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

ID:72479405

大小:4.18 MB

页数:89页

时间:2023-11-23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1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2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3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4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5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6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7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8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9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码:10270分类号:G62学号:162502515上善说夫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小学教育研究生姓名:王雨本柠指导教师:李学斌(副教授)完成日期:2018年6月20日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K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毛务考F1期:*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立雨名导师签名;日期:吟心| 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_iMi同学的,确认符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暈要求。答辩主席签名C工作单位、职称):答辩委员会签名:导师签名,:音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翻转课堂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设计研究少之又少。鉴于此,本论文从“古诗词”这类文体出发,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出一套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和方案,为小学一线教师开展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本研究整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并论述翻转课堂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本研究还提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和方案。本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案。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即分别提出了“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古诗词”和“古诗词教学”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三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并通过课堂观摩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以及分析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点。第四章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五大原则即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模型即“四阶段四模块”,是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自己总结的。第五章以《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为例,结合“双四模型”,设计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即梳理结论、反思问题、提出展望。本研究弥补了翻转课堂下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教学设计研究的不足,丰富了翻转课堂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指导,并对翻转课堂下古诗词教学设计在小学阶段的研究有所助益。本研究试图将翻转课堂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以期解决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此外,本研究制定的方案也为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翻转课堂I AbstractShanghaiNormalUniversityMasterofPhilosophyAbstractAtpresent,theresearchonthedesignofprimarylanguageclassroomteachingiswidelyconcernedbytheChineseeducationcircle.However,from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therearefewstudiesonthedesignofthestyleofChinesestyleintheprimarylanguage.Inviewofthis,thispaper,startingfromthestyleof"ancientpoetry",strivestocombinetheorywithpractice,andconstructsasetofmodelsandplansfor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Thisresearchcollatetherelevanttheoriesoftheteachingdesignoftheinvertedclassroomteachingoftheancientpoetry,anddiscussthevalueoftheflipclassroomto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try.Thisstudyalsoputsforwardtheprinciples,modelsandplansoftheteachingdesignoftheinvertedclassroominancientpoetry.Thisarticleiscomposedofsix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whichmainlyexplainsthereasonsforchoosingthetopic,thesignificanceofthetopic,theliteraturereviewandtheresearchplan.Thesecondchapteristheconceptdefinitionandtheoreticalbasis,thatis,theconceptsandrelatedtheoriesof"teachingdesign","flippingclassroom","ancientpoetry"and"ancientpoetryteaching"areputforwardrespectively.Thethirdchapt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andcausesofancientpoetryteachinginprimaryschoolsbasedonthe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andanalyzestheproblemsof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sthroughclassroomobservation,andanalyzestheadvantagesof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msinprimaryschools.Thefourthchapteristheprincipleandmodelof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tryintheprimaryschool.Thefiveprinciplesareautonomyprinciple,pertinenceprinciple,openprinciple,stepbystepprincipleandemotionalexperienceprinciple.Themodel,"fourstagesandfourmodules",isasummaryoftheauthorbasedonpreviousstudies.Thefifthchapter,taking"thepavilionofWujiang"and"FuRongLoutosendXinChien"asanexample,combinedwiththe"doublefourmodel",designedtheteachingschemeofancientpoetryintheprimaryschool,whichisdividedintothreeparts:"beforeclass","inclass"and"afterclass".Thesixthchapteristhesummaryandoutlook,thatis,combingtheconclusions,reflectingtheproblemsandputtingforwardtheprospect.Thisstudymakesuptheinsufficiencyofthestudyonthedesignofatypeofstylisticteachingintheprimarylanguageintheflippedclass,enrichesthetheoreticalguidanceofthestudyonthedesignofancientpoetryintheprimaryschool,andisII ShanghaiNormalUniversityMasterofPhilosophyAbstracthelpfultothestudyofthedesignofancientpoetryintheelementaryschoolintheoverturnedclass.Thisresearchattemptstointroducetheflippedclassroominto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ordertosolvetheproblemsintheteachingdesignofancientpoetry.Inaddition,theprogramdevelopedinthisstudyalsoprovidesreferencefor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ersin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withflippedclassroommode.Keywords:teachingdesign;ancientpoetryteaching;flippingclassIII 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目录..............................................................................................................................Ⅳ第1章绪论..................................................................................................................11.1选题缘由.........................................................................................................11.1.1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意义显著..........................................................11.1.2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不足..........................................................11.1.3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有待深化..................................................21.2选题意义.........................................................................................................31.2.1理论意义..............................................................................................31.2.2实践意义..............................................................................................31.3文献综述.........................................................................................................41.3.1教学设计研究现状..............................................................................41.3.2翻转课堂研究现状..............................................................................71.3.3国内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111.4研究方案.......................................................................................................141.4.1研究目标............................................................................................141.4.2研究思路............................................................................................151.4.3创新之处............................................................................................151.4.4研究方法............................................................................................16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72.1概念界定.......................................................................................................172.1.1教学设计............................................................................................172.1.2翻转课堂............................................................................................172.1.3古诗词................................................................................................182.1.4古诗词教学........................................................................................192.2理论基础.......................................................................................................202.2.1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202.2.2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212.2.3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理论....................................................................22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233.1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233.1.1现状描述............................................................................................233.1.2归因分析............................................................................................263.2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27IV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3.2.1案例呈现............................................................................................273.2.2案例分析............................................................................................293.3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点.......................................................313.3.1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自主性............................................................313.3.2拓展教师古诗词教学空间................................................................33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364.1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364.1.1自主性原则........................................................................................364.1.2针对性原则........................................................................................374.1.3开放性原则........................................................................................374.1.4循序渐进原则....................................................................................394.1.5情感体验原则....................................................................................414.2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424.2.1课前设计...........................................................................................444.2.2课中设计............................................................................................474.2.3课后设计............................................................................................49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535.1课前设计方案...............................................................................................535.1.1课前达成目标设计............................................................................535.1.2课前微课设计....................................................................................565.1.3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595.2课中教学设计方案.......................................................................................635.2.1课中教学目标设计............................................................................635.2.2课中教学流程设计............................................................................645.3课后设计方案..............................................................................................715.3.1课后拓展设计....................................................................................715.3.2课后反思设计....................................................................................71第6章结论与展望....................................................................................................736.1研究结论.......................................................................................................736.2研究反思.......................................................................................................746.3研究展望.......................................................................................................75参考文献......................................................................................................................76附录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78附录二“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现实情况”教师访谈提纲....................................80致谢..............................................................................................................................81V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缘由1.1.1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意义显著赵缺于《无咎诗三百序》中曰:“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严沧浪于《诗话》中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毛诗一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不提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不计其数的经典诗篇。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再加上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因此可以说,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任重而道远。经过精心设计的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能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指明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和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果差别巨大。因而,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意义显著。教师是否精心设计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直接就会影响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果。因此,“设计”一词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1.2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然而纵观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设计,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以及自己在小学的实习经历,笔者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对古诗词的诵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诵读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对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缺乏细致周密的设计,从而使得“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流于了一种形式,最终导致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效果不佳。第二,注重知识性的学习,缺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古诗词每一句的大意,而对于学生是否已经置身于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之中,教师并没有考虑到。第三,有些教师对小学古诗词缺乏教学设计。笔者在实习中发现,有的教师认为古诗词不是课文,因而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他们会把重点放在现代文课文教学中。对于现代文课文教学,他们会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然而对于1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诗词却往往没有精心设计过教学方案,甚至是抱着一种随便上上的态度进行古诗词教学。此乃小学古诗词教学颇为令人痛惜之处。针对以上所列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由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就必须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充分进入到情境体悟的氛围中,而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知识性的学习中。在“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热点的当下,笔者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呢?由于“翻转课堂”秉承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以及“以学定教”的方式,因此教师如果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就可能会对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有一个有效的指导。此外,“翻转课堂”的前置性自主学习有教师在微课视频上的教学与指导,因此这就大大增加了“将古诗词的知识性学习前移至课前微课视频自主学习阶段中”的可能性,从而在课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创设情境,让学生细细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节奏美和情感美。因此,基于上述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很有研究的必要性,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很大的启示意义。1.1.3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有待深化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全文搜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结果是3164条;以主题搜索“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结果有56条;而以关键词检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结果有6条;以“古诗”并“教学设计”检索,结果仅为1条——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而以“古诗词”并“教学设计”检索,结果却为0条。由此可见,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文章不少,但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则很少。而若是在关键词中输入“翻转课堂”并“古诗词”并“教学设计”,搜索结果仍为0条。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是有的,但全部都是在研究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课例分析和个案分析,而在理论研究中是空白,截至目前没有一篇文章是对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的。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①虽然《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这篇论文明确了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式,并以朱熹的《观书有感》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但是从该论文中的课堂教学实施的结果来看,笔者认为,《观书有感》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深化。当作者让学生说说从诗的前两句中看到了哪些画面时,发现学生还有一些字词没有弄懂,于是作者不得不停下来解释字词——这是作者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所没有考虑到的。此乃该论文里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的遗憾之处。那么,是否有可能将古诗词中的字词教学前移至课前微课视频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中呢?答案是有可能的。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论文中对《观书有感》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深化。再加之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因此,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很有研究的必要性。1.2选题意义1.2.1理论意义本研究重在探讨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理论意义有三:第一,以弥补翻转课堂下针对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教学设计研究的不足。已有的研究切入点普遍过大,而针对某一类文体的切入点较小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第二,丰富了翻转课堂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指导。已有的研究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探讨,而理论的分析却较为缺乏。第三,对翻转课堂下古诗词教学设计在小学阶段的研究有所助益。已有的研究多为初高中阶段的研究,而针对小学阶段的研究却少之又少。1.2.2实践意义在实践方面,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有哪些问题笔者已经在上述“选题缘由”中有所阐述。本研究在不破坏古诗词教学本质特征的前提下,试图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之中,以期解决上文“选题缘由”中所列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将制定出一套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为将要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①余阳阳.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51.3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文献综述1.3.1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1.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详述:(1)国外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发文量统计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外文文献中,以“instructionaldesign”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共得到5459条结果;而以“instructionaldesig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538条结果。由此可见,有关于教学设计研究的国外期刊论文数量较多。因而,“教学设计”是国外教育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2)“教学设计”的起源与其在北美的早期发展①张煜锟、陈晓慧、魏淼在《近20年来教学设计国际观评述》一文中指出:教学系统设计的起源应该追溯到20世纪的北美,1962年,Glaser最早提出了“教学系统”的概念,并且指出应该对教学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20世纪初,杜威和桑代克的早期思想对教学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美的教学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侧重于行为主义理论,不仅清晰表述了教学系统的组成成分,而且识别出该系统的特性从而使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3)“教学设计”在欧洲的发展②《近20年来教学设计国际观评述》一文指出:在欧洲,学习的行为主义并没有像在北美那样占据着主流地位,欧洲的教育心理学家们更倾向于认知主义理论的发展与运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欧洲教学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涅和布里格斯定义了教学设计系统的标准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必须为个体而设计。②即时的和长期的阶段。③对个体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④必须基于对人是如何学习的了解。(4)“教学设计”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北美的发展变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北美的教学设计倾向逐渐转向了不同教学设计理论的综合和认知科学与教学技术的发展上,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来寻找获得特定且明确结果的最佳方法的尝试。教学设计的重点已经被放在了个体学习者的进展和需求为基础的教学变量和条件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进程的评价来确定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适宜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以及选取适当的媒体方式。①张煜锟,陈晓慧,魏淼.近20年来教学设计国际观评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44.②张煜锟,陈晓慧,魏淼.近20年来教学设计国际观评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45.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5)“教学设计”在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崛起①杜华在《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三十年》一文中得出以下结论:国际上,以“教学设计”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荷兰、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研究活跃地区,涌现了荷兰开放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以及斯韦尔勒(Sweller,J.)、钱德勒(Chandler,P.)等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之间合作紧密,其研究成果主要通过《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等权威期刊发布。(6)国际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徐世猛在《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在关注什么——《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②程的国际观》深度解读》一文中指出:当前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教学设计研究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特点;二是运用技术创建有效学习环境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三是欧美学者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既共享众多核心观点,又在研究角度、内容上各有不同,使得整体研究成果深度交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徐世猛在此文中详细叙述了国外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研究。本文指出:从斯金纳时代开始,教学设计就开始以信息技术和媒体为中心。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和媒体仍然被认为是未来教学设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学设计领域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二是由于所有类型信息的数字化、凭借互联网的远程指导以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存储容量的增加使得技术有可能以新的方法应用于教育。2.笔者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必将成为国际教学设计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研究恰巧顺应了国际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二、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1.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详述:(1)国内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发文量统计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教学设计”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共得到300783条结果;而以“教学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15137条结果。若是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教学设计”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共得到51389条结①杜华.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三十年[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5):79.②徐世猛.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在关注什么——《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2):36-37.5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果。由此可见,有关于教学设计研究的国内论文数量众多。因而,“教学设计”是国内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教学设计”在国内的引进与发展①连云梅在《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这个概念80年代初引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的出现,对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和指导意义。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适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建构主义作为教学设计经久不衰的理论基础,成为了众多学者纷纷研究的热点。(3)“教学设计”在国内发展的机遇②《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一文指出:网络信息化的出现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有“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情境探究模式”、“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模式”等等。(4)“教学设计”在国内的发展趋势③《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一文指出:“课程”和“学习活动”成为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的趋势。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教学设计是现在的瓶颈所在,构建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模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杨开诚博士提出的,其核心理念强调教学皆可活动化。学习活动的提出已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可,有待教学设计研究者关注。教学策略、原则、自动化、反思、评价,这些是新兴的研究热点,研究逐渐增多。(5)“教学设计”在国内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虽然教学设计是国内教学研究中的热点,但是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张豪④锋、卜彩丽在《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中详细列举了国内教学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者和进行教学实践的使用者相互背离,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多数教学设计理论“曲高和寡”。国外借鉴少,反思研究匮乏。其二,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下:中小学教学设计研究创新少,重复多。企事业培训应用研究重视不够。①连云梅.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06):623.②连云梅.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06):623.③连云梅.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06):623-624.④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1):49-50.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2.笔者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本研究不仅顺应了国内外“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这一发展趋势,而且还将为改善国内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存在的“缺乏实践指导”这一问题做出微薄的贡献。本研究将通过制定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方案来为想要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古诗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实践的指导。1.3.2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一、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1.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详述:(1)国外翻转课堂研究论文发文量的统计与分析①王丽娜、黄秋生、江毅等人在《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世界权威的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为提高文献的检全率,以“flippedclassroom”“flippingclassroom”“invertingthe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为主题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16年(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在2000年被提出),共得到357条结果,数据保存为全记录格式,保存日期为2016年6月2日。此外,2000年~2010年,国外翻转课堂研究重要学术期刊发文数量共13篇,2011年为5篇,2012年为14篇,2013年为46篇,2014年为99篇,2015年为140篇,2016年(截止到2016年6月2日)为46篇。由此可见,在2013年~2015年间,国外翻转课堂研究重要学术期刊发文数量最为密集。从时间迁移来看,国外在2005年之前就有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2010年以来热点主要在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方面,研究领域主要在医学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2)“翻转课堂”的前身②戚政霞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指出: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者探索过“翻转的”课堂,当初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创立了同伴教学法,但是当时还没曾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1996年,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莫里•拉吉和格兰•波兰特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设想,并应用于“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即将教材分成若干专题,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专题相关的章节,观看教学录像和课件,课上学生就课下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老师提问,教师根据这些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计对性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3)“翻转课堂”概念的正式提出①王丽娜,黄秋生,江毅.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J].数字教育.2017(02):18.②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8-19.7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指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概念被明确提出始于2000年。Lage和Platt在《经济学教育杂志》发表了两篇这方面的文章。Baker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召开的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也发表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在这几篇文章中,翻转课堂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4)“翻转课堂”在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实践②张跃国、张渝江在《透视“翻转课堂”》一文中指出:2007年春天,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5)“可汗学院”的创立③龙晶晶在《翻转课堂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2011年是翻转课堂繁荣发展的一年。美国一名业余教师SalmanKhan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将自己录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结果点击量激增,在这一启发下Salman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一对一教学指导。于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以及萨尔曼•可汗逐渐成为了翻转课堂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6)“翻转课堂”在实践应用领域的大面积推广④《翻转课堂研究综述》一文指出:伴随着翻转课堂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各国对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08年,宾州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改革;随后美国艾尔蒙湖小学、布里斯学校、柯林顿戴尔高中等一批基础教育学校也都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翻转课堂被《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7)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翻转课堂”的影响⑤张金嘉、王颖、张宝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翻转课堂的推动还要得益于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ED(TED的教育频道)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课程的设计、开发、共享和应用提供了创新理念,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①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9.②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5-8.③龙晶晶.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114.④龙晶晶.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115.⑤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5.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2.笔者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本研究正是顺应了全球课堂教学变革的大趋势。作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的“翻转课堂”,虽然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但笔者相信,在“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教学研究热点的大背景下,在不久的将来,“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二、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1.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详述:(1)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论文发文量的统计①王丽娜、黄秋生、江毅等人在《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2年~2016年(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截止到2016年6月4日,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3篇。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研究发文量较多的重要学术期刊分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和《教学与管理》等。此外,2012年,国内翻转课堂研究重要学术期刊发文数量仅仅只有一篇,2013年上升为21篇,2014年为93篇,2015年为197篇,2016年(截止到2016年6月4日)为85篇。由此可见,2013年~2015年间,国内翻转课堂研究重要学术期刊发文数量同国外一样也呈井喷式增长。(2)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概况②《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一文的作者将国内文献按被引排序,通过对被引度较高的前100篇文献的全文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得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还处于对新事物本土化改造的阶段,研究的热点主要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利用微课和慕课等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分较多。(3)国内翻转课堂研究主题的统计与分析③卜彩丽、孔素真在《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一文中指出: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主题可以分为——基本理论研究、师生角色研究、学习资源研究、学习环境研究、教学应用研究、研究综述与反思、外国翻转课堂研究和其他共八个一级主题。“教学应用研究”这一主题文章数量最多。经该文作者分析,在“教学应用研究”一级主题之下的二级主题分别确定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院校、高校5个教育层次,其中,高校是翻转课堂应用的主阵地。在基础教育领域,初中应①王丽娜,黄秋生,江毅.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J].数字教育.2017(02):18-19.②王丽娜,黄秋生,江毅.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J].数字教育.2017(02):21.③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02):29-30.9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最多,其次是高中,最少的是小学。而在“基本理论研究”中,张跃国、张金磊、金陵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特征、优势、不足、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统计①《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一文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各大关键词也做了梳理和分析。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微课、学习过程、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知识内化、课堂模式,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而教学效果、MOOC、教学改革、应用也成为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词。(5)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缘起②戚政霞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详细论述了重庆市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三翻”“四环”“五步”“六优”翻转课堂流程的实施使得国内的翻转课堂实践有了初步发展。(6)国内对翻转课堂模型与步骤的探索研究③张跃国、李敬川在《“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一文中总结出了翻转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三个“翻转”、课前四环节、课堂五步骤和六大优势。④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等研究者在《基于QQ群+Tablet的翻转课堂》一文中,设计出了基于QQ群网络交互平台和平板电脑(TabletP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⑤戚政霞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论述了张金磊等人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中学习两部分组成。课前部分的亮点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流平台,以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同伴或老师进行交流;课中部分聚焦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后进行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7)“翻转课堂”实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⑥戚政霞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指出:自从重庆市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之后,翻转课堂的实践就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慕课中心,组织全国有关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研究,并组建C20慕课联盟,专注于开发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微视①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02):31.②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20.③张跃国,李敬川.“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6.④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4-9.⑤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33.⑥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20.1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频。还有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上海七宝中学、青岛二中、杭州学军中学、温州二中等也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验项目,并取得了成效。2.笔者的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在小学的应用最少。因此,小学翻转课堂的研究可以说在国内翻转课堂研究中是较少涉及的,是研究的不足之处。而且,“教学设计”是国内“翻转课堂”研究中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之一,由此可见,本研究课题很有研究的意义。1.3.3国内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1.国内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详述:(1)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发文量的统计与分析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在全文中搜索“小学古诗词教学”,共得到3164条结果;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共得到2199条结果;而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得到6条结果。若是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共得到452条结果。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研究在2001年之后有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2011年后。在这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小学古诗词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再加上近段时间国内各大荧屏十分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使得“古诗词”成为了国内媒体和民众的谈资和关注的焦点。(2)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发文量统计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全文搜索“古诗词教学设计”的结果是2063条;以主题搜索“古诗词教学设计”,结果有438条;以关键词检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古诗教学设计”,结果有且仅有1条——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而在关键词中输入“古诗词教学设计”,结果为0条。(3)古诗和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现状①余阳阳在《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中总结出了古诗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流程。并从“古诗文本分析”、“古诗学情分析”、“古诗教学目标分析”、“古诗教学内容分析”、“古诗教学过程设计”、“古诗教学评价设计”这六个方面论述了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的要素。最后,作者余阳阳以朱熹的《观书有感》为例进行了古诗教学设计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②沈志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中以苏教版高中语文《离①余阳阳.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58.②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32-46.11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骚(节选)》一课为例,从“课前设计”、“课堂设计”和“课后设计”三个方面探讨论述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①李同在《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中提出了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即:以语文课程观来统辖诗词的教学观。恰当地把握古诗词多元理解的特征。合理把握对诗词言语的品味以开发文本的教学内容。另外,作者李同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应凸显的要素和应有效处理的关系。②张洁在《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古诗教学目标的研究》中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论述了古诗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四大步骤,分别是:摘取古诗教学的学段目标。对学段目标进行分类。设置具体篇目的古诗教学目标。④陈述具体篇目的古诗教学目标。最后,作者张洁以第二学段《送元二使安西》、第四学段《观沧海》、高中必修《归园田居(其一)》、离中选修《蜀相》这四首古诗为例,论述了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的古诗教学目标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4)小学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分析研究现状③方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一文中指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诵读引导不充分。侧重知识学习,情境体悟不足。过分解剖古诗词,忽视整体感悟。④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以上四个问题,方洁在该论文中进行了如下的成因分析:教师的古诗词功底欠缺。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全面。④评价内容重工具性轻人文性。⑤评价方式单一。④任运昌在《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论略》中指出: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令人不满,教师对古诗教学的重视不足,没有意识到经典古诗对儿童古典文学的启蒙作用。教材中出现的“厚今薄古”的现象也不利于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方法单纯注重讲解传授,因为古诗语言和现代语言距离较大,所以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把解词释义作为重点、难点。很多学生通常只是记住了干巴巴的译文,至于古诗本身则是硬性背过,对古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情感美则知之甚少。⑤靳学红在《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到,古诗词教学中常见①李同.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21-47.②张洁.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古诗教学目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19-47.③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13-21.④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论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5):106-109.⑤靳学红.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07:171.1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的问题有:死记硬背。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④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①张廷桓在《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突破古诗词教学困境》一文中,同样也对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罗列:忽略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机械记忆学习模式为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黄文辉、蔡浩铨和梁译尹在《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浅析及建议——以肇庆市②端州区为研究范围》一文中,通过对肇庆市部分小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师兴趣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兴趣淡薄,专业功底不足,教师主体意志过强。从教学方法上看,重记忆、轻文化;肢解作品,忽视对作品的整体感悟;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5)翻转课堂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唐梦花在《中学诗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践》一文中指出了在诗歌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微课视频群容量大、覆盖全面;翻转课堂时间弹性大,能保证学生接受知识以及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意识得到激发;知识‘点’化处理,形成‘微课’群,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存贮知识、复习巩固。”同时针对教师与学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流程设计。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反思:“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有待提高;学校的政策很难支持到位;对教③师的备课以及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沈志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中,以苏教版高中语文《离骚(节选)》一课为例,从“课前设计”、“课堂设计”和“课后设计”三个方面探讨论述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最后,作者沈志斌进一步论述了“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策略。⑤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一文中,作者王珣展示出了《泊船瓜洲》一诗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即通过对文本研读,“绿”字切入,将诗中的“绿”与生活中的“绿”相结合,并在网络上寻找资源,以此进行微课设计与录制。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以兰州交大附小四年级语文⑥教学为例》一文中,作者刘丹设计了一套以“经典诗歌诵读”为内容的、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古诗词教学设计方案。①张廷桓.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突破古诗词教学困境[J].新课程.2016(01):177.②黄文辉,蔡浩铨,梁译尹.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浅析及建议——以肇庆市端州区为研究范围[J].时代教育.2014,12:32-33.③唐梦花.中学诗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05):30-32.④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32-59.⑤王珣.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5(03):19-20.⑥刘丹.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以兰州交大附小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43-47.13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雅红发表了《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文,其中在“微课资源预备”的论述中提到了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作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为例,其中包括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作者提出:在“微课资源预备,学生自学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李白与杜甫的介绍制作一个微课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其内容可以针对他们的友情,也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写诗特色,还可以以他们所写的诗作为例子,讲解写景诗的特点与方法。此外,这两首诗都是对景色进行了描写,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图片、视频,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①景,如庐山瀑布、西山雪岭,体会诗人写景时的情感,用情感促进阅读。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②一文中,作者刘楠楠撰写了《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翻转课堂教学实录,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为例,展示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在《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③诗教学》一文中,作者刘洁展示出了《江雪》一诗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2.笔者的归纳总结:虽然小学古诗教学是一大研究热点,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现存问题。因此针对小学古诗教学的这一系列问题,有教师和研究者就开始探寻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然而却都停留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课例分析和个案分析上,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到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中。因而,本研究将会尽可能地完善这一不足之处。1.4研究方案1.4.1研究目标1.理清“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2.理清“翻转课堂”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3.提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4.制定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①续雅红.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同行.2016(15):180.②刘楠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J].语文知识.2016(20):28-30.③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29-33.1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4.2研究思路本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总结已有的研究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随后,分别探究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和方案。首先,整理归纳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其有两方面:1.了解前人对该问题已经研究到了何种程度,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展本次研究。2.理清“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以使本研究的成果更有理论层面的说服力。其次,分析翻转课堂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其有三方面:1.对上海若干所小学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对若干所小学的教师展开访谈,分析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2.具体到个案,通过笔者在小学的古诗词课堂的观摩,分析出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3.分析翻转课堂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即翻转课堂有何优势。再次,提出原则和模型,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搭建支架。其有两方面:1.提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进行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要求。2.构建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是进行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最后,制定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为将要用翻转课堂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小学教师提供参考。1.4.3创新之处一、弥补翻转课堂下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教学设计研究的不足在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中,有一处研究的不足:翻转课堂下针对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的教学设计研究目前较为缺乏,笔者认为是值得继续深挖下去的。加之“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国家越发重视古诗词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又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翻转课堂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就很有研究的意义。二、丰富了翻转课堂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指导15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网上,“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的论文数量十分少,从已有的研究中可看出,对此领域的研究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探讨,往往偏向于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课例分析和个案分析,而缺乏理论的剖析。三、对翻转课堂下古诗词教学设计在小学阶段的研究有所助益在知网上的博硕士论文中,仅有的一篇相似主题的硕士论文为《“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该论文中涉及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量很少,并没有充分展开论述。另外,该论文的第二章——“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设计是以高中语文某一首古诗为例,并没有以小学古诗词的某一课为例。由此可见,本研究将对“翻转课堂下古诗词教学设计”在小学阶段的研究有所助益。1.4.4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一、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的文献资料,掌握已有研究的情况。二、案例分析法现场观摩小学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总结出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三、访谈法对上海的小学教师展开访谈,从中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四、问卷调查法对上海的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掌握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1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概念界定2.1.1教学设计郝建平在《教学设计的概念》一文中对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提出的“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罗列——“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所谓“形成传送系统”指的是:教师如何收集、①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国内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同样也给出了“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②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笔者通过查阅前人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提出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科学运用系统的方法,前期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对象和学习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或教学对象的达成目标,为达到教学目标或达成目标而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和环节进行分析、规划和制定的过程,最终建立出一套教学方案,以解决教学问题和增强教学对象的学习动机。2.1.2翻转课堂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含义给出了各自的界定。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一般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传③统的家庭作业,如工作表、习题、章节练习等。”我国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田爱丽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④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①郝建平.教学设计的概念[J].小学教学设计.2006(01):4.②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3.③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18.④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18.17 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国内首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重庆市聚奎中学认为:“‘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不同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及学习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体现在①课堂形式上就是课前学生预习+学习,课中合作答案+练习巩固。”戚政霞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从“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如下界定:“翻转课堂是指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资源为支持,翻转了传统的课内课外、课②前课后学习活动与任务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查阅前人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提出了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把课前预习知识、课上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翻转为课前学习知识、课上内化知识、课后反思提升总结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新课前,学生往往会进行课前的预习,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但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和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因而学生预习的效果往往参差不齐;而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是有老师指导的,教师通过教学微视频以及课前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点拨提示来让学生更有效、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前学习,再加上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确定,使得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目标比传统课堂更加明确。2.1.3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具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它是中国古代诗与词的合称。“诗”按音律的不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是篇式、句式、行数、字数都有严格规定,声调、韵脚有一定规律,即使变化也必③须遵循一定规则的诗歌作品。“诗”按内容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送④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在唐宋时代,词主要是为配合流行音乐的歌唱而创作的歌词。宋以后始与音乐相分离,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格⑤律形态的抒情诗体。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其根据字⑥数的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和小令(58字以内)。①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18-19.②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1.③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8.④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7.⑤曹辛华,张幼良.中国词学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⑥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7.1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4古诗词教学刘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一文中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描述:“古诗词教学是指:为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中介,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活①动。”笔者认为,刘洁提出的“古诗词教学”的定义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为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并不是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因而,笔者将刘洁提出的定义进行了深化。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有四: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二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为了让学生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是为了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2.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依据在刘洁提出的定义中并没有呈现出来,因而,笔者对此进行了优化。笔者认为,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遵照一定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和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均是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依据。3.笔者认为,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一定仅局限在课内的教材文本,还可以拓展开去,进行课外古诗词阅读教学。笔者了解到,在上海,有些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将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作为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课外拓展材料,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中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和鉴赏。我们可以发现,《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并非教材文本,而是古诗词的课外书籍。基于以上所述的不足之处,笔者对刘洁提出的“古诗词教学”的定义进行了相应的改良和完善。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是指: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和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引导、鼓励、促进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一切行为。①刘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10.19 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理论基础2.2.1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教学设计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深受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①的影响,它们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如流程图②等。笔者认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建立体现了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系统理论。笔者在论述第四章“双四模型”的过程中,分别呈现出了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这三个环节的流程图,教师和学生分别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笔者都一一呈现在流程图中,使得“双四模型”的步骤和流程一目了然,从而让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更加系统化。学习理论解释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揭示学习规律。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学③习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学习情境,科学地促进学习者学习。笔者认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中的“发展性原则”体现了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应遵循小学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师须牢牢把握住不同年段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和特点,才能科学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传播理论重视传播媒体的分析和选择,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教学设计也需要对教学媒体进行分析和选择,因为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通④道。笔者认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课前微课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理论中的传播理论。课前微课设计需要录制和发布教学微视频,在笔者所设计的“双四模型”中,教学微视频并非发布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而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而微信公众号就是自媒体平台之一。在第四章中,笔者将对为何是在微信公众号上而不是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发布教学微视频进行详细的论述,在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了。这即体现出了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分析和选择,顺应了教学设计的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是解决教学问题、研究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时间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2.对学习任务的研⑤究。3.突出学习者地位的研究。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课前教学微①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7.②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7.③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8.④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7.⑤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8.2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视频的录制,教学时间的把控尤其重要,教学微视频时间的长短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的时间普遍在10分钟左右,因此教学微视频的时长须控制在10分钟之内,不宜过长,过长了就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须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有哪些学习任务,教师分配给学生这些学习任务有哪些意图和目的,这都是教师需要考虑周全的。另外,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自主性原则”,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地位。综上所述,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出了教学设计四大理论中的教学理论。2.2.2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均是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①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笔者认为,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绝不仅仅只是通过观看教师微课视频达到课前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古诗词的翻转课堂中,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充分对话和意义建构均成为了极大的可能。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引导者、辅助者与合作者,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建构古诗词的知识,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切磋、讨论与交流,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共同品味古诗词的情感美和隐藏其中的文化底蕴,让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生发建构性与生成性。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维果茨基区分了学生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即②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笔者认为,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古诗词教得太深奥,以至于超越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把古诗词教得太浅显。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完全应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①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15.②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29.21 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3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理论1.中国传统诗教理论“诗教”一词的解释之一便是文化原则,即诗教理论,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原则。“德育”和“审美教育”在诗教教育中均占据了突出位置。在古诗的教学方法上,“诵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另外,中国传统的诗教理论中还①蕴含着一种“诗性思维”。“诗性思维”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笔者认为,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自始至终要牢牢把握住古诗词教学的特点,翻转课堂只不过是教学的方式与手段而已,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淡化了古诗词教学的本质特征,反而要更加凸显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更加强调儿童“诗性思维”的培养。2.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某种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而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特定的态度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法,通过创建各种具体生动而又形象的教学环境,使古诗词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情境,②激发出他们的情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基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中“缺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的这一现存问题,笔者认为,在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当中,应通过创设古诗词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应将“激发学生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①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8-9.②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9-10.2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3.1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3.1.1现状描述为了了解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笔者先分别对闵行区实验小学(景城校区)五年级和徐汇区求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和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展开了访谈。闵行区实验小学(景城校区)实际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徐汇区求知小学实际收到有效问卷36份,因此,两所小学共收到有效问卷158份。调查结果如表3-1:表3-1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总体性别男女N1588276%10051.948.1学生是否喜欢现在小学古诗词的课堂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统计结果如表3-2:表3-2学生是否喜欢上古诗词的课是否喜欢上古诗词的课N%非常喜欢7950喜欢6339.87一般148.86不喜欢21.27非常不喜欢00从中可看出,有89.87%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现在小学古诗词的课堂;其中,非常喜欢的刚好占到了总数的50%。而选择“一般”和“不喜欢”的总共只占到总数的10.13%。也就是说,仅在笔者所调查的范围之内,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现在的古诗词课堂。那么,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为此设计了四大原因:原因一,因为学生本身就喜欢古诗词,对古诗词充满兴趣;原因二,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诗情画意;原因三,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很有趣味;原因四,因为古诗词的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这四大原因的统计结果如表3-3:23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3学生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原因(多选)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原因N%学生本身就对古诗词充满兴趣6943.67教师把古诗词讲得诗情画意7849.37教师把古诗词讲得很有趣味6138.6教师的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4729.75其他106.3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认为“教师把古诗词讲得诗情画意”的学生占据了总数的近50%,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仅有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古诗词课堂让他们身临其境,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笔者认为,古诗词创作的年代久远,因而古诗词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因而教师把古诗词讲得再怎么诗情画意,如果学生就是融不进去,那么这堂古诗词的课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相比于现代文,教师更应该在上古诗词的课之前做足充分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寻找到古诗词和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即仿佛置身于古诗词的意境中、甚至是“身临其心”——即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内心之中。在“其他”这一选项中,有学生写道:“是因为古诗词可以让我增长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也有学生写道:“因为读古诗词可以让我感受到古时候的样子”。然而却也有学生写道:“是因为古诗词的课上有很多笔记,我喜欢记笔记”——这虽然只是其中一位学生所写,并不能代表笔者所调查的这两所小学,更不能代表当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但是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知识点的学习”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记了这么多笔记,然而课上所学的古诗词是否真正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那么对于不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也设计了三大原因:原因一,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枯燥乏味;原因二,因为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太远了;原因三,因为每首古诗词都要背诵和默写,很痛苦。这三大原因的统计结果如表3-4(其中,总数为“学生是否喜欢上古诗词的课”一题中选择“一般”和“不喜欢”的16人):表3-4学生不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原因(多选)不喜欢古诗词课堂的原因N%教师把古诗词讲得枯燥乏味956.25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太远了1487.5每首古诗词都要背诵和默写,很痛苦850其他318.75在“其他”这一选项中,有学生写道:“是因为我对古诗词本身就不感兴趣”,2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这可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问题的确也是存在的;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写道:“是因为同学们很难读出古诗词的韵味”,这又可以说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指导不到位——这一问题同样存在。此外,我们再来看以上统计数据:认为“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太远”的学生占总数16人的87.5%,从中可看出,少数学生不喜欢古诗词的课堂,多半是因为学生认为教师并没有将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接起来。对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具体的问题,笔者统计结果如下:表3-5学生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晓诗人的生平介绍学生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N%晓诗人的生平介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8654.43表3-6学生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晓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晓N%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自己查阅相关资料7950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4025.32从以上数据中可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诗人的生平介绍;与此同时,希望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知晓古诗词创作背景的学生刚好占到总数的50%,而仅有25.3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他们。这说明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自主性的呼声之高。然而,笔者实地走访了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和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对这两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后发现,教师通常都是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通过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性。对于古诗词诵读的指导,笔者亲自在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听过若干节五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课。结果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并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就简简单单地让学生把古诗词齐读个一遍或两遍,不仅是古诗词诵读的时间太少,而且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就连让学生诵读的机会都没有给足,那就更不用说古诗词诵读的指导了。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笔者又进行了如下调查,见表3-7:表3-7现在小学的古诗词课堂和学生理想的古诗词课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现在小学的古诗词课堂和N%学生理想的古诗词课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差距很大127.6有差距,但差距适中、不大10566.46不小25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有超过74%的学生认为现在小学的古诗词课堂和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古诗词课堂之间存在着差距。而笔者又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后发现,有的教师认为现如今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着选材的问题,即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有些古诗词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尤其是体现诗人悲苦、伤感、愁闷情感的古诗词,学生较难与这些古诗产生共鸣,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选择轻松愉快的古诗词——比如体现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等的古诗词,也就是情感基调积极向上的古诗词,教材应该多收录一些;并且应该适当减少一些体现诗人愁苦心情的负能量的古诗词。除此之外,另有的教师认为现如今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即古诗词诵读的形式单一、营造古诗词意境的形式单一、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形式单一等等。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形式的多样化;另外,教师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积淀、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词教学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与韵味。3.1.2归因分析基于以上的现状描述,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原因:原因一,评价内容重工具性轻人文性。以下是笔者搜集的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练习的试题,其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部分如下:“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选自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南宋_______写的《_________》。再如笔者搜集的徐汇区求知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练习的试题,其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部分如下:古诗连线题:1.挽弓当挽强,A.千里江陵一日还。a.唐·白居易2.朝辞白帝彩云间,B.笑问客从何处来。b.唐·杜甫3.长恨春归无觅处,C.用箭当用长。c.唐·贺知章4.儿童相见不相识,D.不知转入此中来。d.唐·李白从以上试题来看,学校语文考试当中的古诗词考查通常以古诗词名句背诵、古诗词作者及其朝代等几方面为主。这些类型的考查偏重的是古诗词知识性的考查以及对学生记忆力的检测,考查形式与内容都过于单一化,学生解答这些题目靠的通常都是机械的记忆。由此可以判断,当前小学对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内容和形式缺乏多样性,除此之外,评价的内容也过于注重工具性而缺乏人文性。这使得一些教师抱着“为考试而教”的态度,考什么就教什么;一些学生也抱着2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为考试而学”的态度,考什么就学什么。结果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过于注重古诗词知识点的教和学,因此才会有前一节“现状描述”中笔者所提到的“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知识点学习”的这一情况的出现,进而才会有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喜欢上古诗词的课是因为古诗词的课上有很多笔记,我喜欢记笔记。”原因二,古诗词教学所需课时不够,尤其是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由于上海的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教材截至目前仍然采用的是沪教版,而在沪教版四五年级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古诗诵读”都会有两首古诗词(就包括笔者在第五章所详述的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古诗诵读《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然而,笔者实地走访了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在五年级观摩了多节古诗词的课堂,却发现“古诗诵读”中的两首古诗词教师都是在一个课时之内全部讲完的;也就是说,一首古诗词最多也就只能讲半节课。上海的小学,一节课35分钟,半节课也就只有17分钟左右。于是,在这17分钟内,教师又要讲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又要讲诗人的生平简介,还要讲古诗词的大致意思,还得要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这么多内容,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17分钟的课堂用时是非常紧张的,甚至是不够用的。因而,往往会造成以下结果:学生刚刚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不久,该首古诗词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便戛然而止,教师匆匆忙忙就过渡到了下一首古诗词。在课堂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了(是因为形式一旦多样化了也就时间不够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缺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了(课堂时间不够是其原因之一);以及,我们当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缺乏古诗词诵读的指导了(课堂时间不够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3.2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3.2.1案例呈现了解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之后,笔者就具体到个案,通过案例的呈现来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就以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堂古诗词的家常课为例,来谈一谈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家常课而不选择公开课?那是因为,家常课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学设计的问题所在。而公开课则是教师经过多27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次试教、多次打磨过的,教学设计的种种问题会在教师的磨课中不断完善和规避,最终形成一堂出彩的公开课。因而,公开课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的成品,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设计的问题所在。笔者就随机选择了一堂古诗词的家常课(一个课时),所教学的内容是《题西林壁》和《溪上遇雨(其二)》(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古诗诵读”),执教老师是有着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笔者截取了该堂家常课的开头8分钟,其课堂实录如下(片段):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古诗,《题西林壁》和《溪上遇雨(其二)》。下面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28页。一看到宋代的苏轼,大家都很熟悉。关于苏轼,你能说出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生1: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和诗作特别受到后人的喜爱。师:没错,苏轼不仅是诗作一流,而且他的书法也很棒。好的,你说。生2:苏轼,字子瞻......师:好的。子瞻,瞻仰的“瞻”。你说。生3:苏轼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并且苏轼与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师:非常好。他的诗是与黄庭坚并称。黄庭坚是宋诗的集大成者;而辛弃疾是宋词的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苏轼与这两位并称。苏轼的画也是一绝。以前老师也讲过,书法、绘画、诗、词、包括文章都是苏轼的特长,所以说苏轼是中国文人的典范、中国文学史的巅峰。央视有一套六集的大型纪录片——《苏东坡》,今天就请大家回家观摩。六集我都看过了。今天晚上可以先看第一、第二集,加起来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大家去了解一下苏东坡。尤其是到了中学,关于苏东坡的生平介绍就会经常派上用场,因为到了初高中就会学习苏轼的很多文章啊、诗赋啊等等。好,那么老师之前还给大家讲过一个知识点,就是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偏重于情、画面,对不对?而宋诗偏重于什么?生:理。师:非常好!我们学过最明显的偏重于“理”的诗就是朱熹的《观书有感》——(师生共同背诵)“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面上看是小小的池塘,但是实际上是借池塘来讲道理的。那么这首《题西林壁》就完全是同一类型、偏重于“理”的。“理”指的是“哲理”,不是“理发”的意思哦!(学生笑)还有非常著名的偏重于哲理的诗是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面上看是这个人迷路了,结果他又找到路了。但实际上是说人生。人生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和不2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幸,眼看就要无路可走了,但是终于又冲破重重阻碍,实现和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不光是人生,包括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的。就是在我们长征胜利的时候,毛主席说过:“山重水尽疑无路。”当时长征出发十万人,到达却只剩下八千人了。但是呢?“柳暗花明又一村”,“薪薪之火,可以燎原”,最后,以延安为基地,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也是这样。所以,这个呢,是偏重于哲理的。那我们来看一下,《题西林壁》这首诗当中,作者写了怎样的景?要来讲一个怎样的哲理呢?这个“题”小朋友理解吗?这个“题”是什么意思?生:写。师:对,就是“写”的意思。古代的文人墨客到一个地方就要在这个地方题诗的。老师有没有跟大家讲过黄鹤楼的那个崔颢和李白的故事?生:讲过的。师:嗯,应该是讲过的对吧!崔颢题了诗,李白就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为,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写得太好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我们有的小朋友已经背到过这首诗了,背到的人可能就跟我有所共鸣了。好,那么我们再看,《题西林壁》就是题在西林峰的山壁上。去爬过泰山的小朋友会发现,你们一路往上走,两边的石壁上都是题诗,有印象吗?要么就是题的那些名句,要么就是书法,要么题的是一些诗句,是不是这样?对吧?好,我们说,中国的名山大川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说,它们是有很多的人文景观的。比方说,为什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五岳之首。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它非常的挺拔秀丽,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曾经好多的文人骚客都在那里题诗作赋,所以说,泰山凭借着它的人文地位成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名山。我们中国的很多美景为什么会非常著名?是因为它们的背后有文化、有故事。比如说,我们中国有四大美女,对吧?哪四大美女?生(齐声):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师:那你们想,这四大美女是不是哪个选美大赛选出来的?是不是她们就代表着中国最漂亮的四位女性呢?(师生共答)不是。四大美女其实应该称为“四大名女”,她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位女性。......3.2.2案例分析这是一堂普通的家常课,充分地、同时也是最自然、最原生态地表现出了教师平日里是如何上古诗词的课的。然而,很遗憾,我们仅仅从课堂开头8分钟左右的内容中就可以推断,这位教师并没有精心设计好这堂古诗的课,而是抱着一种随便上上的态度,正是印证了第一章绪论的“选题缘由”中笔者所说的“有些教师对小学古诗词缺乏教学设计”的问题。从以上截取的课堂实录片段中,我们29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发现,教师的话实在太多,冗长而又啰嗦,8分钟内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不仅如此,而且教师在不知不觉地反复“兜圈子”,从哲理诗开始拓展开去,进而拓展了两首诗《观书有感》和《游山西村》,之后又从这两首拓展的诗中再一次牵扯开去,说到了中国共产党,可谓是越扯越远。随后,好不容易又回到了正题——《题西林壁》,此时教师却又一次把主题扯远,扯到了崔颢的《黄鹤楼》和五岳之首泰山,最后又从“山”继续扯远,扯到了中国四大美女......因而,纵观这8分钟的古诗词教学,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这位教师并没有理清教学的思路,讲到哪儿就是哪儿,过于随意。翻转课堂秉承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理念,而这位教师的古诗词课堂却与之相悖。仅从这堂课开始的8分钟内,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成为了课堂绝对的主角,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少得可怜,也就一开头“让学生说一说对苏轼有多少了解”有一些互动,其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且教师所“唱”的“独角戏”和本课主题之一《题西林壁》并没有多大的关联,而是给人一种“教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感觉。更让人感到痛惜的是,课堂已经进行了8分钟了,教师仍然没有让学生把《题西林壁》朗读过一遍,教师在课堂上就连学生朗读古诗词的机会都不提供,那么,教师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指导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这样的古诗词课堂,要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形态各异的庐山之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笔者完完整整地听完了本堂课,这位教师在这一堂课里把《题西林壁》和《溪上遇雨(其二)》这两首诗都讲完了,由此可见,这两首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不敢恭维。一个课时上两首古诗,本来课堂时间就很紧张,结果教师还在课堂上如此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也就不难解释了。此外,这位教师对另外两首哲理诗(《观书有感》和《游山西村》)的拓展是教师自己说出来的,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课前回家利用网络查一查或者自己想一想你所知道的中国唐宋经典的哲理诗都有哪些,随后在课堂上请若干位学生进行交流(每位学生分享一首哲理诗),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因而,这就牵涉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把古诗词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一味地讲述和灌输。而“翻转课堂”的应运而生恰好可以为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注入一针强心剂,从而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同时,让学生课前提前学习,好让师生在课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古诗词,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古诗词教学时间不够、而教学又不够深入的问题。3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3.3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点3.3.1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自主性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当教师设计到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交流分享的环节之时,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也就是缺少了课前的思考和准备,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因没有准备好、没有思考好而无法放开胆子进行交流分享,而若是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呈现出这样的情形之时,教师只能作罢,只能由教师自己一个人把答案讲出来。比如教师在进行杜牧《题乌江亭》的教学设计中,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主分享介绍“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时,对于那些本来就了解这一故事的学生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那些不了解这一故事的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而若是全班所有学生都不了解这一故事,那么就只有教师自己一个人把故事讲出来了,即教师的自问自答——那么,这就又回到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交流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了。相对而言,将“翻转课堂”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师微课等配套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先在家中进行古诗词课前的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提前查阅好相关的资料——比如诗人的生平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等等。等学生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之后,再在课中教学的过程中分享交流课前的学习成果,于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分享交流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了,而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例如,安徽省亳州学院实验小学的刘楠楠老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就采用了翻转课堂这一模式。课前,刘老师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来进行前置自主学习。微课视频的内容如下:通过PPT出示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理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安西自然环境之恶劣,元二远离家人,朋友孤身前往安西,诗人王维心中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等情景;介绍诗歌朗诵技巧,①配乐朗诵示范。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包括:1.自学、资源助学(1)教材自学:了解写作背景、补充作者简介、梳理基础知识(根据注释读懂诗题,正音,释义)。(2)朗诵训练: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练习,从创作背景、诗词内涵中体会诗人心情。①刘楠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J].语文知识.2016(20):28-30.31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自学反馈:完成对诗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2.互动探究、展示提升(1)生生互动,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小组成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汇总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2)师生互动,疑难探究。师生合作解决上一环节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解决本环节教师预设的问题。预设问题一:请大家展开想象,描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画面。预设问题二:此去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心中万般滋味,于是,他举起酒杯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学们,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么?从“更尽”二字中你读出了什么?(3)进阶练习练习一: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①练习二:古诗中还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搜集,并读一读。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刘老师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安排了“互动探究、展示提升”的环节,分为三方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进阶练习——这恰恰体现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之间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等着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答难题。但是,一定会有人质疑:在不翻转的传统课堂上,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那么这和翻转课堂下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又有什么区别呢?笔者想说的是,翻转课堂下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将会比传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更加充分,给的时间更加充裕。不翻转的传统课堂只有短短的35分钟,而这35分钟也不可能全部用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琢磨、反复讨论、反复思考问题。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和思考问题,特别是有些学习比较吃力、思维反应慢的后进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花的时间可能需要比其他同学更多、更久,因此在前置性自主学习中,他们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速度来进行自主学习,而不再受制于课堂上那有限的35分钟。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性。这“自主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课前和课后,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再被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古诗词。①刘楠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J].语文知识.2016(20):28-30.3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3.3.2拓展教师古诗词教学空间笔者通过教师的访谈后发现,传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由于课堂时间不够等原因,因此很难在一个课时之内进行各种丰富多样的古诗词活动,因而“形式单一”的问题在所难免。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将会拓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空间。学生已经在课前提前自主学习了古诗词的一些基本内容,那么在课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再花时间重复教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了,只要让学生交流分享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就行了。于是,教师在课中就有更多的时间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各种丰富多样的古诗词活动。可以是各种比赛的活动,比如: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知识抢答——而对于古诗词知识抢答的活动,甚至可以仿照《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全体学生进行一场“班级诗词大会”。也可以是古诗词的吟唱活动,古诗词本就是一种可以和音乐搭配在一起吟唱的文体,让小学生在吟唱中学习古诗词,更能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还可以是古诗词的比较阅读活动。当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古诗词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和以前学过的亦或是课外拓展的相同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比较不同首古诗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在接下来的第五章中,笔者就将在《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这两首古诗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融入比较阅读的活动。例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的刘洁老师在教学柳宗元《江雪》一诗时,也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刘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活动。实施过程如下:刘老师首先出示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在课堂中把教师自己的一身诗意大胆地进行了挥写。以下是执教者刘老师自己创作的诗歌:题赏鲤图风动舞罗妆,烟起送暇光。乐哉游锦鲤,无情扰涟慌。渔舟残照蹁跹渔网映霞胧,却道锦纱绾暮穹。水巷小舟影绰绰,①染火平江伴残红。在配着古典曼妙的旋律诵读诗句后,班上的学生已是满脸的羡慕和赞叹不绝①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29-33.33 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声音,而眼神中流淌出来的激动和兴奋,则是对“跃跃欲试”和“入情入境”①的最好诠释。教师下水诗歌的创作展示为之后学生自己进行诗歌创作的活动做好铺垫,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有了诗情和诗境,学生的创作呼之欲出。刘老师提供给学生彩印的“梅兰竹菊”四幅图,让学生自由创作,或依托已被调动起来的画面、回忆来创作古诗。课堂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静心创作,奋笔疾书,时而抬首畅想,时而低头赏图。大约15分钟后,便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写完,并进入互相修改和完善展示阶②段。以下是该班学生创作的部分诗歌,可窥儿童的诗性一斑。竹子狂风袭卷空,竹子立岩中。万风也不怕,任它什么风。咏梅红颜独自绽,白雪落满山。③我等燕归来,飞燕去南岸。学生诗词创作的教学活动着实让人兴奋,学生的当堂创作定能让师生收获一份又一份的惊喜和感动。然而,笔者想说的是,学生只有将《江雪》这首诗学透了,也就是将本节课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点学透了、掌握了,才能有时间进行这样的诗词创作活动。此时此刻,定会有人提出异议:在不翻转的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当然也可以进行诗词创作的活动,只不过就是把诗词创作放在课后而不是课中罢了,那么这和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中进行诗词创作活动又有什么区别呢?换而言之,翻转课堂下学生在课中进行诗词创作活动的优势在哪里?笔者想说的是,翻转课堂下学生在课中进行诗词创作的教学活动正是体现了创作的“当堂性”。在不翻转的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了柳宗元的《江雪》,课后将“诗词创作”作为回家作业,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情况:有些学生不愿意动脑筋,因此就会请家长帮忙辅导,甚至会请家长帮忙代写;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直接会从网上抄一首网友写的诗歌来冒充是自己创作的诗歌,第二天交给老师。因而,这项“诗词创作”的作业在这些学生的身上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成为了一项应付老师的负担。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热情,并让学生当堂进行诗词创作。当堂创作的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完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写出来的诗歌是他们自己亲笔创作①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29-33.②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29-33.③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29-33.3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价值的,而且学生前一秒钟刚刚学过《江雪》这一经典名作,余热还未完全散去,因此学生就能顺着古诗的学习进一步地尝试把自己也当作诗人,也学着柳宗元的诗人模样来自己创作诗歌。综上所述,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较传统课堂的优势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性,与此同时还能拓展教师古诗词教学空间,可谓一举两得。35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4.1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4.1.1自主性原则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完全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因此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了“学习探究者”,是学习真正的主角。而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点拨者”。因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的不断启发、不断引导,通过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从而在启发和引导中促使学生自己把答案说出来。虽然传统课堂上的启发诱导的确给予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但是在较多情况下,问题的答案仍然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比较多的时候,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把学生引导到自己预设的所谓的“正确答案”中,这样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可以说,在传统的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那么这堂课就根本进行不下去。因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需要较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有颠覆式的变化,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把握住课前自主学习的宝贵机会,让学生把功夫花在课前,即:教师在课前微课视频的设计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在课堂上才想到要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教师在课前录制微课视频的目的绝不在于“为了录制而去录制”,而是为了激发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前依照自身情况进行了自主性学习,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难。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师尤其要精心设计课前微课视频的教学,要避免封闭式的、灌输式的教学设计,而是始终要以激发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从而做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古诗词的积累大多是要靠学生自己平时的大量诵读的,而不是光靠教师上课的有限时间,并且也不是光靠语文书上的那么一点古诗词来进行积累的,因此就更加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古诗词的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平日里并不难办到,小学生3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们可以自行诵读《唐诗三百首》等古诗词的书籍,也可以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来积累古诗词。4.1.2针对性原则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另一个显著区别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很难顾及到全班每一个学生,因而往往很难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而翻转课堂在这一方面很明显就比传统课堂好了很多。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跑得快的优等生可以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大量的拓展学习,而跑得慢的后进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只要把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看懂、看明白就可以了。比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跑得快的优等生在完成《无题》一诗的课前学习的基础之上可以继续拓展学习李商隐的其他名诗,诸如《夜雨寄北》《嫦娥》《锦瑟》等等,从而进一步领悟李商隐诗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而跑得慢的后进生则只需要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来完成李商隐《无题》一诗最基础内容的学习。教师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以适合自己班上学生的学情。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则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绝不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以一种“大锅饭”的形式呈现,而是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较难进行有差异性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而在翻转课堂中,由于教师在课前已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反馈上来的检测情况掌握了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点,因此在正式的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较传统课堂而言就显得方便多了。4.1.3开放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时,不能像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那样设计过多的有标准答案的封闭性问题,而是尽可能多设计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正式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从而在提升课堂思维力度的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应是开放的、建构的;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师围绕着学生转,而不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所谓“教师围绕着学生转”,除了有“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这一层面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在翻37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转课堂上,教师对即将要上的这堂课完全是充满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能回答出令教师满意的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而是一种充满未知的期待。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真正期待的应是学生能在课堂上生成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绝妙回答,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甚至也许是教师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语文各种文体的教学都是如此,古诗教学亦是如此。而学生要想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生成出一个又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就必须要在课前的前置性自主学习中下功夫,教师可以将一些开放性的、体现思维力度的思考题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就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做足功课。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也给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个问题:教师放出去了,要想收回来并不容易。翻转课堂更是如此。因为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经过了前置性的自主学习,思维往往十分活跃,教师抛出去一个开放性问题之后,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以不同评价、如何及时有效地引导思维跑偏的学生、学生在回答完开放性问题之后教师如何进行总结和过渡,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渔歌子》为例,词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由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的姜玲老师执教。在课中的最后,姜玲老师引导学生仿照《渔歌子》的特点进行诗词的创作,即让学生也来当一回词人。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之高,思维也十分活跃,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就创作出了很多个性十足的词。姜老师在课中采用仿写创作的形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将对词作内涵和意境的体会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创作中①的能力。写词这一环节具体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能够仿照《渔歌子》,将平日里观察到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景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动静状态等进行补充。同时,基本做到了讲究“炼字”,字斟句②酌地谋划全词,也考虑到了押韵、对偶等细节。笔者认为,姜玲老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出了学生创作古诗词的积极性,而且这一设计也同时极具开放性——笔者认为,创作是开放性原则的最高体现。①倪牟双,王建勋.翻转课堂与微课(小学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73.②倪牟双,王建勋.翻转课堂与微课(小学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73.3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4.1.4循序渐进原则小学古诗词教学,不管教师是否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都应牢牢把握住循序渐进原则。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和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规律特点进行,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必要时应设置梯度,教学设计应具有层次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诵读儿歌、儿①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即便是浅近的、篇幅短小的古诗词,在教学中也应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特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不能一味地拔高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不能将超越他们认知的内容强行灌输给他们。比如有一些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并不是低年级学生所能理解得了的。在这里笔者举一例:部编本一年级下册中的李白《静夜思》,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是一首浅近的古诗,但倘若教师教法不得当,浅近的古诗也会变得让学生感到深奥。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一大堆深奥的思想感情灌输给学生,诸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等等,一年级的学生一定不能理解、一定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这些深奥的思想感情毫无兴趣。因此,如果教师这样将这些成人化的思想感情全盘灌输给学生,那么哪怕是运用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这堂古诗教学的课仍然是失败的。而且,若是这样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翻转课堂”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产物,配上课前微课视频的“图片、动画、音乐、色彩”等多媒体教学,整个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热闹华丽,学生就会被各种多媒体吸引过去,再加上前文所述的那些深奥的思想感情,那么最终,学生从《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学习中并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收获,学生们所收获的,也许就只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了;不仅如此,《静夜思》题目中的“静”字也完全被打破了,试想,学生学习《静夜思》却无法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诵读这首古诗,那会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因而,像《静夜思》这样浅近的古诗词,虽然古诗词本身短小浅显,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但也并不排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违背循序渐进原则、把浅近的古诗词教得让学生感觉过难的可能。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不论是古诗词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师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设计,都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小学中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应是在小学低年级的基础之上,提出更高的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39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针对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而学生到了第三学段,应继续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要注意通过语调、①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结合前文提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从“诵读浅近的古诗”到“诵读优秀诗文”再到“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到“在展开想象中体验情感”再到“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无不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教师在实际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应严格遵循以上要求。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刚开始读第一遍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把古诗词读准确即可;读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之上把停顿读出来,要求读得有板有眼;读第三遍的时候,在做出停顿的基础之上可以把节奏、语调加入进来,做到抑扬顿挫地诵读古诗词;到了第四遍诵读,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读准确、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而且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古诗词的味道通过诵读体现出来——如果此时的诵读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示范诵读。于是,这就在反复诵读之中一点点地触及古诗词的内涵意蕴。在这里,笔者举一例:王崧舟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是一首词。在那堂课的刚开始,王崧舟老师就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地设置梯度。刚开始让学生把《长相思》自由朗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求是把词念得字②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求是把词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之后,王崧舟老师按照自由朗读时前两遍的要求指名让学生起立读并齐读,即要求是读准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以检查自由朗读前两遍时的情况如何——此时的读为“一读”,意在正音。随后,王崧舟老师按照自由朗读时后两遍的要求指名让学生起立读并齐读,即要求是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尤其是“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一句,以检查自由朗读后两遍时的情况如何——此时的读为“二读”,重在节奏。到了第三层面的诵读,王崧舟老师通过示范诵读词题“长相思”来让学生进一步读出《长相思》这首词的味道,并通过让学生说出读词时的感觉来让学生将那种“因思念家乡而失眠”的感觉融入诵读之中——此时的读为“三读”,贵在情韵。由此可见,设计如此梯度的诵读环节,不仅将“反复诵读”这一最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13.②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5-110.4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本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而且还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将《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即“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4.1.5情感体验原则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感体验原则是指: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古诗词教学始终具有独特的体验性的感性色彩。古诗词教学,其关键之处,全在一个“情”字。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从这个“情”①字入手,引领学生体味古诗词的情感。在这里,笔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有必要的时候则需要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接起来。仍然以李白《静夜思》为例。我们发现,教师完全不必急于将“思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就此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李白在《静夜思》中所体现的“思乡的孤寂凄凉”一年级的学生无法理解,那是因为“思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这9个字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太遥远了,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经历过漂泊离乡的悲苦。那么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出这种思念家乡的情感,该怎么办呢?不妨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做到对古诗词的移情体验。《静夜思》体现的是李白的思乡之情,那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上,有没有相类似的情感体验呢?答案是有的,而且几乎每天都会有——那就是当学生们离开家、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来到小学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一定都有过“在幼儿园、在小学想念爸爸妈妈、想念自己家”的经历,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古诗中李白的思乡之情转化为学生们想家、想爸爸、想妈妈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当你们在学校里想家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说:“也许,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心情也是这样的,就像你们刚刚所说的那样。”从而将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接起来,既能让学生即刻体会到那种思乡之情,又能同时兼顾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既体现了循序渐进性原则,又体现了情感体验原则。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质疑:这样的提问会不会冲淡古诗词本身的内涵意蕴?会不会降低古诗词本身的格调?答案是:不会冲淡,也不会降低。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不要认为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经历得来的那些情感体验要比古诗词本身的思想感情档次低。这就跟我们阅读文学著作一样,我们作为文学著作的读者,只有当“我们和文学著作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我①孔秋雨.基于古诗词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6(29):60.41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们才能深刻领会作者在该著作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那么,古诗词同样如此——只有当学生和诗人或词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学生才能深刻领会诗人或词人在古诗词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否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古诗词本身的“高大上”和高境界而不接地气,那么其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无法从中得到他们应有的收获。因此,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没有降低古诗词本身的格调,而且还更能促使学生们生发与诗人或词人的情感共鸣。而对于“翻转课堂”下的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设计,就《静夜思》而言,笔者认为,“联系学生生活经历来指导学生诵读”的设计应该放在课中进行,而不应放在课前的微课当中。因为孩子们想家的情感体验一定是在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激发出孩子们的这一情感体验。如果将其放在课前的微课当中,那么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们课前的微课视频学习是在家中完成的,因此无法让孩子们生成想家、想父母的情感体验。此外,要想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诵读或吟诵。诵读是“平长仄短”地读,没有音乐性。而吟诵则强调语言和声音的意义,非常重视节奏,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吟诵是在诵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诵读或吟诵,才能更加贴近古人吟诵古诗的味道,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地进入古诗词独有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4.2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美国学者格斯丁于2011年最先提出了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教学模型,该模型分为体验学习、概念研究、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四个阶段,但由于该模型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因此适合中学生和大学生,并不适合小学生。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也总结出了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即: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则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接着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但该模型主要是用于数学、物理等理科的教学,并不适用于语文等文科的教学。张金磊、王颖、张宝辉在2012年又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另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虽然该模型较前两种模型有了明显的改进,比如课前增加了交流平台、课中省去了测评环节,但是却缺少了课①后的模型设计,该模型设计只有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笔者在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四阶段四模块”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其简称为“双四模型”。①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31-34.4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该模型中的“四阶段”是指课前自学、课中教学、课后创作、平台展评四个阶段。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两个阶段是课前自学和课中教学,而至于课后创作和平台展评,并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值得尝试。很显然,该模型弥补了张金磊、王颖、张宝辉在2012年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不足——即结合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特点,增加了“课后”阶段的设计。而该模型中的“四模块”分别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块”、“配套学习资源模块”、“课中多样化教学模块”以及“课后创作展评模块”。其中,“配套学习资源模块”中包含其最重要也是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教学微视频。然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配套学习资源模块”并非只是局限于课前阶段,而是兼顾了课前阶段和课后阶段,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而且还是为了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即为学生课后的创作提供充分的支架与足够的资源。此外,“课中多样化教学模块”中的“多样化”即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课中的教学方式可以是诵读、想象、研讨、交流、体悟、质疑、展示等等。表4-1“双四模型”设计总表阶段模块学习方式达成目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能通过微视频的学习掌握古自学套学习资源观看教学视频、查找搜诗词中难读、难写的生字;能通集相关资料、尝试拓展、过微视频中给出的注释来自主解教师反馈读诗意或词意;能利用教师给出的配套学习资源或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能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提示来抓住关键字词初步感受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能通过网络或配套学习资源的补充进一步拓展积累其它相关的古诗词。课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情境创设、反复诵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教学画面想象、品味语言、象的古诗词画面;能通过课中关交流讨论、成果展示、键字词的品味与交流、并结合课师生评价前查到的相关背景资料进一步体会作者创作此诗词的内心情感;能用自己的语言揣摩隐藏在古诗词字里行间的留白处;能通过课堂上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读出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交流课前自主拓展的其它相关古诗词。课后课后创作展评、配套巩固背诵古诗词、总结学生能对当天的古诗词学习进行创作学习资源反思、尝试创作、自主总结和反思;能适当地尝试进行43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创作并进行自主修改。平台课后创作展评教师将学生创作的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展示和交展评整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流,学生能够自由评价其他同学推文中,每位学生在推的作品,并能尝试着自己提出相文后留言点评或提出修应的修改策略。改策略,教师回复反馈,评出最佳作品4.2.1课前设计老师学生制定课前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并上传微视频发布到微信公众号,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并下发,收集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配套学习资源知道达成目标。观看微视频、解读诗意、课前诵读古诗词多遍、完成自主向学生交待达成目标,布置任务学习任务单、利用网络或配套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并尝试拓展班级微信群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班级微信群中提出质疑拨,但不直接告诉答案整理班级共同的难点问题,批改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中教学设计图4-1“双四模型”课前设计结构图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第一阶段是课前自学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古诗词也并不仅仅只是观看微视频、做做自主学习任务单就好了,而是通过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引导和提示来自主学习古诗词。比如,教师会在微视频或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的注释,从而让学生通过提供的注释自己尝试着理解诗意或词意,进而达成了古诗词解意的自主学习——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古诗词每一句的意思解释出来。老师往往会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给学生布置“解释古诗词大意”的题目,但是,一些喜欢偷懒、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的后进生就会动歪脑筋,他们会从网上、书4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甚至是百度百科上把古诗词的大意直接抄在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上,以便应付差事。诚然,从网上、书上抄来的古诗词大意和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古诗词大意一定是有明显区别的,笔者相信教师在批阅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时候一定能够看得出来,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答案是抄来的并不是自主思考而来的,那么教师务必要反复提醒学生: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词的意思,如果不动脑筋直接抄袭,就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作用,从而也就丧失了翻转课堂带来的良好效果。总的来说,依照上图,课前自学阶段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7个步骤:1.教师制定课前教学目标。2.教师进行课前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并上传微视频发布到微信公众号,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并下发,收集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配套学习资源。3.教师向学生交待要达成的目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4.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自主解读诗意或词意,课前诵读古诗词多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利用网络或配套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并尝试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等等。从而进行古诗词的课前自主学习。5.学生在古诗词的课前自主学习中提出质疑,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把自己的问题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里。6.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拨,但不直接提供答案。7.教师整理班级学生共同的难点问题,批改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中教学设计。说到这里,针对“自主拓展”这一环节,有人一定会问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习课文中的古诗词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尝试着去自主拓展学习呢?第二,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不应该是放在课后吗?为什么要放在课前进行呢?第三,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拓展,应该拓展什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涌现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和词人,他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古诗词,乃是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倘若仅仅只学习和积累课内教材当中的古诗词,是“吃不饱”的。毕竟,教材当中涉及到的古诗词乃是浩瀚的古诗词世界当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课外数不清的古诗词正等着学生不断地去拓展与积累。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古诗词尤为重要,否则仅仅靠课内的这么一点古诗词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每学习一首古诗词,就一定要尝试着去课外拓展积累一些和该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古诗词。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之所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拓展,是因为教师就可以在课中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课前进行自主拓展的成果,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拓展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中受益,也即汲取其他同学的拓展学习成果,而并不仅仅只是拘泥于自己个人的拓展学习。最后再看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拓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好的45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拓展内容是课外搜集、积累、诵读、背诵和课内所学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古诗词。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对古诗词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行解读课外所拓展的古诗词大意、自行品读其意境和意蕴,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微信、也可以通过私下当面交流请教老师。比如,在教学柳宗元《江雪》一诗时,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延伸学习另外两首古诗词: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另一首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具体来说,一方面,《江雪》《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这三首古诗词中都有“蓑”和“笠”两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着来诵读;另一方面,这三首古诗词之间有着微妙的异同。《江雪》和《渔歌子》这两首诗词有着明显的共同之处,即体现的都是诗人被贬之后面对逆境没有悲观失落,依然逍遥自得,寄情于山水之中;而《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江雪》一诗是诗人柳宗元借垂钓之乐表现面对逆境时高傲的骨气,而《题秋江独钓图》一诗是诗人王士祯借垂钓之乐欣赏优美的秋景。两首诗写的都是诗人的垂钓之乐,但不同的是,柳宗元是被贬永州,因此《江雪》一诗乃是其逆境中的垂钓之乐;而王士祯是刑部尚书,因此《题秋江独钓图》一诗乃是其顺境中的垂钓之乐。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内《江雪》一诗的教学时,可以将课外的《渔歌子》和《题秋江独钓图》放进配套学习资源中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让学生课前进行拓展诵读和学习,随后在课中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进行对比诵读。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微视频的上传以及配套学习资源的发布都由之前的网络平台改为了微信公众号。笔者之所以将微视频和学习资源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其原因是:微信公众号比网络平台更便捷。具体来说,网络平台需要每一位学生进行注册,即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每一次到网络平台上学习都需要学生登录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否则就无法登上。这就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往往记性不是很好,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等到下一次登录的时候又忘了用户名和密码是什么了,还得要重新找回用户名和密码,这样就很麻烦。然而,微信公众号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微信公众号只需要教师一个人注册即可,教师注册好之后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推文,一篇推文中既可以插入教学微视频,又可以在微视频后附上配套学习资源的网盘链接,即:微视频的发布和配套学习资源的提供只需一篇推文即可。班级所有学生不再需要登录微信公众号,而是手机上只要点击“关注”就可以了,想要学习就只需要进入该公众号并点击推文就可以了,不需要设置任何用户名和密码,因而也就比网络平台更为方便和快捷。4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4.2.2课中设计老师学生抽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读准字音,交流诗意或词意让生诵读,品味音律美反复诵读,揣摩古诗词押韵之妙想象画面,交流表达,“见到”意境引导想象,品味意境美交流展示课前查阅的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小组合个别点拨,品悟意蕴美作,协作探究,品悟古诗词深层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组织班级古诗词诵读比赛小组自由组合,多种形式组间进行诵读比赛提供课前拓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课前拓展成果展示课后创作前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视情况而定)图4-2“双四模型”课中设计结构图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第二阶段是课中教学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即情境创设、反复诵读、画面想象、品味语言、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师生评价等等。而从课前自学阶段过渡到课中教学阶段,则需要教师在课中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抽查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尤其是在课中的开头几分钟——比如,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词,检查学生的读音是否正确,若有读错则及时正音。又如,教师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意或词意,但并不是让学生照着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答案念一遍,而是不看任务单,用自己的话解读一遍,为了防止“学生课前抄袭百度上现成的古诗词大意而自己不去理解、不去内化”这一情况的发生。这样做,一方面,检查学生课前的自学是否落实了、到位了;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古诗词做好铺垫。但是,教师抽查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也不是一定要局限在课中的开始几分钟内,而应是贯穿课中的始终。比如,为了更加深切地品悟作者创作古诗的内心情感,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揣摩和体悟,那么此时此刻,教师就可以借机抽查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资料的情况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的好处之一就是,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前自主查阅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等资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47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理念,而不是等着老师在课堂上把那些背景资料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告诉学生。又如,教师在课中抽查学生课前拓展学习的情况,就可以放在课内古诗词基本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之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追求拓展的古诗词内容,不能为了拓展而去拓展,还是要在学生将课内的古诗词学扎实学透了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否则就会华而不实、得不偿失。总的来说,课中教学阶段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在课中的开始几分钟抽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以此将课前的学生自学和课中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学生朗读古诗词、读准字音,并交流诗意或词意。2.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来品味古诗词的音律美,学生品味、感受古诗词的押韵之妙。3.教师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并交流表达自己脑海中“看”到的画面来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即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也像作者一样置身于古诗词的画面与情境之中。4.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查阅的作者生平和创作此诗词的时代背景,并且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协作探究,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小组之中个别点拨,品悟古诗词深层意蕴和诗人思想感情。5.学生已经领悟了古诗词的精神内涵、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组织班上学生进行一次古诗词的诵读比赛。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自由组合、自由分工讨论和练习诵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展示让课堂充满着书声琅琅的氛围和古诗词的典雅韵味,在这里,笔者认为,此时此刻的诵读最好加上中国古乐的配乐,比如可以选用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作为古诗词诵读的配乐,因为在配乐的烘托下,古诗词的诵读才会呈现出别样的韵味。此时的读诗词,已经不再是课中教学一开始“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了,而是一种津津有味的读、是一种带有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读、是一种境界升华的读。6.至此,课内古诗词基本的教学任务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之后进入了课前拓展学习展示的环节。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网络和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资源进行了拓展学习,那么就有必要在课中的此时给学生一个交流分享自己课前拓展学习成果的机会。比如教师在教学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时,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李商隐还写过哪些古诗词并尝试着去诵读、背诵甚至是自行解读、赏析自己查阅到的古诗词(比如《无题》、《嫦娥》等),而后在课中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拓展学习的古诗词,学生可以采用诵读的形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制作成PPT的形式交流分享,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做点评,最后老师做总结,从而真正做到学生本位,用课内的古诗词来带动学生课外拓展积累其它的古诗词。7.如果教师想让学生课后尝试进行创作,那么教师有.些.时.候.就有必要在课中的最后进行课后创作的写前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创作。但另.有.些.时.候.教师在课中教学的结尾却并不需要对学生课后的创作进行过多的指导,过多、过于细致的指导反而会束缚了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多样性,容易让学生的创作千篇一律,4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因而是否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应视创作内容而定。至于具体可以创作什么内容,笔者将会在下一节详细展开论述。4.2.3课后设计老师学生布置课后创作的作业巩固复习当天所学的古诗词总结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进行课后的创作进行自主修改将学生作品整理发布到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自由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教师回复反馈,并选出“最佳评论奖”学生根据修改建议进行修改并誊写在习作本上。教师评出最佳作品图4-3“双四模型”课后设计结构图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第三、第四阶段分别是课后创作阶段和平台展评阶段,这两个阶段均属于课后设计的范畴,因此笔者将两者并在一起论述。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那么究竟可以创作什么内容?第一,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将课内的古诗词用白话文的形式扩写成一篇记叙文,即一篇小作文。这一创作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挖掘隐藏在古诗词字里行间的留白处,以及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把古诗词中没有写到的、但也是作者内心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的内容用作文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扩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课内所学的古诗词,而且做到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课内古诗词这一文本的基础之上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将古诗词中的景物和作者进行一次生动、具体、细致的描绘,从而锻炼了学生“将人物和事物通过细节描写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尝试着将这首古诗扩写成一篇小作文,49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孟浩然,当来到了郊外的山村,自己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当好客的老朋友热情地招待自己去他家品尝农家菜和农家酒时,自己又有什么感受?自己又会对老朋友说些什么?聊些什么?......即通过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来勾勒美丽的山村风光和淳朴的田园生活,以及表达自己对美好闲适的山村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常年生活在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孩子们心里梦寐以求的。因而,古诗词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古诗词是精炼的、含蓄的,却又是蕴含着深远韵味的,因此,让学生扩写兴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第二,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将课内的古诗词改写成一首现代诗。这一创作方式的灵感来源于诗人梁晓明。梁晓明说,他因为一直在写现代诗,就有了用现代诗的语言来改写古诗词的念头,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中国古诗词对世界诗坛也有极大的影响。自现代诗的先驱庞德翻译了中国古诗词后,中国古诗词的光芒便渐渐照到了美国,并引起了极大的回响。雷斯克洛斯、加里·斯奈德、罗伯特·勃莱等著名诗人的诗作中都有中国古诗词很重要的影响和痕迹,有的干脆将翻译的①中国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创作收入诗集中。因而,指导学生将古诗词改写成现代诗,兴许是一个绝妙的尝试,即让学生也当一回小诗人,基于课内古诗词的这一文本进行现代诗的改写创作,既让学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巩固复习了整首古诗词,又能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从而既锻炼了笔头,又收获了做一回诗人的成就感。语文名师蒋军晶曾经就多次让学生尝试着将古诗词改写成现代诗,且来看看学生的诗作:静夜思月光皎洁让我想起故乡往事地上的月光冷若冰霜地把我和亲人一刀两断抬起头明月映在我的眼球低下头故乡永远在心房②——学生作品,根据李白《静夜思》改写从学生的以上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只要指导到位,学生是完全有能力①蒋军晶.让孩子学会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6.②蒋军晶.让孩子学会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8-159.5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把古诗词改写成现代诗的,而且还可以改写得非常出色。当小学古诗词教学遇上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就会有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学生尝试这样的创作。第三,也是最难的创作,即可以让学生仿照古诗词的特点,自己尝试着也来创作一首古诗词,穿越古代当一回小诗人——笔者所要特别强调的是,古诗词创作倘若要在小学进行,那么仅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因为古诗词创作相当之难。创作古诗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尝试。因为写古诗词对于诗人和词人而言本身要求就特别高,不仅要讲究押韵、平仄,而且还要在最精炼的、最少的字数内把最深远、最唯美的意境和韵味表现出来,可谓难上加难。但是,笔者认为,写古诗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切忌不能高,只要学生敢写、肯写、愿意写,不管学生写得好不好,都是成功,都应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毕竟那是写古诗词而不是写作文,古诗词创作需要一定的天赋以及十分深厚的语文功底,因此教师无法指望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诗人。大体上来说,课后创作阶段和平台展评阶段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布置课后创作的作业,学生巩固复习当天学过的古诗词,并且进行课后创作并进行自主修改。2.教师总结反思,调整教学设计。3.教师将学生作品整理发布到微信公众号推文中。4.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自由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学生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下面的回复中进行评论,可以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要求是:班上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回复中进行评论。5.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论一一进行回复和反馈,并评选出“最佳评论奖”。6.学生根据修改建议进行修改并誊写在习作本上。7.教师评选出“最佳作品奖”。由此可见,平台展评阶段总共会生成两个奖项:分别是“最佳评论奖”和“最佳作品奖”。设立“最佳评论奖”可以看出该模型对于学生自评互评的重视程度之高。众所周知,好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改?那就需要点评。谁来点评?教师还是学生?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理念之一便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生为本”,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习作等作业都是教师来一一写评语的,换而言之就是“学生写,教师评”;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写评语的机会拱手让给学生,让学生也能享有自评互评的权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借鉴他人作品中写得好的地方,取长补短,方才能收获更多——总之就是“学生写,学生评,教师点拨和总结”。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并不仅仅只是课后的平台展评阶段,而是贯穿于课中和课后,尤其是课中教学阶段,51 第4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古诗词诵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由学生自评和互评,随后教师继续循循善诱:“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更好?”即引导学生尝试着给出改进建议,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改进建议再一次诵读古诗词,而不是教师一人给予点评。5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笔者设计出“四阶段四模块”的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之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将其运用于实际的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之中,笔者需要再以某一首古诗词为例,设计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并将“四阶段四模块”的模型运用于该方案中。在此,笔者以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02页“古诗诵读”一课中的《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这两首古诗为例,运用“四阶段四模块”的模型,设计一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5.1课前设计方案5.1.1课前达成目标设计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微课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方式自主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学业目标,反映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①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达成目标与教学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教案中,学生却并不了解,换而言之,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掌握在教师手里,课堂教学的一切都由教师来掌控,教学中教师所有的环节设计都为其制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然而,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于是一切听命于教师,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因而也就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班上多数中等生和少数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而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达成目标却与之截然不同。虽然达成目标同传统的教学目标一样均由教师设计,但是达成目标是设计给学生看的,而不仅仅只是设计给教师自己看。学生一旦了解了自己学习的达成目标是什么,那么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更加强,学生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究竟是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切听命于教师,这也就体现了翻转课堂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教师再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其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的,因而,如果能让学生提前知晓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会随之加强,学习效果也会变得比传统教学更好。①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5.53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外,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替换成学生学习达成目标,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但是每个学生最终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都是一样的,只是要达到这一目标所要花费的时间有长有短罢了。金陵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中这样设计“达成目标”的步骤:步骤一,通过分析教材提炼出教学目标。步骤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标准,并要求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从而使学生对于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达到要求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接下来,笔者就以《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这两首古诗为例,具体谈一谈其达成目标的设计。按照金陵给出的设计“达成目标”的两个步骤,笔者先进行步骤一,也就是通过分析古诗词提炼出教学目标。杜牧的《题乌江亭》是一首咏志诗,即通过“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表达出诗人杜牧百折不挠的远大志向。此外,《题乌江亭》一诗也体现出杜牧对项羽兵败自刎的批评,批评项羽没有包羞忍耻的男儿气概。而南宋初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同一史实写了一首题为《夏日绝句》的诗来赞颂项羽,肯定了他“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英豪气概,与此同时,也表达了李清照不同于杜牧的观点——即“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此外,王安石也为此写了一首题为《乌江亭》的诗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即表达了王安石“军民离心,注定失败”的观点。通过以上三首同题材的古诗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杜牧《题乌江亭》一诗时,若能在课前引导学生将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及王安石的《乌江亭》三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赏析阅读,那么学生定会从中受益良多,从一首诗中拓展延伸出另外两首诗,这不仅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对比赏析阅读来提升其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诗: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此诗虽然属于送别诗,但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是,这首诗表现的不仅是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②情,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对自我节操的坚守和信念,这在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因此,“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是本诗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尤其是“冰心”和“玉壶”这两个意象,诗人王昌龄想要通过“冰心”和“玉壶”来表达自己晶莹澄澈、美好纯洁的内心。王昌龄虽然经受着诽谤和官场的黑暗,但他的内心就如同“冰”和“玉”一样纯洁和清白。一般而言,古诗词距离现当代时间久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受限,因此对于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品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①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6-147.②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8.5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时,若能在课前就让学生从“冰心”和“玉壶”这两个关键词(也是难点)着手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就能让学生通过提前学习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难点、突破难点。此外,王昌龄除了这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之外,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以及《别辛渐》,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就让学生拓展积累以上两首诗,那么接下来的课中教学的内容就会显得更为充实和精彩纷呈,学生古诗词的积累也就越发丰富。分析解读了《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这两首诗之后,笔者就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并能默写古诗。2.通过给出的注释理解《题乌江亭》一诗的意思;并通过想象画面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画面来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意思。3.体悟杜牧对项羽兵败自刎的批评,领会全诗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并通过与王安石《乌江亭》和李清照《夏日绝句》的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评价项羽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4.抓住“冰心”、“玉壶”两个关键词理解王昌龄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进行完步骤一,笔者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步骤二,即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标准,也即学生课前学习达成目标。课前学习达成目标如下: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掌握两首古诗中难读、难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通过教学视频中给出的注释和画面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理解《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的意思。3.通过网络查阅和配套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了解杜牧的生平简介以及杜牧写《题乌江亭》一诗时的创作背景;能了解王昌龄的生平简介以及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的创作背景;并能了解“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4.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初步感受杜牧对项羽兵败自刎的批评。5.通过教师给出的配套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知道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从中课外拓展积累王安石的《乌江亭》。6.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揣摩“冰心”和“玉壶”这两个关键词背后的引申义。55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通过教师给出的配套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在课外拓展诵读积累王昌龄的另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并能知道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5.1.2课前微课设计从微课程教学法关于“微课”的概念来看,理解“微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其一,微课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配套资源,但不代表全部配套资源。也就是说,辅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源并不只是教学微视频,还应包括除微课之外的其他的配套学习资源。其二,微课在这里特指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配套学习资源,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也不是纷繁复杂的资源包。其三,微课的作用与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这是微课以上三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也就是为学生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提供相应①的支架。《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的课前微课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题乌江亭》这首诗。第一步,PPT出示《题乌江亭》一诗,并结合之前学过的《题西林壁》交待“题”的意思是“写”,指明朗读诗题的要求——即“题”字后面要停顿一下。此外,交待一下第一句的“事”和第二句的“是”不要写错;以及,提醒一下容易写错的字:“乌”、“杜”、“牧”、“忍”和“未”——“乌”字没有一点,不要写成“鸟”;“杜”字左边是木字旁,不要写成牛字旁;“牧”字左边是牛字旁,不要写成木字旁,以及右边是反文旁;“忍”字不要漏了上半部分“刃”字的一点;“未”字的两横:上横短,下横长。与此同时,教师在微课中示范诵读《题乌江亭》一诗。第二步,PPT中,在《题乌江亭》一诗的下面出示相应的字词注释:期:预料。包羞忍耻:忍受失败和耻辱。才俊:才能出众的人。④未可知:说不定。但是教师此时仅仅只在微课中说注释,并不说诗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根据注释自行理解。第三步,PPT中,老师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进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阅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问题二,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从而让学生结合之前已查阅的“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自行推断得出“此诗是在批评项羽缺乏男儿气概”的结论。第四步,PPT出示另外两首同主题的诗: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王安石的①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9.5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乌江亭》。教师并在微课中引出以下问题:这两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即让学生在课前写一写《夏日绝句》和《乌江亭》的古诗大意,从而为课中的“对比阅读”做好准备——在课中,教师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课前已经理解了两首古诗大致意思的基础之上探讨以下问题: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议论的角度各不相同,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须为学生课前提供相应的配套辅助学习资源——即李清照、杜牧和王安石跟课中的比较阅读有关的生平背景资料。教师需将教学微视频放到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并将该配套辅助学习资源一并放入本篇推文中并一同发布出来。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问:三位诗人的生平背景资料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呢?那是因为,网络上的这三位诗人的生平背景资料实在是太多了,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也许还做不到将从网络查来的海量信息进行跟此题有关联的正确筛选,因而需要教师为学生解答此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架——即:教师需要先从网络上有关于三位诗人生平背景资料的海量信息中筛选、提取出和解答此问题息息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作为解答此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笔者将教师筛选出的三位诗人的背景资料呈现如下,即作为配套学习资源:杜牧出身名门,是宰相杜佑之孙,少有大志,文武兼备,尤其善读兵书。身处在军阀割据的晚唐,他很想重整河山,但事与愿违,杜牧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王安石,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写此诗的一个导火索是当时丈夫赵明诚作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在城里发生叛乱时,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反而悄悄地逃跑了。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而当时南宋统治者更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毫无骨气,害得百姓遭殃,更是心生痛恨。所以当她和①丈夫逃亡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其次是《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第一步,PPT出示《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教师先在微课中交待一下此诗容易写错的字词——“芙蓉”、“渐”、“龄”、“平明”以及“壶”——并提醒书写这些字词时的易错点。与此同时,教师还须提醒“平明”两字都是后鼻音,千万不要读成“平民”或者“贫民”,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此外,教师还须强调“冰心”两字的读音,“冰”是后鼻音,“心”是前鼻音,千万不要读错;还有“辛”①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cec72a6cf84b9d529ea7ae7.html57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亲”的读音也须强调,它们都是前鼻音,提醒学生在诵读古诗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随后,教师先不在微课中示范朗读这首诗,而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范读之下课前先配合着PPT呈现出来的画面和音乐自己读。因为有画面和配乐的渲染,学生在微课中比前一首《题乌江亭》更容易入情入境、更容易将此诗读出韵味来。教师此时配合着出示“江天夜雨送友图”,并配上中国传统音乐,在微课中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在家练习配乐诵读。在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之前,教师应适当进行一下指导,比如说,学生通常都会在配乐一响起的时候就马上开始诵读了,那么此时教师应事先在微课中告知学生:配乐诵读时,当配乐响起之后,需要等待几秒钟再开始诵读,这样读,古诗吟诵的味道就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第二步,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出诗的意思,尤其是这首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如此凄美的景致如果用那些所谓标准答案式的诗句翻译一板一眼地呈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大大削弱古诗的意境美和画面美。为了保留古诗的意境美、画面美,教师此时在微课中应让学生一边看着PPT上的“江天夜雨送友图”,一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思”一题,与此同时,教师适当出示较难理解的注释:比如,平明——天亮的时候。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笔者为此进行了一番学生描写古诗前两句的预设:寒冷的夜雨洒落在江面上,雨雾迷蒙,江面开阔,吴地的江天笼罩在一片迷茫、凄冷的夜色中。天亮时,王昌龄在芙蓉楼上送别友人,远方的楚山孤独地屹立①着......教师先提前让学生写下来,好在课中分享交流。第三步,揣摩“冰心”和“玉壶”背后的引申义,这是本首诗教学中的难点。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网上自行查阅王昌龄的生平简介并写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其次,教师在PPT上用红色字体标注“冰心”和“玉壶”,并在微课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冰、玉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结合查到的王昌龄生平简介的资料,想一想,王昌龄借“冰”和“玉”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以便课中分享交流。第四步,课外拓展王昌龄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并出示王昌龄的《别辛渐》:“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教师此时让学生课前在自学完课内的《芙蓉楼送辛渐》之后反复诵读并拓展积累以上两首课外的古诗,并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尝试着写一写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学有余力的学生、亦或是对古诗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王昌龄的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写的都是王昌龄送别辛渐,但两首诗在时间上有何不同?分别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王昌龄在江①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8.5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边送别友人的情景,可以从“平明”一词看出来;而“丹阳城南秋海阴”一诗写的是前.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可以从最后一句的“明月”一词看出来)。以及出示王昌龄的《别辛渐》,三首诗都呈现在同一张PPT上,并让学生对照观察并思考:这三首诗都有一个什么字?(“寒”)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什么?而且还写出了什么?(“寒”字不仅描绘和渲染出了一种阴冷、凄迷的氛围,而且还写出了诗人王昌龄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从以上的课前微课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题乌江亭》,还是《芙蓉楼送辛渐》,都贯彻着“不同首古诗词之间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既提升古诗词鉴赏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又尽可能多地课外拓展和积累古诗词。笔者认为,这种“对比阅读”的方式是本次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对比阅读如果放在传统的五年级古诗词的课堂,那么可以想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难度和强度就过大了,尤其是杜牧、李清照和王安石这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刎的不同评价角度的分析以及诗人想要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分析,如果不让五年级的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那么多数学生恐怕会在传统的课堂上一脸茫然,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因而笔者认为,采用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也即翻转课堂)的方式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5.1.3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微课程教学法认为,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①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与载体。从结构上来看,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学习指②南又包括学习主题、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子项。为什么要设立“学习方法建议”这个子项?原因显而易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外,加上“建议”一词就说明学习方法并不唯一,教师提供其中一种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学生如果有比教师更好的方法,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总之,学生可以按照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前自学。另外,为什么还要设立“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这一子项呢?那是因为,这是为了要让学生发现课前自学内容和课中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的紧密性,这也就等于告知了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中教学两者环环相扣,假如不事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而又认真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很重要,不能因为缺少了教师的监督而③偷懒。此外,笔者认为,提前让学生知晓课中的教学流程和学习任务也是很有①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4.②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4-153.③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8.59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必要的,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课前课中学习内容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家长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提前在家长会上告知家长课前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时刻提醒家长要做好对学生在家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监督工作。为了检查学生在家花了多少时间进行了课前自主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的家长在家长微信群里逐一汇报学生在家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所花的时间有多长,从而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是笔者对《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古诗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表5-1《题乌江亭》《芙蓉楼送辛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诵读《题乌江亭》《芙蓉楼送辛渐》2.达成目标:(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掌握两首古诗中难读、难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通过教学视频中给出的注释和画面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理解《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的意思。(3)通过网络查阅和配套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了解杜牧的生平简介以及杜牧写《题乌江亭》一诗时的创作背景;能了解王昌龄的生平简介以及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的创作背景;并能了解《题乌江亭》背后的历史故事。(4)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初步感受杜牧对项羽的态度。(5)通过教师给出的配套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知道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从中课外拓展积累王安石的《乌江亭》。(6)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揣摩“冰心”和“玉壶”这两个关键词背后的引申义。(7)通过教师给出的配套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在课外拓展诵读积累王昌龄的另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并能知道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3.学习方法建议:(1)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2)可以将你在网络上查阅到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给你的配套学习资源结合着一起用。(3)当你自己无法独立解答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在微信群里或者私底下当面问老师,老师会帮你点拨哦!说不定能给予你灵感呢!(4)当你在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意思时,你可以运用“诗画结合”的方法理解诗意。看着微课中的画面,相信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想联翩吧!接着就相当于“看图写话”啦!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看图写话”最富有诗情画意!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按先后顺序)(1)第一课时:《题乌江亭》6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抽查《题乌江亭》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朗读古诗、解读诗意、交流历史故事、以及杜牧对项羽的态度。课堂讨论、想象说话:如果你是杜牧,你想对项羽说些什么?主旨探讨:杜牧既表达了他对项羽的态度,也表达了他的一种什么志向?④分小组进行《题乌江亭》一诗的诵读比赛,读出杜牧对项羽的态度。并评出“最具感染力奖”。⑤进入比较阅读环节(本课重点):第一步,诵读另外两首古诗:《夏日绝句》《乌江亭》。第二步,交流《夏日绝句》和《乌江亭》两首古诗的大意。(即抽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三步,结合着课前老师给大家的配套学习资源——即李清照、杜牧和王安石跟课中的比较阅读有关的生平背景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议论的角度各不相同,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老师巡视逐一点拨。第四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汇报比较阅读的学习成果。第五步,教师总结比较阅读结果。⑥同学们齐声诵读项羽的《垓下歌》。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再拓展,对于西楚霸王项羽之死的前后始末可以进行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2)第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当堂默写第一课时所学的《题乌江亭》一诗。抽查《芙蓉楼送辛渐》课前自主学习情况:送别诗交流、以及配乐诗朗诵。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古诗,通过诵读体会这首古诗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并说一说诗中哪两个字能给你带来这种感觉?④王昌龄看到了哪些景物?按顺序交流。⑤配乐交流课前所写的古诗大意的前两句,营造意境。⑥交流课前要求查阅的王昌龄生平简介的资料,用两三句话简要概括。⑦结合王昌龄的生平资料,说一说“寒雨”的“寒”字还能怎么理解?⑧自由练说、分享交流:当王昌龄身处此地此景,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触景生情,从而体会王昌龄的心境。⑨课堂讨论、想象说话: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此时,洛阳的亲友会对王昌龄问些什么呢?从而想象隐藏在古诗背后的留白处。⑩对“冰心”、“玉壶”意象的理解:第一步,交流课前要求解答的问题之一:即“冰”和“玉”有什么共同点?第二步,结合王昌龄的生平简介,交流课前要求解答的另一个问题——即王昌龄借“冰”和“玉”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第三步,补充拓展鲍照《代白头吟》中的开头一句,体会“冰”和“玉壶”这两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特定含义。第四步,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配合老师的补白激情朗诵古诗的最后一句。第五步,补充拓展李白为好友王昌龄所作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侧面进一步体会王昌龄的身世以及王昌龄的精神品质。⑾吟唱《芙蓉楼送辛渐》——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师生共唱。⑿比较阅读:第一步,诵读王昌龄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第二步,交流: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的大致意思。61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步,交流: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时间上有何不同?分别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第四步,诵读王昌龄的《别辛渐》。第五步,交流:王昌龄《别辛渐》一诗的大致意思。第六步,交流:这三首诗都有一个什么字?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什么?而且还写出了什么?第七步,老师总结,出示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的名家点评。⒀课后创作的作业布置。二、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或阅读教材、分析提供的配套学习资源、网络查阅等),完成下列学习任务:(一)《题乌江亭》:1.诵读《题乌江亭》一诗。要求:(1)读熟读顺,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2)模仿老师在微课中的示范诵读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2.写一写《题乌江亭》的古诗大意。(注释:期:预料。包羞忍耻:忍受失败和耻辱。才俊:才能出众的人。④未可知:说不定。)3.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的哪些地方知道的?4.上网查一查这首诗讲到的历史故事,并用几句话把查到的历史故事的内容概括地写下来。5.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6.根据微课中出示的《夏日绝句》一诗,写一写《夏日绝句》的古诗大意。7.根据微课中出示的《乌江亭》一诗,写一写《乌江亭》的古诗大意。(二)《芙蓉楼送辛渐》:1.除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芙蓉楼送辛渐》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把你知道的送别诗的诗题写下来,如果能把整首诗都写下来就更好啦!2.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配乐诗朗诵的朗诵指导,在家配乐练习诵读《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要求:(1)读熟读顺,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2)跟随配乐和图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3.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大意。4.上网查一查王昌龄的生平简介,并用几句话把查到的资料概括地写下来。5.冰、玉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结合查到的王昌龄生平简介的资料,想一想,王昌龄借“冰”和“玉”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6.反复诵读微课中出示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写一写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大意。7.反复诵读微课中出示的《别辛渐》,写一写《别辛渐》的古诗大意。8.(学有余力的同学、或者是对古诗感兴趣的同学选做)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时间上有何不同?分别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9.(学有余力的同学、或者是对古诗感兴趣的同学选做)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这三首诗都有一个什么字?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什么?而且还写出了什么?三、困惑与建议课前自学完《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古诗后,你有哪些困惑与建议?6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5.2课中教学设计方案5.2.1课中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之后,教师把任务单收上来进行批改,并梳理学生课前在微信群中提出的共同的难点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中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相比,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目标就更加有针对性,是基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与此同时,也是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所规定的任务之后进一步提出和设计的。值得一提的是,它与课前达成目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前达成目标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它呈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里的“学习指南”中,是跟学生直接见面的;而课中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实现了课前达成目标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下一步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即“进阶目标”。而为了能让学生在课中学习的过程当中知晓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课中教学的开始就向全体学生用PPT的形式把课中教学目标呈现出来,从而避免了学生在课中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针对“古诗诵读”一课中《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的课中教学目标(两课时),笔者设计如下: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或吟唱,能有感情地吟诵《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古诗,并能读出节奏、韵律和情感。2.通过理解《题乌江亭》中杜牧对项羽的态度,能理解杜牧的精神志向。3.通过《题乌江亭》与《乌江亭》和《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能体会不同诗人评价项羽的不同观点和态度。4.通过抓住《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前两句中的关键字,能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并能结合王昌龄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悟关键字在诗中的深刻含义。5.通过自由练说和表达交流,能体会王昌龄面对此景的心境。6.通过教师课中的补充和拓展,能体会“冰”和“玉壶”这两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特定含义;并能深刻体会王昌龄的精神品质。7.通过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的诵读,能比较出两首诗在时间上的不同;并通过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的诵读,能比较出三首诗在关键字及其含义上的相同点。以上是两课时的课中教学目标,笔者接着将其细分为第一课时的课中教学目标和第二课时的课中教学目标。其中,第一课时的课中教学目标如下:63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诵读比赛,能有感情地诵读《题乌江亭》,能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2.通过理解《题乌江亭》中杜牧对项羽的态度,能理解杜牧的精神志向。3.通过《题乌江亭》与《乌江亭》和《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能体会不同诗人评价项羽的不同观点和态度。第二课时的课中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和吟唱,能有感情地吟诵《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能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2.通过抓住《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前两句中的关键字,能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并能结合王昌龄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悟关键字在诗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自由练说和表达交流,能体会王昌龄面对此景的心境。3.通过教师课中的补充和拓展,能体会“冰”和“玉壶”这两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特定含义;并能深刻体会王昌龄的精神品质。4.通过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的诵读,能比较出两首诗在时间上的不同;并通过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别辛渐》的诵读,能比较出三首诗在关键字及其含义上的相同点。5.2.2课中教学流程设计实际上,古诗诵读一课中《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的课中教学流程设计在前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中已经有所呈现。在这里,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对部分教学环节进行展开论述。首先是第一课时,也即《题乌江亭》一诗的课中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第一课时《题乌江亭》1.抽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朗读古诗、解读诗意、交流“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以及杜牧对项羽的批评态度。——这一环节不仅是在课堂上交流、分享了学生课前自学的成果,即很好地衔接了“课前学生自学”和“课中教学”两个阶段;而且还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使得整个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更加顺理成章、环环相扣。如果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阶段中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在课中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显得较为困难和吃力。2.PPT出示: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选自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教师并在PPT上标明“王”的拼音为“wàng”。与此同时,教师顺道解释:“这一句是乌江亭长对项羽的建议。‘王’在这一句中作动词,意6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思是‘称王’。然而可惜的是,项羽却听不进亭长的建议,最后自杀了。”而教师并不直接解释这一句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自行思考并交流这一句的大意。随后,教师随即抛出以下问题:“杜牧批评了项羽什么?”从而让学生结合着刚才教师解释的这番话以及自己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得出“杜牧批评项羽不善于听取别人建议、胸襟不够宽广、缺乏男儿气概”的结论。3.读到这里,教师随即让学生进行同桌讨论、想象说话:如果你是杜牧,你想对项羽说些什么?从而通过想象说话的表达练习进一步深层次体会杜牧对项羽的批评态度。4.在充分体会杜牧对项羽批评态度的基础之上,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行对《题乌江亭》一诗主旨的探讨:也就是杜牧既表达了他对项羽的态度,又表达了他的一种什么志向?进而让学生综合自己对该诗的理解和刚才得出的“杜牧批评项羽缺乏大将气度”的结论,进一步推断得出“杜牧借批评项羽来鞭策自己”的结论——即全诗表达了杜牧的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志向。5.分小组进行《题乌江亭》一诗的诵读比赛,读出杜牧对项羽的批评态度、以及读出杜牧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并评出“最具感染力奖”。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班级古诗词的诵读比赛。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已经提前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中的教师范读和诵读指导在家里自主练习过诵读了,那么在课中进行班级古诗词的诵读比赛不仅是检测了每位学生课前在家的练读情况,而且经过课中的深入学习之后更是提升了班级学生的整体诵读效果,除此之外,通过比赛的形式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们诵读古诗词的兴趣。6.进入比较阅读环节(本课重点):(1)诵读另外两首古诗:《夏日绝句》《乌江亭》。(2)交流《夏日绝句》和《乌江亭》两首古诗的大意。(即抽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3)结合着课前老师给大家的配套学习资源——即李清照、杜牧和王安石跟课中的比较阅读有关的生平背景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议论的角度各不相同,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老师巡视逐一点拨。(4)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汇报比较阅读的学习成果。(5)教师总结比较阅读结果。这一“比较阅读”的教学环节是在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夏日绝句》和《乌江亭》两首诗大致意思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对“三首诗针对项羽不同的评价角度及诗人观点”进行比较虽然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确有难度,但是此时教师65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已经给学生提供了三首诗的作者的生平背景资料,相当于给了学生一定的参考和提示;除此之外,《夏日绝句》一诗在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沪教版),因此《夏日绝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新学的古诗;再加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而不是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教师走下讲台巡视点拨,因此也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古诗词比较阅读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难度。笔者认为,学生应该这样思考和理解这三首诗的作者的观点和角度:首先来看杜牧的《题乌江亭》。根据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杜牧的生平背景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杜牧身世坎坷、历经磨难,再加上他所处的晚唐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内忧外患,也即身处在逆.境.之中。但是杜牧却很.想.重.整.河.山.,面对重重逆境内.心.却.十.分.强.大.,因此创作《题乌江亭》一诗可以说是杜牧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在逆境中永不退缩,不怕失败,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①训,定能卷土重来。加之杜牧在乌江亭上想起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由此引发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感慨,饱经失败和坎坷的杜牧认为,战争的胜败是无法预料的,关键是如何对待的问题——即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胜败。因而,杜牧是站在“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接着再来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根据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李清照的生平背景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当时所处的南宋王朝,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李清照逃亡路过乌江时想起了楚霸枭雄项羽,于是李清照就借歌颂项羽的精神和气节来讽刺宋朝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时政,此所谓“借古讽今”。与此同时,李清照通过歌颂项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做人应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因而,②李清照是站在“为人气节”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最后再来看王安石的《乌江亭》。根据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王安石的生平背景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作为宋朝政治家的王安石推行新法、革新政治,但悲剧的是,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因新政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反对新政,最终革新失败。王安石由此认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③转败为胜的。因此,王安石对杜牧借项羽“乌江自刎”之史实来宣扬不怕失败④之精神提出质疑,认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从而体现了王安石“军民离心,注定失败”的观点。⑤因此,王安石是站在“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①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cec72a6cf84b9d529ea7ae7.html②《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OL].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0957.aspx③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cec72a6cf84b9d529ea7ae7.html④《叠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OL].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hangxi_1393.aspx⑤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OL].6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教师总结比较阅读结果时,可以由此让学生背诵这个学期(五年级第一学期)刚刚学过的一首古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诵读”第一首),尤其是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时,教师适时补充:“《题西林壁》一诗告诉我们: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件事物时,得到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就像我们这节课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实,我们对项羽的评价也会各不相同。”从而巧妙地衔接了本学期所学的两首古诗,学生在本节课中,将《题西林壁》一诗所学到的哲理运用到学习《题乌江亭》一诗中,做到了古诗学习的活学活用。8.课堂的最后,学生齐声诵读项羽的《垓下歌》,本节课至此达到了情感的最高潮——“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呼之欲出——这又是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看“乌江自刎”:即项羽自身的角度。《题乌江亭》、《夏日绝句》和《乌江亭》三首诗都是从后人旁观者的角度看前人项羽的“乌江自刎”,而《垓下歌》则是直面“乌江自刎”的亲历者——项羽本人。课后,学生在此基础上顺势进行再拓展,对于西楚霸王项羽之死的前后始末可以进行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课后的创作阶段做好铺垫。二、第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1.背诵并当堂默写第一课时所学的《题乌江亭》一诗。此环节是衔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过渡环节,与此同时,更是为了及时夯实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功。试想,好不容易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搬上古诗词教学的“舞台”,教师也在课前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课中的教学设计中别有用心,在营造意境、品味诗韵、体悟诗情等方面煞费苦心,搞了很多的“花架子”,结果却搞得学生连最基本的古诗词默写都不过关,错别字连篇,那真的是得不偿失。因此,及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就当堂默写第一课时所学的古诗词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务实高效。笔者想要强调的是,把“翻转课堂”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夺人眼球、搞“花架子”,而是要让古诗词的学习比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更加扎实有效。2.抽查《芙蓉楼送辛渐》课前自主学习情况:送别诗交流、以及配乐诗朗诵。其中,为什么要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计“写出你所知道的送别诗的诗题或全诗”?因为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所背过、学过的古诗词进行题材的归类,从而让学生理清“送别诗”这一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题材形式。3.跟随配乐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古诗,通过诵读体会这首古诗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并说一说诗中哪两个字能给你带来这种感觉?即“寒”和“孤”两字。这里https://wenku.baidu.com/view/4cec72a6cf84b9d529ea7ae7.html67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说的“各种形式”,可以是齐读,可以是指名读,可以是男女生赛读,可以是分列读......此外,给班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诵读配上音乐(最好选配孤独、感伤的《二泉映月》),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渲染一种忧愁、凄冷的氛围。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寒”、“孤”两字给自己带来的那种孤独、凄冷的感觉,这对于接下来的体会王昌龄的心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4.让学生抓住了前两句的“寒”、“孤”两字之后,教师随即继续提问:王昌龄看到了哪些景物?并让学生按顺序交流——即“寒雨”、“江”、“楚山”。品读该诗的前两句,先从统领前两句的关键字入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王昌龄看到的景物,从而让学生将这些景物和王昌龄所要渲染的孤独、凄冷之感很好地关联起来。5.配乐交流课前所写的古诗大意的前两句,选配《二泉映月》。为什么要配上音乐交流呢?其目的是为了要营造一种凄美的意境。此时此刻,学生用现如今的白话文交流着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加之凄美的《二泉映月》的点缀,那种孤独、凄冷之感更能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6.交流课前要求查阅的王昌龄生平简介的资料,用两三句话简要概括。在此时此刻让学生交流王昌龄的生平简介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一方面,学生之前已经通过诵读和交流诗意感受到了前两句中作者与好友离别的那种孤独、凄凉之感,这个时候顺势让学生交流王昌龄仕途坎坷的生平,那么,孤独、凄凉的程度就更加深了;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即“寒”字的进一步理解。前面已经让学生通过“寒”字感受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凄凉意境,但“寒”字仅仅只是友人离别之寒吗?此时此刻,王昌龄贬官的生平经历学生一交流,“寒”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就跃然纸上了。7.结合王昌龄的生平资料,说一说“寒雨”的“寒”字还能怎么理解?即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寒雨”之“寒”,乃是友人离别之寒,更是命运不公之寒——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让王昌龄的内心更觉寒冷,加①之朋友的离去,更让王昌龄觉得孤立无援,那样的“寒”无疑是雪上加霜。8.自由练说、分享交流:当王昌龄身处此地此景,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触景生情,从而体会王昌龄孤独的心境。教师此时提供补白:“面对着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碾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____________。”从而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以想象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能与作②者对话,从“身临其境”到“身临其心”。以上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统领古诗前两句情感基调的关键字①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②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6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内心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由①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9.课堂讨论、想象说话: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此时,洛阳的亲友会对王昌龄问些什么呢?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挖掘隐藏在古诗背后的留白处,与此同时,也为接下来对王昌龄人物品质的感悟做好铺垫。10.对“冰心”、“玉壶”意象的理解:(1)交流课前要求解答的问题之一——“冰”和“玉”有什么共同点?即“纯洁、透明、洁白无瑕”。从而为紧接着的进一步理解打好基础。(2)结合王昌龄的生平简介,交流课前要求解答的另一个问题——王昌龄借“冰”和“玉”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即体现出不因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坚守节操的执着和信念。(3)补充拓展鲍照《代白头吟》中的开头一句——“清如玉壶冰”,体会“冰”和“玉壶”这两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特定含义。如果教师只是讲到“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和“玉壶”意象的理解而到此为止,笔者认为,那是较为遗憾的。因为如果跳出《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而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上来看,“冰心”和“玉壶”这两个意象不仅是在《芙蓉楼送辛渐》这一首诗里、更是在整个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就如诗人鲍照的“清如玉壶冰”一句,这里的“玉壶”和“冰”也和“一片冰心在玉壶”一样体现的是人心的纯洁和正直。因而,如果教师能做到将一首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放到整个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让学生理解,那么这堂古诗词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不仅只是在品味这一首诗词,更是在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4)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配合老师的补白激情朗诵古诗的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设计如下补白: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_______。”(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_________。”(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__________。”②(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此环节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通过语言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和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及时的补充,也会使学生明白,作者那种对家人、对①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②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69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朋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改变。有了之前对“冰心”和“玉壶”意象的理解,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①露。(5)补充拓展李白为好友王昌龄所作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侧面进一步体会王昌龄坎坷的身世及其坚守自我节操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这样补充:“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就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时,教师出示这首诗,并让学生齐读或者指名读。读罢,教师继续补充道:“但王昌龄依然是——”,并②让学生接下去“——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环节的设计让两首古诗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实际上,两首诗同样也是角度的不同。《芙蓉楼送辛渐》是站在亲历者王昌龄自身的角度;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是站在旁观者李白的角度——但即便是李白再怎么对王昌龄表达自己的惋惜与忧虑,王昌龄仍然坚守着自己冰清玉洁的节操。一正一侧,王昌龄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体现得愈发明显了。11.吟唱《芙蓉楼送辛渐》——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师生共唱。为什么要让学生吟唱?那是因为,古人写诗词、读诗词,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朗诵,他们都是唱出来的。吟唱,才能体会出古诗词的韵味,与此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12.比较阅读:(1)诵读王昌龄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2)交流: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的大致意思。(3)交流: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时间上有何不同?分别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即比较阅读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时间上的不同点。(4)诵读王昌龄的《别辛渐》。(5)交流:王昌龄《别辛渐》一诗的大致意思。(6)交流:这三首诗都有一个什么字?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什么?而且还写出了什么?即比较阅读《别辛渐》和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关键字上的相同点。(7)老师总结,出示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的名家点评——《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唐人多送别妙。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流连。”以及《诗境浅说续编》:“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从而让学生了解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之高。13.课后创作的作业布置。对于《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课后可以让学生创作什么呢?笔者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尝试着将《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改写①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http://new.060s.com/article/2014/09/02/905988.htm7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成一篇作文。而对于本个案“将古诗改写成作文”这一创作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过多的指导,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学习对《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有了自己各自深刻的理解,如果教师此时还去费尽心思地指导学生该如何写,那么反倒会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独创性,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新意可言。那么此时此刻,教师应该学会放手,“改写成作文”的作业布置下去,就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写,说不定学生改写的作文也能和原诗一样精彩。5.3课后设计方案5.3.1课后拓展设计对于《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两诗的课后创作,笔者将其设计如下:1.杜牧、李清照和王安石眼中的项羽各有不同,那么你眼中的项羽呢?网上查阅西楚霸王项羽之死前后始末的相关历史资料,尝试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项羽》的作文,400~500字。2.尝试将《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一诗改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作文的题目也叫《芙蓉楼送辛渐》。对于以上两篇作文,学生可以任选其一,只需要写其中一篇就行了,没有必要两篇都写。(须手写,写在文稿纸上)每位学生写完之后须在文稿纸上进行自主修改。改完之后,每位学生需将第一次修改稿打在电脑里,并将Word文档的电子版统一上传到教师的邮箱。随后,教师登录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将每位学生的作文全部放入同一篇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并发布出来——笔者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微信公众号推文是向大众公开的,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因而教师不在公众号推文中透露出每位学生的姓名,而是均用学号代替。发布出来之后,班级所有学生均须在该推文底下留言发表评论,即点评班上任意一到两位同学的作文——可以是点评其他同学的作文、也可以点评自己的作文,部分学生可以尝试着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提出)。接着,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论逐一进行回复和反馈,针对学生点评得不到位的地方加以补充和完善,并对班上还没有被提出修改建议的学生补充完善修改建议,最后评选出“最佳评论奖”。之后,学生须根据修改建议进行第二次修改,修改完之后誊写在习作本上。最后,教师评选出“最佳作品奖”。5.3.2课后反思设计课后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改进前一阶段的教学并为后一阶段的71 第5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学做好铺垫,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古诗诵读”一课中的《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语文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各自的反思,因此,“翻转课堂”模式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后反思设计应包括学生反思设计以及教师反思设计①两个部分。具体内容见下表:②表5-2古诗诵读二首《题乌江亭》《芙蓉楼送辛渐》课后反思设计反思主体反思内容1.对微课中的内容是否已经掌握?课前2.是否独立且认真完成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是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1.课前遗留的学习问题是否在课中学习中得到了解决?自主学习任学生务单上的问题如果解答错了是否在课中的学习中进行了订正?2.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思考、讨论和交流?是否通过小组讨论和成课中果汇报的形式对杜牧、李清照和王安石评价项羽的不同角度和观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否对“寒雨”的“寒”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对古诗的解读是否准确?是否在符合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了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是否符合五年级学课前生的学习水平?教师2.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是否与微课设计相匹配?3.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改进的策略是什么?1.课中的教学是否是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设计的?2.是否给足了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3.对于本篇“古诗诵读二首”两课时的教学难点(《题乌江亭》、《夏课中日绝句》和《乌江亭》的比较阅读),是否在课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①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45.②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45-46.7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结论与展望第6章结论与展望6.1研究结论本文从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的问题到最后提供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做出了微薄的贡献。本文分别梳理了国内外教学设计和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还梳理了国内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近几年来,翻转课堂的研究在中国开始兴起,但多为理论研究。即便是在教学应用研究中,翻转课堂在小学的应用研究最少。笔者还通过文献的整理后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大研究热点,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教师和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然而,目前的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多为教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课例分析和个案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因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丰富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指导。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小学古诗词课堂的观摩,笔者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缺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二是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包括古诗词诵读的形式单一、营造古诗词意境的形式单一、体会诗人或词人思想感情的形式单一等等。其中,古诗词诵读不仅形式单一,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就连让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机会都没有在课堂上给足。三是有些小学教师对古诗词缺乏教学设计,甚至是抱着一种随便上上的态度。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首先提出了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中的两大优势——即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拓展了教师古诗词教学空间。随后,笔者总结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五大原则,分别是: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其中,自主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在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针对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以适合自己班上学生的学情。第二,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则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开放性原则体现在:不论是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还是在课中教学中,还是在课后,教师都应尽可能多设计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73 第6章结论与展望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和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规律特点进行,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必要时应设置梯度,教学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最后,情感体验原则是指: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古诗词教学始终具有独特的体验性的感性色彩。接着,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即“四阶段四模块”模型,笔者将其简称为“双四模型”。该模型中的“四阶段”是指课前自学、课中教学、课后创作、平台展评四个阶段;而该模型中的“四模块”则分别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块”、“配套学习资源模块”、“课中多样化教学模块”以及“课后创作展评模块”。最后,笔者以沪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古诗诵读中的两首古诗《题乌江亭》和《芙蓉楼送辛渐》为例,结合上一章笔者所提出的“双四模型”,设计出了一套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案,该方案包括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三个板块。笔者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之中,从抽象的模型到具体的方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中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6.2研究反思时间仓促,本文对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必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虽然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双四模型”,并以语文教材中具体的古诗词为例,设计出了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案,但是该设计方案笔者并没有在小学进行过教学的实践。因此,该模型和该方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小学古诗词教学及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因而,教学实践的缺乏是本研究的一大遗憾。其次,笔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还不够全面。笔者只在上海的四所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是:闵行区实验小学(景城校区)、徐汇区求知小学、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和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即调研的范围只涉及了闵行区、徐汇区和黄浦区这三个区,而浦东新区、静安区等其它区笔者并没有进行实地的调研,因此,本次调研的结果尚不足以充分反映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7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结论与展望6.3研究展望“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只是作为翻转课堂下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一个分支。针对翻转课堂下小学语文某一类文体的教学设计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研究很多,比如说,一线教师和研究者还可以进行小学儿童诗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还可以进行小学习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还可以进行小学童话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完善当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研究都可以作为本研究以后的研究方向之一。75 参考文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作类:[1]曹辛华,张幼良.中国词学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蒋军晶.让孩子学会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倪牟双,王建勋.翻转课堂与微课(小学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6]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期刊类:[1]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02).[2]杜华.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三十年[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5).[3]郝建平.教学设计的概念[J].小学教学设计.2006(03).[4]黄文辉,蔡浩铨,梁译尹.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浅析及建议——以肇庆市端州区为研究范围[J].时代教育.2014(12).[5]靳学红.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07).[6]孔秋雨.基于古诗词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6(29).[7]连云梅.基于词频分析角度透视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06).[8]刘洁.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以《江雪》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9]刘楠楠.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J].语文知识.2016(20).[10]龙晶晶.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11]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论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5).[12]唐梦花.中学诗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05).[13]王丽娜,黄秋生,江毅.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分析[J].数字教育.2017(02).[14]王珣.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5(03).[15]徐世猛.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在关注什么——《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2).[16]续雅红.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同行.2016(15).[17]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1).[1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19]张廷桓.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突破古诗词教学困境[J].新课程.2016(01).7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0]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21]张煜锟,陈晓慧,魏淼.近20年来教学设计国际观评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22]张跃国,李敬川.“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学位论文类:[1]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2]李同.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3]刘丹.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以兰州交大附小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4]刘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5]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6]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7]余阳阳.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观书有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8]张洁.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古诗教学目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网络文献类:[1]《叠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OL].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hangxi_1393.aspx[2]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cec72a6cf84b9d529ea7ae7.html[3]《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OL].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0957.aspx[4]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http://new.060s.com/article/2014/09/02/905988.htm[5]朱学红.《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9d3810101l75d.html77 附录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正在做《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想倾听一下你们的看法。故特别设计了此调查问卷,本问卷共设有14道选择题,填写时,不必写姓名。你的意见与建议对我至关重要,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完成问卷,不胜感激!谢谢合作。请在你认为对的字母选项上打“√”学校:__________________1.年级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E五年级2.性别A男B女3.你喜欢上古诗词的课吗?(若选A或B,第5题不用做。若选C或D或E,第4题不用做)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E非常不喜欢4.为什么你喜欢上古诗词的课?(可多选)A因为我本身就喜欢古诗词,对古诗词充满兴趣B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诗情画意C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很有趣味D因为古诗词的课堂让我身临其境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你不喜欢上古诗词的课?(可多选)A因为老师把古诗词讲得枯燥乏味B因为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太远了C因为每首古诗词都要背诵和默写,很痛苦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晓诗人或词人的生平介绍?A自己查阅相关资料B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你们C老师在课前微视频里告诉你们D不清楚7.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知晓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A自己查阅相关资料B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你们C老师在课前微视频里告诉你们D不清楚8.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理解古诗词的意思?A根据注释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理解B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你们7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C老师在课前微视频里告诉你们D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E不清楚9.你心目中理想的古诗词课堂是怎样的?(可多选)A各种形式诵读古诗词,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或者古诗词诵读会B充满着诗情画意,让课堂也充满着诗的韵味C老师把古诗词讲得画面感十足D整堂古诗词的课很有带入感,令人身临其境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学校的古诗词课堂和你心目中理想的古诗词课堂之间存在差距吗?A差距很大B有差距,但差距不大C没有差距,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课堂就是我心目中想要的古诗词课堂D不清楚,不知道11.你了解“翻转课堂”吗?A非常了解B了解C一知半解D不了解12.你希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进小学古诗词的课堂中吗?A非常希望B希望C可用可不用,随便D不希望E不清楚13.如果让你在课前先自主学习古诗词,你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可多选)A作者的生平介绍B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古诗词的创作背景C理解古诗词的意思D以不同的方式朗读古诗词多遍,熟读成诵E先自己尝试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课前自主学习古诗词后,你想要继续在课堂上学到一些什么?(可多选)A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读出古诗词的节奏、韵味和思想情感B进一步细细品味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美、情感美和思想境界C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古诗词内容和留白处用优美的现代白话文表达出来D想模仿古人自己创作古诗词,进一步学习古诗词的押韵和平仄规律E通过学习品味中国传统古典诗词文化F其他:_________________79 附录二“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现实情况”教师访谈提纲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二“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现实情况”教师访谈提纲基本信息:教龄()1.您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设计时,设计思路通常都是怎么样的?您的古诗词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怎样的?教学活动一般都会有哪些?2.您是否赞同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即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3.以二年级下古诗诵读《小儿垂钓》为例,您能谈谈您是怎么进行对这首古诗的教学设计的吗?4.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您会补充拓展一些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吗?5.依据您的教学经验,您认为学生是否喜欢上古诗词的课?6.您认为现如今,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及教学设计都有哪些现存问题呢?您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7.您听说过“翻转课堂”吗?如果听说过,能说一说您对“翻转课堂”有哪些认识吗?8.您认为“翻转课堂”是否可以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您希望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吗?您觉得在实施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您觉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会给小学古诗词教学带来哪些好处?8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致谢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圆满句号。在上海师范大学,我结识了很多和我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更从老师那里收获良多。回望两年的研究生求学历程,我要由衷感谢那些引导我、鼓励我、帮助我的人。首先要感谢导师李学斌教授。在我攻读上师大硕士研究生期间,我深深受益于李老师的关心和谆谆教导。毕业论文的撰写是这两年研究生生涯的重头戏。可以说,如果没有李老师的亲手指点和引导,我是不可能写成这篇论文的。从论文选题的确定到论文框架的确定,再到论文的撰写和一次次的修改,都离不开李老师的点拨迷津。还记得刚开始确定论文选题的时候,我总是摇摆不定,这个题目也想写、那个题目也想写,最后还是李老师帮助了我选定了这个题目。在确定论文框架的时候,同样也是李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帮助我理清论文的思路和每一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我写完论文初稿之后,李老师耐心、细致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论文,直到论文最终稿完成的今天。除了论文之外,在两年的读研学习中,我收获最大的正是李老师的选修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我真正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感谢李老师把我领进了小语教学研究的大门。其次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们。由衷感谢于龙老师、杨振老师、蔡宝来老师、吴艳老师、张晓峰老师、丁炜老师、钟文芳老师、沈嘉祺老师、姜辉老师。你们为我的研究生学业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在你们的培育和教导下,我深深地爱上了“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并立志要称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同时还要感谢黄琼萃老师在这两年中对我生活上的帮助。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们和朋友们!感谢我的同门——曹莹莹、宋珍珠,是你们给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在我写论文遇到困难之时,是你们为我加油鼓劲,让我在困难中重新站了起来,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同时还要感谢我同寝室的室友——张雨森、胡满金和吕叔阳,两年来,我们同窗共读、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在我遇到困难之时,是你们为我排忧解难,是你们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2018年4月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