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

ID:7278684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10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_第1页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_第2页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_第3页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教学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认为在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中,最实用、最具可操作性的是行为改变技术和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相对来说容易出成果,见效较快,只要参考一些专业书籍,熟悉哪些感统器材专门针对哪些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然后就可以实践了。而行为改变是一门技术,相对来说见效不是那么的立竿见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比如说,我们要对花万顺实施行为改变计划以减少他的多动行为,首先要为他制定一个方案,一个方案的完整执行,往往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行为

2、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体现在两个大方面就是:一.行为改变技术能塑造、增进特殊儿童的良好行为二.行为改变技术能减少和消除特殊儿童的不良行为这是对行为改变技术的作用的概括说明,更为具体的还有:行为改变技术能帮助特殊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改善与人相处的状况以及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我就一这本书为参考,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行为特征,同各位老师一起来探讨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首先,我想对行为改变的基本概念做一些解释,以便大家对以后的原理

3、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先说说“行为”的涵义。在本书中,他将行为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机体在主(环境、教育)客(遗传)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活动(如咳嗽、打喷嚏,刷牙、洗脸,读书、写字等),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如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再说“行为”的分类。从行为改变的需要出发,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两大类: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正常行为通常是指那些普通人能做到的,与个人的

4、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体相适应,并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基本相符合的行为。不正常行为也称异常行为、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一般指那些和普通人的行为相比,在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处于许可范围之外的行为,例如,多动、缄默、逃学等。当然,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只是相对而言,有些轻微的行为问题与正常行为的差别并不明显,识别起来就比较困难。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普通人的行为相比,在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过度或不适当,而且行为的后果已使个体的社会适应功能遭受损害或丧

5、失,这样的行为就是不正常行为,如花万顺、陈爱旺的多动,丁东旺与许林的攻击性行为都属于不正常行为,下面简称问题行为。接下来是行为的特点,在这里我就只着重说一说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这些行为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能体现出来。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讲,作为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的人来说,特殊儿童与普通儿一样,从出生起,其生理和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不断地成长发展,两者发展的趋势都是由低到高。然而,不可否认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和发展水平上确实存在着差异。残

6、障儿童在生理上的异常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特殊性,例如: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的受损,使得它们在感知觉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感知速度慢,接受新事物容量小,识记的东西保持不牢靠,再现困难或不准确;在语言发展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速度慢,发展所达到的水平低;在思维发展上,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较长时间的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等。由于残障儿童生理上存在的缺陷,使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所积累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对

7、于学习障碍这一类特殊儿童,虽然障碍的成因还未完全揭示,但是学习障碍儿童表现出的行为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而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就更加明显,退缩,一冲动,攻击性强,易于违纪甚至违法。下面说的就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了,主要有五步。一.检查与评量问题行为1.问题行为的涵义。儿童发生的任何问题行为,从本质上说都可以看作是一些适应困难的症状。也就是说,儿童的所有问题行为可以被理解成是由于面临困难无法应对而引起的,为了满足需要,解除危机,他们不得不诉诸病态行为的方式来表达。因此,任何症状,

8、无论是尿床、偷窃、退缩,还是说谎、逃学、冲动,按照心理卫生的观点来领会,都应视为是一种求助的呼声。这就是儿童问题行为的真实含义。2.问题行为的分类。概括的讲,个体在儿童及青少年期间容易发生下列各项不良行为:(1)攻击性行为:用脏话骂人,威胁或实施武力伤害别人,破坏自己或他人的物品等。(如许林、丁东旺。)(2)反社会性行为:干扰别人的生活、违纪、违法等。(3)对抗性行为:不遵守所处环境的规定,不听从成人的指导或命令。(如仲连彬)(4)多动: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