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37376
大小:32.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8
《尝试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尝试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包括小学生,都有一种创新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让学生创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尝试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以学生先尝试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让学生
2、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解决问题。尝试教学可以不受课本、老师的思路束缚,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为学生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激发尝试兴趣——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尝试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还能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尝试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只有主体积极地参与,产生尝试的欲望,才能达到尝试的目的,创新的欲望。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做好尝试兴趣的激
3、发。尝试兴趣的激发首先要鼓励学生敢试,愿意试,出示尝试问题后,可以向学生说:“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有教,谁能解答?”“这一题有难度,你敢试一试吗?”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对于学生尝试的成功,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尝试成功产生的喜悦,能促使学生产生尝试的冲动,创新的信心,其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再加上教师的及时表扬,更使学生受到鼓舞,“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一声声的赞扬声象一股暖流流进学生的
4、心田,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美好的。对于尝试有困难的或失败的,要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 二、精设尝试问题——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开始 提出尝试问题,是尝试教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开始,它是尝试教学的目标。尝试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尝试的欲望。尝试问题的难易要适度,问题过于容易,其实不是尝试题,仅是练习题,学生只会说:“我来做”,而不会说:“我来试试”。问题也不能过难,以免学生失去尝试的信心。尝试问题还要引发学生创新,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例如
5、: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出示这样一道题:582乘18和582乘10加582乘8比较,我故意激将学生:“这题道的数据比较大,我估计你们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在我的刺激下,全班学生情绪高昂,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两边的得数,然后根据计算出的结果比较大小。这时,我又继续引导学生,“不用计算你们能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经过思考,有一个学生想出这样的方法:582乘18表示18个582,582乘10表示10个582,582乘8表示8个582,10个582加8个582就是18个582,所以它们的结果是相等
6、的。 当他透彻地说明算理后,我给予了肯定,并且表扬了他,他的解答、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进行尝试合作——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过程 现在的尝试教学活动不是学生单独的个体尝试,而是在小组、班集体中的群体尝试。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任何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合作,因此教学中都必须进行尝试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尝试的群体创新精神,一种团队创新精神。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视学生的尝试情形,给予调整,使每一组的程度、水平接近相同。这样把不同性质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使他们可以相互促
7、进。尝试的目标要彼此合作达成,尝试的成功也必须互享。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分担各自的任务,比如一人板书解题,一人检查演算,一人记录尝试成果等,使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尽一份心力,都能为小组作一份贡献。学生在合作尝试的环境中,可以发挥集体的智力,每个同学因为有了同伴的协助和激励,他的潜能将因此获得最大的发挥。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远不能及的。 四、开展尝试讨论——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
8、群体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展尝试讨论,教师要积极引导,精心组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讨论的问题,保证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讨论,有的放矢。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讨论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