歌”和以说唱为主带叙述故事的“地秧歌”,开始向戏曲化发展。   清末民初,太谷的秧歌班社数量占全县村庄数的52.3%,它们年年有活动。搬一对碌碡、搭一块门板皆可成舞台,放一张桌椅、立一个幔帐即可成道具,抹一点胭脂、穿一身古装即可谓化妆,一套武场乐器、一把胡胡即组成乐队。太谷秧歌虽属地方性的剧种,但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本地域,被走南闯北的晋商带往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XX

3、年,《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在XX、天津的成功演出;中央电视台3套、山西电视台等媒体专门介绍太谷秧歌。随着这些大型太谷秧歌的演出和太谷秧歌音乐电视剧《风流父子》、《山杏》、《魁星楼》等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的推出,太谷秧歌唱红了全国大江南北。 二、太谷秧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太谷秧歌是集音乐、舞蹈、唱、念、做、打于一体、并以唱为主的综合艺术。唱是太谷秧歌的主要内容。唱词、道白用太谷方言乡语。其音乐最初以武场伴奏为主,“五四”运动后逐渐加入了文场。最常用的绝大多数是七声音阶,其中包括传统的清乐音阶、燕乐音阶和雅乐音阶。调式方面有征调式、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及角调式。唱腔曲谱按句式有七种:二句式

4、、二句半式、三句式、三句半式、四句式、五句式、五句半式、六句式、垛句式、花句式十种。伴奏有锣鼓经等。   太谷秧歌其行当分生、旦、丑三门,特技有梢子功、水袖功、髯须功、手绢功等,服装、道具、脸谱则大多与晋剧相同。太谷秧歌的剧目,从清代至今,剧目多达388个,广为传唱的有《看秧歌》、《打冻漓》、《偷南瓜》、《十家牌》、《卖元宵》、《送樱桃》等200余个。太谷秧歌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和青睐。中央民族乐团、海政歌舞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先后到晋中采风记谱。著名作家孙谦、林杉,作曲家矍维,歌唱家郭兰英、王昆、卢秀梅等,都先后用太谷秧歌改编、填词、演唱了许多名歌、名曲、名剧。太谷秧歌的代表作《看

5、秧歌》被编写成舞蹈、纳入交响乐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大放溢彩。 三、太谷秧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XX年太谷秧歌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XX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各有关部门加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当地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专款用于剧团建设、剧目整理、人才培养等,太谷秧歌发展有了不小的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性文化娱乐的冲击,太谷秧歌前景十分堪忧。90%的秧歌艺人都已进入中老年,30岁以下的演员寥寥无几。   太谷秧歌一方面要保持地方小戏的个性,一方面要创新发展,努力争取观众和市场,她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下面笔者从太谷秧歌发展的现状入手,有针对性的

6、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借鉴之用。 1.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政府设立太谷秧歌保护与发展项目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多渠道的广泛争取社会捐资、融资等,用于举办太谷秧歌重大艺术活动和理论研究,在太谷秧歌精品推出、艺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太谷秧歌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持久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人才保护和培养长效机制,积极予以政策扶持。创办好太谷秧歌艺术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和好的少年苗子。   2.注重太谷秧歌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教育与培养   积极推进“秧歌进校园”行动。一是在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或大型展演中,邀请太谷秧歌剧团登台演出,二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精选一些短小精干的曲目

7、、易于学唱的经典片断,三是学校可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适时邀请秧歌艺人指导,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并定期举办太谷秧歌戏曲知识讲座,四是立足长远,学校可将太谷秧歌作为一门艺术校本课程,将其纳入日常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好教学计划,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模仿的曲目及片断,聘请秧歌老艺人现场表演、口授相传,不断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为太谷秧歌传承与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才基础。 3.在传承基础上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