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ID:7257312

大小:31.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9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_第1页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_第2页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_第3页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_第4页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摘要:政府采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信息风险、政府监管风险、市场预期风险等,政府采购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政府目标的实现。增强法制意识,加大社会监督,依法编制预算,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和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政府采购风险。 关键词:政府采购;风险;控制 一、政府采购风险的界定   政府采购风险就是指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它是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因制度设计和运行失当,管理缺陷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一般而言,政府采购风险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

2、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二、政府采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信用风险   部分从事政府采购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导致或间接引发风险。缺乏足够合格的从事政府采购事业的人员,缺乏对员工表现恰当的评估和考核等导致的风险。 信息风险   信息不公开、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与信息误导或信息在机构内部或机构内外之间产生、接收、处理、储存、转移等环节出现故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采购实体或招标机构事先内定,在背后营私舞弊,将招标采购作为掩人耳目的手段。 政府监管风险   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

3、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特别是采购机关、管理机关、执行机构关系不顺,往往会产生监管失灵,从而导致的风险。此外,还包括由于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合同管理不严格,执行人员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人员的意图或有意错误操作等而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采购信息没有公开、采购政策不合理、采购程序不规范、评标过程不公平、合同管理不严格,即政府采购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所导致的风险。 市场预期风险   政府采购虽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

4、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赔损风险。另外,预期风险大小与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关。对于有较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就有可能针对各种不利情况,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期,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防范与控制政府采购风险的措施 增强法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采购工作目前虽已全面展开,但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对它的认识和执行都还有一定差距,没有能够足够地认识到通过政府采购所体现的联动效益,仍然仅仅追求各自利益。因此,在政府采购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大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是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要学法、

5、懂法、严格执法,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务实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加大社会监督、强化执法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政策要公之于众,便于供应商和公众及时了解采购合同的条件要提前在指定的刊物和媒体上公布,便于供应商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做出是否参与的商业判断,并为参与竞争做好充分准备,拆标也要公开,采购活动要作好记录,以备公众和监督机构审查。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包括管理机构内部职责制度等。完善政府采购决策、实施阶段内监管措施,在政府采购决策阶段,要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保证政府采购预算的规范性。要把政府采购

6、预算和计划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实施阶段,要建立健全监标委员会制度,合理划分合同签订权与合同质量验收权。 依法编制预算、确定合理报价范围   采购法对采购人采购资金的使用和集中采购目录进行了详尽归类,尤其是对采购预算、采购方式、资金结算也作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擅自变更合同项目,瞒报少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为杜绝此类行为,采购人上年末或当年初必须依法编制采购预算,严格政府采购报批程序,按预算有计划地进行政府采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认真履行采购人、供应商双方合同,按约支付采购金额,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随时进行监控,避免采购人将久拖不结的货款变

7、为代理机构经济责任风险。 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   在订立采购合同之前,必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便在采购活动的初期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其中,资格预审的内容和重点在于:投标人的基本情况、经验和过去完成类似合同的情况、财务资信状况、人员及设备能力情况等。资格预审的目的是为了在采购过程的早期剔除资格不符合履行合同的供应商。它不但可以减少招标人的费用、节约采购资金,而且可以摸清各投标人履行合约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