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

ID:7239729

大小:35.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08

上传者:U-5097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_第1页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_第2页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_第3页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_第4页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在实践中反思,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是这种反思的表现之一。工科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及课程设置、实施途径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一、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灵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对这种理念的践行,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提倡素质教育。一个合格的人才,其基本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的,较之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底蕴、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更值得重视,因为它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才的质量。以学科为生存的基础、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事实上强调的是专业教育,而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文教育总体还比较薄弱。人文教育的缺失对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已经有目共睹。XX年,首届“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上,海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正重返大学校园。一位学者说:“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不打自垮!”① 2、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上述问题表现在高职教育上,就是各学校都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定位和设计本身没有错,但是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有素质的理解,往往偏颇,因此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非常少,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如文化底蕴浅,价值体系混杂,批判性思考缺乏,创造力、想像力萎缩,敬业精神不够,心理素质较差,适应能力不强等。我院作为建设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建设类人才的使命,培养什么样的建设类人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宗明义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建筑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体现,②而建设类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作品的设计、创作乃至具体地操作活动,故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3、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来丰富和充实学校的课程。③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我国从1995年开始,作为对文理分科、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弥补,部分高校进行了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1998年全面推广,至今已历十年,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清华大学开设了通识教育,中南大学为加强人文教育开设了“人文讲坛”以呼唤校园人文精神的回归等等。我们认为:高职教育要发展创新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贯彻人文精神。高职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因为学制缩短、教育时间减少而削弱,反而更应该要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教育是新世纪高职教育创新的重大课题。    二、工科类高职院校加强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   工科类人文素质教育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展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选取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课程;加强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人文素质的边界   1998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里说得很清楚: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文素质”并没有解释。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取向。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④   2、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应是育人,其次才是职业教育。在这个认识下,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这样定位:掌握基本的人文认知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并能将其内化为人文素养,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审美性、伦理性、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 3、教育内容的选择及课程的设置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第二,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第三,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第四,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⑤学制所限,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如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艺术、伦理等设置一些精要的课程。课程设置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具备相关专业的人文素养来进行。一方面应精选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文化概论等课程,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另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开设一部分人文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如美育课程、心育课程智慧课程等,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选修。 4、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经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的各个环节着手。   首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文素质必修及选修课。要合理安排人文课的教学时间,确保人文课教学的主渠道畅通。教师是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国大学长期以训练专才为首要任务的体制培养了大量的对人文教育缺乏认识的大学师资,如今加强人文教育又要依赖他们来改变产生他们自身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模式,把本属变革的对象当作变革的动力,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⑥在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这一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既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又要鼓励非人文学科的专业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以增强教育活动中的人格感染力量。   其次,要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注重专业渗透和实践体验。在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教学中高职院校可尝试将人文教育内容纳入专业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之中,以教学文件的形式将人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为人文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提供明确依据。因为从现实来看,无论我们怎样看重人文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最关心、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还是专业教育课程,所以如何使人文教育突破学科的界限,以渗透的方式融进专业教育之中,这也是加强人文教育的关键。可尝试开设从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分化或延伸出来的专业文化课,引导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育中主动承载起人文教育的责任。通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也要体现对人的关怀。⑦同时,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专业技术科学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在其发展历史中渗透着哲学的思想,体现着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敬业奉献的精神。挖掘这些学科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就、治学的精神、成才的道路、研究的方法和哲学思想,以他们为楷模,教育青年一代,也是最好的人文精神教育。   再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拓宽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有计划地聘请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与自然科学讲座,每年可组织人文教育论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发挥学生组织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弘扬良好的人文精神优化育人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如历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各种体现人文主题的雕塑建筑等,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和审美情操的陶冶,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最后,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空间。我国人文遗产丰富,这也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多彩的现实生活,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课堂,因为在不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身上,都体现着深刻而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因此,高等职业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社会实践的人文教育,其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是校园所无法比拟的。  注释:   ①锦秀文.从传统文盲到读图时代的一点反思[J].中国教育新闻网,XX,(5):1.   ②赵学东.蒙特利尔宣言:“倡导民族的建筑方针”[J].时代建筑1990,(3):2.   ③陈虹.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XX,(6):1.   ④⑤源自百度百科[EB/OL].XX-9-6.   ⑥⑦贾庆成.谈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J].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专辑,XX年增刊:36.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XX:教育科学出版社,XX.   [2]姚和芳,熊芊.论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而不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XX,.   [3]刘凤泰.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晓慧.高职校园普通话的人文教育功能初探[J].教育与职业,XX.   [5]许苏民.人文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6]崔乃鑫,马杰.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5).   [7]潘懋元.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XX,(18).   [8]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XX:XX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