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

ID:7252602

大小:31.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9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_第1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_第2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_第3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_第4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研究综述  摘要: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两个市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农地的有效流转。文章梳理近期关于土地制度的重点文献,对制约农地有效流转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土地流转困境;产权残缺;公共领域;研究综述   在R.H.Coase开创新研究之前,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都以产权是外生变量为前提条件的。科斯在批判的基础上引入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在一个交易费用为正的真实世界里,产权的明确界定具有非

2、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   姚洋发展了一个农地制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不稳定的地权使农民对自己所使用的地块缺乏长期的预期,土地的不定期调整如同一种随机税,会在不可预见的某一天将土地拿走,同时带走农民投入土地的中长期投资。在行政调整手段下,由于农民的适应性预期,导致农业的投资不足,从而影响了农业绩效。但是,如果通过市场机制完成农地流转,则不稳定的地权并不会影响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较稳定的地权增加土地投资、较自由的转让权提高资源的

3、配置效率。卢现祥也指出,建立有效的且具有延续性与稳定性的产权体系是一国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且从长期来看,建立具有延续性与稳定性的产权安排比选择有效率的产权安排还要重要,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已成为国际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向的指示器。 二、农村土地实现流转的困境分析   国内的学者大都从农地制度本身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农地流转困境的文献。钱忠好运用产权的一个分析框架,研究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与重建及市场流转的困境,指出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

4、性是现阶段农地市场发育迟缓的产权原因,而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与其法律属性不完全有关。因此,通过明确界定农地承包经营权并施之以有力的保障,让经济当事人自由地交易其土地产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农地国家管理,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值得指出的是,钱忠好偏好于用产权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农地流转的困境,忽略了除农地制度安排之外的其他因素,如非农业就业机会的多寡、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是否健全等外在因素。关于外在因素的分析,张光宏等认为,在农地还是农民解决生计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时,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流转

5、是不现实的。只有在新的利益驱动下,农民面对新的选择,才会转让土地,形成土地交易市场,并使农地适当集中,实现农业规模效益或土地与企业家资源及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张照新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6省的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提出了与钱忠好完全相反的观点。张照新认为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并不是构成土地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政策上的直接约束也不是土地流转的阻碍因素,而非农就业机会太少是形成规模土地交易市场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调查表明,受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农地流转市场中土地供给低于需求。交易成本在农地流转

6、中的阻碍作用:根据巴泽尔的定义,产权的交易成本是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由于法律体系对于农地经营主体权利的限制,造成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高昂交易费用,这导致当事人被迫把一部分有价值的产权属性置于公共领域。肖屺等通过构建一个交易费用-产权公共域-产权侵害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农民土地产权遭受侵害的交易费用原因。反过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尤其是降低农地征用中的非技术因素产生的交易费用,会促进农地的流动与转让。 三、农地流转困境的法律分析   现行土地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如对农地适用的是《土地承

7、包法》,对非农地适用的却是《土地管理法》,这两套体系是不衔接的、自相矛盾的。怎样完善有关土地制度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土地流转服务?丁关良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性质,更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应法定,权利应自由转让,且可依法继承、抛弃、抵押。承包地不得收回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等立法条文内容的表述要科学。曾新明等从法律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修改《土地管理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错位、缺位或虚位问题

8、。集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权利得不到保障,经济受损严重,故立法应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 四、结束语   现行的农地制度安排存在着潜在的效率损失,前人对此已经有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地方政府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制约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重要约束条件。如何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