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ID:72127963

大小:711.54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6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7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8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9页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R71密级:公开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论文题目(中文)调查与分析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论文题目(外文)HealthStatusofPerimenopausalWomeninGansuProvince研究生姓名王丽蓉学位类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领域生殖生物工程与生殖内分泌学位级别硕士导师姓名、职称张学红教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3月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5月学位授予日期2017年6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中文摘要目的1.获得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基线数据;2.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3.了解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HormoneTherapy,MHT)的知晓和使用情况;4.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方法采用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3月到11月对甘肃省54个区/县,共162个乡/镇的近8500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2.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3.MHT知晓及使用情况。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获得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的基线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发放问卷8500份,得到有效问卷8005份,有效率94.77%。2.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平均绝经年龄47.42±4.03岁,较外省其他地区有所提前,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78.11%,主要症状为疲倦乏力(69.02%)、眩晕(62.94%)、关节痛肌痛(60.62%)、头痛(59.19%)、紧张焦虑(58.12%),改良Kupperman评分总体平均分(15.18±10.03)分。3.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民族、BMI、工作性质、生育次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月经情况、地区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臀比、怀孕次数、绝经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R>1),文化水平、工作性质、体育运动是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OR<1)。4、围绝经期女性关于MHT的知晓和使用情况: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MHT相关知识知晓率18.25%,MHT使用率0.6%,因围绝经期症状就诊率15.43%,其中37.47%的女性选择妇产科,就诊原因主要为月经紊乱、潮热多汗、骨骼疼痛。结论1.甘肃省女性绝经年龄提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应积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加强和促进保护因素、降低或避免危险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努力减少围绝经期各种近期及远期并发症。2.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对MHT和围绝经期自我保健知识薄弱,MHT使用率极低,应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形式多样化,加大各种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水平,提升自我保健意识。I 3.提高政府、社会全员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关注度,并在政策上予以导向和倾斜,制定相关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生活质量。4.建议各级医疗机构成立围绝经期门诊,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MHT的教育培训,为当地围绝经期女性做好服务保健工作。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绝经激素治疗II 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HealthStatusofPerimenopausalWomeninGansuProvinceAbstractObjective:(1)ThedataofbaselinehealthstatusofperimenopausalwomeninGansuProvincewereobtained.(2)Toexploretherelatedfactorsofperimenopausalsyndrome.(3)Toknowtheprevalenceanduseofmenopausehormonetherapy(MenopauseHormoneTherapy,MHT)inperimenopausalwomeninGansuProvince.(4)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theformulationofrelevantpolicies,strengthenthehealtheducationandinterventionofperimenopausalwomen.Methods: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onnearly8500menopausalwomenin54districts/countiesand162townships/townsinGansuProvincebymulti-level,groupandrandommethodfromMarchtoNovemberin2016.Thequestionnaireincludes:1.Thebasicinformationtable,2.improvedKuppermanratingscale,3.knowanduseMHTtable.Epidata3.1databasedatawereusedtoestablishthebaselinedataofperimenopausalwomen'shealthstatusinGansuProvince.SPSS18.0statisticalsoftwarewasusedtoanalyzetheresults.Results:(1)Intotal8500womenwererecruitedwith8005completedthequestionnairesinterviewinthestudy,therespondratewas92.1%.(2)HealthstatusofperimenopausalwomeninGansuProvince:Theaverageageofmenopause47.42±4.03years,comparedwithotherprovincesinadvance,theprevalenceofperimenopausalsyndromewas78.11%.Thetop5commonsymptomswereFatigue(69.02%),dizziness(62.94%),jointpainmyalgia(60.62%),headache(59.19%),tensionanxiety(58.12%).ModifiedKuppermanscoreoverallaverage(15.18±10.03)points.(3)Age,ethnicity,BMI,natureofwork,numberofbirths,educationallevel,economicstatus,menstrualstatus,regionaldistributionaffecttheoccurrenceofperimenopausalsyndrome(P<0.05).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Age,waist-to-hipratio,numberofpregnancies,menopausewereriskfactorsforperimenopausalsyndrome(P<0.05,OR>1);Culturallevel,thenatureofwork,sportswereprotectivefactorsforperimenopausalsyndrome(P<0.05,OR<1).(4)InGansuProvince,perimenopausalwomen’sMHTrelatedknowledgeawarenessrateofIII 18.25%,MHTusagerateof0.6%.Duetoperimenopausalsymptomstreatmentrateof15.43%,ofwhich37.47%ofwomenchooseobstetricsandgynecology,themainreasonformenstrualdisorders,hotflashessweating,bonepain.Conclusion:(1)MenopauseageaheadoftimeandtheincidenceofperimenopausalsyndromeinGansuProvinceishigher,theimpactofperimenopausalwom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isseriouslyimproved.Themedicalservicesystemshouldbeimprovedand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tostrengthenandpromotetheprotectionfactors、reduceandavoidtheimpactofriskfactorsonperimenopausalsyndrome,toreduceperi-menopausalrecentandlong-termcomplications.(2)GansuProvincemenopausalwomenMHTandperimenopausalself-careknowledgeisweak,MHTuserateisverylow.Weshouldbebasedoncommunityhealtheducation,takediversificationofformsandincreasethepublicityofvariousmedia,toimprovethelevelofpublichealthknowledgeandself-careawareness.(3)Improvethegovernmentandthecommunityfullofmenopausalwomen'sattention.Relevantpoliciesandsocialsecuritysystemsweredraweduptoimprovetheirqualityoflife.(4)Itisrecommendedthatalllevelsofmedicalinstitutionssetupperimenopausalclinics,atthesametimetostrengthenthemedicalstaffMHTeducationandtrainingforthelocalmenopausalwomendohealthcarework.Keywords:Perimenopausalperiod,Perimenopausalsyndrome,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MenopauseHormoneTherapyIV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前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21.3研究意义..........................................................................................................2第二章调查对象和方法.........................................................................42.1调查对象..........................................................................................................42.2调查方法..........................................................................................................42.3调查工具..........................................................................................................62.4资料整理归档和数据录入..............................................................................72.5伦理问题..........................................................................................................72.6统计学方法......................................................................................................8第三章结果.............................................................................................93.1调查抽样情况..................................................................................................93.2调查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93.4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113.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相关分析............................................183.6MH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20第四章讨论.............................................................................................244.1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244.2MH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29第五章结论...........................................................................................32 参考文献....................................................................................................33缩略词中英文对照...................................................................................36附录调查问卷表.................................................................................37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5致谢........................................................................................................4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period)是女性生殖功能开始衰退的一个生理变化阶段,是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及内分泌、生物学改变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决议:使用“围绝经期”,替换“更年期”。围绝经期综合症(Menopausalsyndrome,MPS)以往称为更年期综合症(Climactericsyndrome,CLS),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或者波动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同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失眠、骨关节痛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30年世界范围内50岁以上女性人数将增长到12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绝经后女性将大幅度上升,达到76%。在中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造成我国严重老龄化,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女性达到1.6亿,已跃居世界首位,约占我国总人口数11.5%,其中75%女性深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困绕,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急切需要全面了解她们健康情况的好坏、生存质量的高低,探究影响MPS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趋利避害,努力减少围绝经期各种近期以及远期并发症,以期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1.1.1国外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围绝经期女性MPS的症状及其生活质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据调查,欧洲发达国家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约51岁[1],北美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52.7[2]岁,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48岁左右。PorterM[3]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女性MPS的发病率是57%,最为典型的症状是血管舒缩症状;在土耳其UncuY[4]的研究结果显示,86%的女性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最明显的症状是潮热多汗;ChaopotongP[5]的研究认为,泰国女性MPS发病率高达95%,骨关节疼痛最为显著,而印巴地区的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多为心理精神疾病,发生率超过了95%。由以上数据可知,围绝经期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及其最显著症状,在世界各个地区存在一定差异。1.1.2国内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研究现状1989年全国进行了围绝经期女性健康调查,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3.7岁,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5.1%[6];近15年我国相关调查报道显示我国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为47.4-49.8岁之间[2,7-9],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要比1989年之前有所提前,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重、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孕产次数等因素有关。现有的研究认为血管舒缩症状(Vasomotorsymptoms,VMS)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是目前MPS的主要症状群。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与多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生率为40.1%-76.8%不等。围绝经期作为女性一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受到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同时,心理也会出现各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候群,如抑郁、焦虑等,何亚鸿调查研究认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超过了78%,而抑郁症的发生则超过了57%,由此可见,围绝经期女性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心理卫生的保健。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谢玉荣[10]和吴安锁[11]进行的研究结果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可靠有利的证据。近几年,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可能受到女性的年龄、生育次数、文化水平、BMI、职业性质以及饮食结构、运动等方面的影响。MPS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当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女性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带来各种身体及心理问题,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1.2研究目的获得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基线数据,探讨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了解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HormoneTherapy,MHT)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为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1.3研究意义围绝经期的发生对于90%以上女性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近期和远期影响:一般40岁左右开始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最初4-5年卵巢功能迅速下降,雌激素急剧减少,这一过程会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各种严重的生理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出汗),心理症状(紧张、焦虑、抑郁),泌尿生殖症状(阴道干涩、性生活障碍)以及骨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如果不重视,继而将会出现骨质疏松、泌尿生殖道萎缩等远期并发症,同时也将为各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种老年病埋下隐患,再经历经10年左右,卵巢完全萎缩功能彻底衰退,没有了雌激素的保护,骨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代谢障碍等多种问题的折磨将会接踵而至。在我国,围绝经期症状往往被大部分女性误解为是自然衰老的正常生理现象或个人心理问题而并非身体出现疾病,很多必要的健康知识咨询、MHT的使用,由于女性相对认知水平不高或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去积极就诊,从而导致围绝经期健康问题不断加重。围绝经期女性在自然绝经年龄、MPS的主要表现、MHT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国家差异、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民族差异。我国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大型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却相对较少。很多围绝经期疾病的基本机制均未阐明或存在很大的争议。此外,国内人群对于围绝经期自我保健存在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对MHT的研究和使用更为滞后,在美国至少有10%的围绝经期女性在正规指导下应用MHT,中国的人群使用率不足3%,[12][13]赵更力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仅1.3%的被调查人群在使用MHT,夏建红等调查显示MHT应用率为1.4%。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但对于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生殖健康的现状研究鲜见报道,而对于现有的研究而言存在总体样本量少、沟通交流障碍、调查范围局限等问题,但结果仍然显示存在民族间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增加对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的关注,并开展相关研究。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大国,女性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围绝经-绝经期,提高她们在这段时期的生活质量,尽早做好保健工作,对预防MPS、老年疾病、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二章调查对象和方法2.1调查对象2.1.1目标人群甘肃省内年龄在40-55岁范围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调查的目标人群。2.1.2纳入标准(1)年龄在40-55岁之间的女性;(2)于当地连续居住1-2年以上的居民;(3)自愿参加本次调查。2.1.3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2)听力障碍;(3)认知功能障碍;(4)沟通障碍。2.2调查方法2.2.1调查设计本次调查为甘肃省一次性横断面调查。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顺序为市/州(13个)—区/县(54个)—乡/镇(54×3共162个),被抽中的每个乡镇调派人员,负责本调查的协调和全面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围绝经期女性的资料收集。2.2.2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将甘肃省按照各行政区域,共计13个地州市,包括11个市(嘉峪关市与酒泉市合并计算)、2个自治州,按照表1所示进行分层,共分9层,分别从各层随机抽取6个,共54个区/县作为样本区/县。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1样本县、乡/镇抽样分层框架人口数多中少人均GDP好123中456差789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抽中的54个区/县中,统计各乡/镇人均GDP和人口数情况,继续如表1所示进行乡/镇分层,共分9层,分别从1,5,9层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162个乡/镇进行调查。(注:人均GDP数据可从本地区的统计年鉴获得,一般有下列渠道:第一,当地的统计局提供2013-2015年度任一年份的人均GDP报表;第三,咨询相关部门统计局或者发改委)。2.2.3样本量确定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t2pq/δ2(其中N为样本量,t=U2α,p为所估计总体阳性率,q=1-p,δ为容许误差),允许误差(δ)需控制在2%以内,一般取δ=0.10p,α取0.05,U0.05=1.96。查阅相关文献,估计可能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为75%,计算出每层最低样本量,因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为减小整群抽样的误差,扩大样本量30%。N≈9000。2.2.4调查工作流程图确定现场和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培训调查员物质准备复查问卷问卷调查反馈资料整理、核对、录入和分析撰写报告图1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2.2.5调查人员调查人员包括调查组长、调查员、协调员。调查组长:由县/区建议:具体人员由当地指定,主要承担调查统筹的责任。调查员:医学院研究生、三甲或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现场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掌握调查表内容、调查指导用语及询问技巧。协调员:由熟悉当地环境和居民的当地乡村医生或村干部等担任,主要负责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取得配合使调查顺利实施。2.2.6现场调查调查地点可设在乡/镇服务站、卫生院。资料收集方法:调查开始前三天由协调员进入样本点(乡/镇/社区),采取张贴海报的方式向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根据具体情况提前与被调查对象预约调查时间。调查时调查员应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原则进行询问调查。对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女性采用集中指导,集中答题的形式,自行完成问卷。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女性,采用“一对一”的调查方式。对于特殊情况,如居民居住地分散或不能进行人群集中的地区则采取入户调查方式。调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问卷检查,发现错填或漏项时立即补充。2.3调查工具2.3.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参考了大量文献后自编制,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月经婚育史;妇科既往疾病史和手术史等项目。2.3.2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14](见附录)该量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围绝经期症状量化测评工具,共有13个项目,对出汗潮热,感觉异常,失眠等进行症状自评,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女性围绝经期各种症状的严重程度。每项围绝经期症状得分与严重程度的关系,见表2。严重程度得分与加权系数相乘得出每项症状评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其中出汗潮热加权系数为4,感觉异常,失眠,紧张、焦虑,性生活情况及存在泌尿系问题的加权系数是2,其余症状系数均为1。总分范围为0~63分,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与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关系如表3所示。总体而言,改良Kupperman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评分≥7分则可以判定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2]。表2每项围绝经期症状得分与严重程度的关系得分情况症状严重程度0分无症状1分偶尔出现该症状2分经常、持续存在该症状3分症状严重,需要治疗表3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与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的等级划分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0~6分无围绝经期症状7~14分轻度围绝经期症状15~30分中度围绝经期症状>30重度围绝经期症状2.3.3MHT知晓率及使用率调查问卷(见附录)该问卷同样由研究者在参考大量文献后自行编制而成,问卷分别对被调查者MHT知晓率及使用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以及是否具备正确态度及行为方式等项目进行普查。2.4资料整理归档和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前,首先对每份问卷进行核对,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等质量检验,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时对每份问卷采取两次录入方法,保证数据准确性,提前对某些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自动跳项等功能均进行设置,以减少错误录入的可能性。2.5伦理问题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本次调查均在被调查者同意并自愿参加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前工作人员必须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过程以及参与的保密性与自愿性。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2.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采用计算机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最大值、最小值、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等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三章结果3.1调查抽样情况经过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甘肃省13个市/州,54个区/县,共162个乡/镇作为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的样本区域,2016年3月到11月对样本区域的8500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收回8446份,排除无效问卷441份(拒绝填写56人,信息不全323人,问卷雷同62人),得到有效问卷8005份,有效率94.77%。3.2调查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此次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05份;调查人群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kg/m2)等基本情况平均值如表4所示,其中腰臀比平均值0.85±0.06,大于0.8,说明被调查女性超过一半为中心性肥胖。调查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情况,45~年龄组人数最多,占36.31%;汉族人口占总人口89.67%,回族、藏族各占5.75%和4.34%;45.08%的女性为小学及以下学历,大专及以上女性只占18.78%,可以看出调查人群大部分女性文化水平不高;96.40%的女性配偶健在;75.13%的女性从事体力劳动;体重正常女性为5027人,占62.80%;按照甘肃省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水平,分为低、中、高,分别占总人数的30.92%、33.29%、35.79%;65.19%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任何体育运动;她们中曾患或现患疾病情况主要是以高血压为主,有731名,占9.13%,详见表5。表4调查人群基本情况平均值项目x±s年龄46.99±4.41岁身高160.41±4.89cm体重59.24±7.37kgBMI23.03±2.73kg/m2腰臀比0.85±0.069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5调查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类别分类例数(n)构成比年龄(岁)40~257332.14%45~290736.31%50~252531.55%民族汉族717889.67%回族4605.75%藏族3474.34%其他200.25%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60945.08%初中172221.51%高中/中专117114.63%大专及以上150318.78%婚姻情况未婚90.11%已婚771796.40%离异891.11%丧偶1902.38%工作性质脑力劳动199124.87%体力劳动601475.13%体重指数(BMI)低体重(BMI<18.5kg/m2)2863.58%正常体重(18.5≤BMI≤23.9kg/m2)502762.80%超重(24.0≤BMI≤27.9kg/m2)232128.99%肥胖(BMI≥28kg/m2)3714.63%经济水平低(人均GDP<12000元)247530.92%中(12000≤人均GDP≤24000元)266533.29%高(人均GDP>24000元)286535.79%运动情况几乎没有521965.19%低强度(1-3次/周)88311.03%中强度(4-6次/周)6968.70%高强度(≥7次/周)120715.08%曾患或现患疾病冠心病3764.69%高血压7319.13%糖尿病1041.30%10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3调查人群月经生育情况调查人群月经初潮年龄在10~24岁之间,平均15.15±1.81岁,其中2189人已绝经,绝经年龄47.42±4.03岁,1893人为自然绝经,296人为手术绝经;4623名女性怀孕1-2次,6344名女性生育1-2个小孩;577名女性曾行子宫或卵巢切除手术,详见表6。表6调查人群月经生育情况类别分类例数(n)构成比绝经情况绝经总人数218927.34%自然绝经189323.64%手术绝经2963.69%绝经年龄<40岁921.14%40~421682.10%43~453264.07%46~486137.66%49~517028.77%>512883.60%怀孕次数0次570.71%1-2次462357.75%3-4次283235.38%≥5次4936.16%生育次数0次670.83%1-2次634479.26%3-4次150318.77%≥5次911.14%妇科手术史有5777.21%无742892.79%3.4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量表对8005名调查人群进行评分,评估严重程度,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超过6分共有6253人,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5分,平均得分15.18±10.031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8.11%,其中,1752例(21.89%)的被调查者评分在0~6分之间,1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而7~14分(轻度)的人数2368例(29.58%),15~30分(中度)的人数为3243例(40.51%),642例(8.02%)被调查者评分>30分,提示重度围绝经期症状。详见表7。表7调查人群Kupperman评分情况评分总分人数构成比0~6(正常)175221.89%7~14(轻度)236829.58%15~30(中度)324340.51%>30(重度)6428.02%合计8005100.00%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13项围绝经期症状中,各项症状患病率从24.45%到69.02%不等,见图2,出现频率最高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倦乏力(69.02%)、眩晕(62.94%)、关节痛肌痛(60.62%)、头痛(59.19%)、紧张焦虑(58.12%)。而出现率最低的症状为皮肤蚁走感(24.45%),尿频尿急尿失禁(33.01%),感觉异常(46,26%),详见表8。表8调查人群围绝经期各症状严重程度基本情况症状0分1分2分3分阳性症状者合计发生率出汗潮热389222871270555411351.38%感觉异常43021143249367370346.26%失眠34063522933143459957.45%紧张、焦虑335234971055101465358.12%忧郁4072294993350393349.13%眩晕29673535141192503862.94%疲倦乏力248039341391200552569.02%关节痛肌痛315226881935230485360.62%性生活40832722326874392248.99%头痛326732021159377473859.19%心悸39003228768110410551.28%皮肤蚁走感6048156436825195724.45%尿频尿急尿失禁53621967418257264333.01%1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图2围绝经期各症状发生率3.4.1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发生情况不同年龄段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年龄50~岁组女性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9.02士10.492,年龄40~岁组女性得分最低,平均分值11.8士8.727,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不同年龄组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9。表9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年龄(岁)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40~257311.8±8.727*176068.41%268.6910.00045~290714.83±9.541228778.67%50~252519.02±10.492*220687.34%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2不同民族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不同民族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回族女性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9.29士11.307,与总体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0。1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10不同民族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民族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汉族717814.86±9.862557677.68%10.8130.013回族46019.29±11.307*38683.91%藏族34716.23±10.28327579.25%其他2018.83±12.2531680.00%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不同文化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小学及以下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7.33士10.311,大专以以上女性得分最低,平均分值11.91士8.960,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及初中、高中/中专与总体评分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加重。不同民族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1。表11不同文化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文化水平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小学及以下360917.33±10.311*303384.04%186.2770.000初中172214.49±9.603*133977.76%高中/中专117113.79±9.575*86974.21%大专及以上150311.91±8.960*101267.33%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4不同BMI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肥胖组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8.61士10.496,其中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会导致围绝经期症状的加重。不同BMI组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表12不同BMI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BMI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低体重28615.75±10.60222779.37%31.6280.000正常体重502714.41±9.774*383076.19%超重232116.22±10.188*188481.17%肥胖37118.61±10.496*31284.10%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4.5不同工作性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体力劳动为主的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平均分值16.05士10.142,脑力劳动为主的女性平均分值12.45士9.200,两组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3。表13不同工作性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工作性质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脑力劳动者199112.54±9.200*138269.42%117.3650.000体力劳动者601416.05±10.142*487180.99%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6不同经济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不同经济人均GDP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低人均GDP组女性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6.39士10.427,该组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经济人均GDP组MP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4。表14不同经济人均GDP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GDP分组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低247516.39±10.427*199780.66%18.4790.000中266514.86±9.700208478.22%高286514.43±9.919217275.80%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7不同生育次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不同生育次数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生育次数≥5次的女性得分最高,平均分值21.18士10.19,未生育女性得分最低,平均分值13.31士10.18,两组及生育次数3-4次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随生育次数的增加而加重。不同生育次数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5。表15不同生育次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生育次数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0次6713.31±10.18*4668.66%76.5110.0001-2次634514.34±9.72483876.25%3-4次150318.44±10.53*128585.50%≥5次9021.18±10.19*8493.33%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4.8不同月经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不同月经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绝经组女性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9.42士10.441,月经规律组女性得分最低,平均分值11.75士8.581,三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与总体评分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月经情况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6。表16不同月经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月经情况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月经规律376711.75±8.581*257768.41%404.7240.000围绝经期200517.01±9.717*169184.36%绝经期223319.42±10.441*198588.87%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总体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9不同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将甘肃省根据地理气候等因素划分为四大地区进行分析,具体划分范围如表17所示。不同地区改良kupperman评分不同,陇东地区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得分最高,平均分值16.40士10.35,河西地区、南部地区、陇东地区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与中部地区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8。表17甘肃省地区划分情况地区分布组成市/州/区中部地区兰州、白银、定西、临夏河西地区酒泉、武威、张掖、金昌南部地区甘南、陇南陇东地区天水、庆阳、平凉表18不同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地区例数Kupperman评分MPS人数MPS发生率P中部地区247714.69±9.91189676.53%21.3670.000河西地区201514.00±9.39*153676.22%南部地区124015.83±10.40*97378.48%陇东地区227316.40±10.35*184881.32%合计800515.18±10.031625378.11%*与中部地区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4.10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情况经卡方检验,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19。表19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各症状出现的例数和发生率症状40~45~50~P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出汗潮热102639.89%145149.92%163564.74%319.5640.000感觉异常98138.14%133545.93%138654.90%144.2670.000失眠126749.26%165757.01%167466.31%151.9880.000紧张、焦虑134552.28%171659.04%159163.01%61.9220.000忧郁116745.34%141548.68%135153.51%34.2440.000眩晕147357.26%181462.40%175169.34%80.5220.000疲倦乏力166264.58%200869.07%185673.50%47.3410.000关节痛肌痛127849.68%177661.08%179971.25%248.9890.000性生活84932.99%142348.94%165065.35%533.690.000头痛134252.15%173959.83%165765.61%96.4340.000心悸107741.85%148651.13%154261.06%188.3140.000皮肤蚁走感51720.09%72324.87%71728.40%48.0070.000尿频尿急尿失禁74228.82%96533.20%93637.08%39.1090.0003.4.11不同民族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情况不同民族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率不同,经卡方检验,除去关节痛肌痛外,其余症状有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20。表20不同民族围绝经期各症状出现的例数和发生率汉族回族藏族其他P症状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出汗潮热363450.63%28060.87%18753.89%1155.56%19.1910.000感觉异常325145.29%25254.78%19054.76%1050.00%26.3360.000失眠415157.83%26958.48%16647.84%1261.11%13.7870.003紧张、焦虑410357.16%30967.17%22965.99%1261.11%27.0740.000忧郁342547.72%29664.35%20157.93%1155.56%59.3880.000眩晕448162.43%32570.65%21963.11%1366.67%12.580.006疲倦乏力490868.38%35978.04%24370.03%1677.78%20.2070.000关节痛肌痛435660.69%28461.74%21261.10%1155.56%0.4960.920性生活341647.59%30065.22%19455.91%1261.11%61.7180.000头痛420358.55%30766.74%21361.38%1472.22%13.7110.003心悸363150.59%28361.52%18252.45%1050.00%20.9030.000皮肤蚁走感171423.88%14932.39%8323.92%1155.56%24.5750.000尿频尿急尿230032.04%20544.57%12636.31%1261.11%39.1090.000失禁1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4.12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情况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各症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1。表21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各症状出现的例数和发生率中部地区河西地区南部地区陇东地区P症状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出汗潮热111444.96%108153.64%67754.59%124154.60%59.3970.000感觉异常114846.33%86042.66%61249.38%108347.66%16.9310.001失眠139656.37%121760.38%61649.65%137060.29%46.4210.000紧张、焦虑143257.82%110754.95%72258.22%139161.20%17.3230.001忧郁131353.01%84742.01%62750.53%114750.46%58.1240.000眩晕151361.10%116557.83%76161.40%159870.31%80.4740.000疲倦乏力170969.01%136167.55%81165.37%164472.34%21.2690.000关节痛肌痛147059.33%122460.76%72058.04%143963.33%11.9720.007性生活131152.92%77138.26%73259.01%110948.77%158.220.000头痛141757.21%114056.58%68555.21%149665.83%59.0520.000心悸126551.06%96347.77%62250.18%125555.23%24.5560.000皮肤蚁走感57523.21%49924.78%28222.70%60126.46%8.9940.029尿频尿急尿89836.25%62030.76%38130.74%74432.72%19.3630.000失禁3.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相关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及相关文献报告选择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的总分值(0:评分≤6分,1:评分>6分)为应变量,以年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BMI、腰臀比、怀孕次数、初次生育年龄、经济情况等为自变量并加以赋值(见表22)。1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所用变量及其赋值影响因素变量赋值说明年龄X1连续变量实际数据BMIX2连续变量实际数据腰臀比X3连续变量实际数据怀孕次数X4连续变量实际数据初次生育年龄X5连续变量实际数据活产次数X6连续变量实际数据文化水平X70=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中专,3=大专及以上经济GDP水平X80=低,1=中,2=高工作性质X90=体力劳动,1=脑力劳动妇科疾病手术史X100=否,1=是月经情况X110=未绝经,1=围绝经,2=绝经是否母乳哺育X120=否,1=是运动情况X130=无,1=低,2=中,3=高Kupperman评分Y0=评分≤6分,1=评分>6分围绝经期综合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3所示。表2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因素BSEWalsdfP值OR值OR的95%C.I下限上限年龄0.0500.00928.93310.0001.0521.0331.071BMI0.0190.0132.14410.1431.0190.9941.045腰臀比1.1660.5624.30010.0383.2081.1669.654怀孕次数0.1160.03411.66710.0011.1231.0511.201初次生育年龄-0.0160.0121.73710.1880.9840.9601.008活产次数0.0540.0590.85110.3561.0560.9411.185文化水平-0.1750.04515.36210.0000.8400.7690.916经济GDP水平-0.0590.0422.00410.1570.9420.8681.023工作性质-0.2140.1044.24510.0390.8080.6590.990妇科疾病手术史0.1980.1471.81310.1781.2190.9141.628月经情况0.5290.051106.04410.0001.6971.5351.877母乳喂养0.0760.1530.24410.6211.0790.7991.456运动情况-0.0770.0325.93610.0150.9260.8700.98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臀比、怀孕次数、绝经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R>1):即年龄大、腰臀比高、怀孕次数多、绝经的发生这些人群发生发生MPS的危险性相对于年龄小、腰臀比低、19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怀孕次数少、未绝经的人群较高;文化水平、工作性质、进行体育运动是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OR<1):即文化水平高、从事脑力劳动、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发生MPS的危险性相对于文化水平低、从事体力劳动、不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较低。综上所述年龄增长、腰臀比增加、怀孕次数增多、绝经的发生可导致和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文化水平的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行体育运动可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3.6MH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3.6.1调查人群对MHT的认知情况共调查8005人,其中473人了解激素替代治疗,占总人群5.91%,81.75%的人群完全不知道MHT,详见表24。表24调查人群对MHT的认知情况MHT认知情况例数所占比例了解激素替代治疗4735.91%仅听过激素替代治疗98812.34%完全不知道激素替代治疗654481.75%合计8005100%3.6.2调查人群对MHT的使用情况455人曾使用过激素替代治疗,48人正在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仅占总人数0.6%,见表25。表25调查人群MHT使用情况MHT使用情况例数所占比例未曾使用过激素替代治疗750293.72%曾使用过激素替代治疗4555.68%正在使用激素替代治疗480.60%合计8005100%3.6.3曾使用MHT后停止使用的原因曾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共455人,症状完全改善或部分改善后275人停止使用,71人因症状没有任何改善而停止使用MHT,65人因担心出现副作用而取消使用MHT,详见表26。20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26停止使用MHT的原因原因例数所占比例相关症状没有改善7115.67%相关症状部分改善13930.60%相关症状完全缓解13629.85%担心副作用6514.18%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疾病(乳房胀痛)122.74%其他原因326.97%合计455100.00%3.6.4使用MHT药物名称曾使用或正在使用MHT的人群中选择使用药物种类如表27所示。表27使用药物名称及所占比例使用药物名称例数所占比例黄体酮37775.16%补加乐326.32%黄体酮+补佳乐193.70%芬吗通71.31%达芙通10.22%克龄蒙112.18%其他5611.11%合计503100.00%3.6.5调查人群对围绝经期的认知情况23.42%的女性认为围绝经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45.52%的女性感觉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后才就诊,认为进入围绝经期就应主动就诊的女性占29.24%,具体见表28。表28调查人群对围绝经期认知情况认知情况例数所占比例围绝经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187523.42%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后才就诊364445.52%关注自身健康,进入围绝经期就应主动就诊234029.24%其他1461.82%合计8005100%2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3.6.6调查人群对MHT了解途径曾使用和正在使用MHT的人群中,对MHT了解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如表29所示。表29调查人群对MHT了解途径途径例数所占比例电视或其他媒体5310.48%网络448.70%书籍6412.79%朋友367.10%医院咨询医生30660.92%合计503100.00%3.5.7因围绝经期症状就诊情况调查人群8005人中,近半年1228人因一种或两种以上围绝经期症状而就诊,就诊率15.34%,就诊原因如表30所示,就诊科室如所表31示。表30围绝经期就诊原因情况就诊原因例数所占比例月经紊乱48923.96%潮热多汗28013.72%情绪异常1768.62%骨骼疼痛或骨折29014.21%排尿异常844.12%失眠、乏力28914.16%性生活水平下降643.14%头痛、眩晕36918.08%合计2041100.00%2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表31围绝经期就诊科室情况就医科室例数所占比例生殖中心110.83%妇产科49837.47%骨科17713.32%内分泌1178.80%精神科211.58%心内科675.04%泌尿科211.58%消化科171.28%中医科18113.62%其他21916.48%合计1329100.00%2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四章讨论4.1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4.1.1自然绝经年龄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流行病学调查的自然绝经年龄的结果各有不同,此次被调查者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42岁,2013年长春市调查资料48.35岁[2],2014年上海市调查资料50.06岁[15],2015年重庆市、西安市调查资料分别为47.24[16]岁和48.72岁[17],本次调查显示甘肃省女性绝经年龄比外省其他地区有所提前,尤其相较于发达的沿海地区提前近2.5岁,但与2012年兰州市调查结果47.43岁[18]基本一致。2006年美国一项22774例大样本数据提示近50年美国平均绝经年龄逐渐推迟[19]。而在我国开展的系列调查研究结果当中显示,最近几年因为育龄妇女因为受到首孕及初产年龄较大、孕产次较少以及哺乳期缩短等因素的影响,平均绝经年龄有所提前,幅度为2.02岁[20]。月经初潮年龄,生育次数,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等也可能与绝经年龄相关[21,22],其背后的影响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4.1.2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是妇女生理、心理必然发生变化的一段重要的生命里程。女性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降低,使围绝经期女性生理及心理功能失衡,除了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之外,同样导致造成感知功能降低、适应能力趋弱以及心理障碍等[23]。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在不同的群体当中存在差异性。基于整体而言,不同种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目前关于国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的报道在48.4%-93.99%[24-32]之间不等。本调查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8.11%,与2012年兰州市调查资料70.23%[18]和2016年辽宁省调查74.7%基本接近[31]。本次调查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高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倦乏力(69.02%)、眩晕(62.94%)、关节痛肌痛(60.62%)、头痛(59.19%)、紧张焦虑(58.12%)。陆亦琼[32]调查研究显示上海某社区女性出现频率最高前5位症状为潮热出汗(54.0%)、骨关节痛(51.0%)、性生活障碍(48.0%)、眩晕(43.1%)及疲乏(40.6%)。贾庚研究显示排在前六位的是潮热盗汗(52.32%)、头晕(50.15%)、疲惫无力、头痛、心慌心悸以及骨关节疼痛[54],2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这两项调查与本研究在单项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略有差异,可能与地区分布、经济情况、生活条件等有关。围绝经期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潮热盗汗[33]。国外研究显示[3,4,34],70%左右西方国家围绝经期女性存在出汗潮热症状;在亚洲东南亚国家当中,围绝经女性出现潮热的比例达到了60%[35]。而2014年国际绝经学会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印度717名女性血管舒缩症状发病率较低仅有34%[36],这和西方国家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对比而言,比例要低一些,主要是受到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生活习惯的影响。在本次调查研究当中发现,有51.38%的女性出现潮热盗汗症状,与国内基本一致,但由于其他症状发生率较高,该症状未能排入前五位症状中。4.1.3年龄、月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年龄的增长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首要危险因素,与本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各症状出现的比例不同,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上升,这与高绘明[29]研究结果相一致。40~、45~岁两组女性主要围绝经期症状为眩晕和疲倦乏力,但到了50岁以后关节痛肌痛发生率达到71.25%,仅次于疲倦乏力(73.50%),高于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出汗潮热(64.74%)的发生;而随着绝经的发生,骨丢失的速度从绝经前的每年0.3~0.5%,发展到绝经后每年3~5%[38],说明骨、关节疾病是围绝经期远期并发症,其防治要从早期开始。同时50~岁年龄组改良Kupperman评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均高于其余两年龄组,说明MPS严重威胁着中老年女性的健康,保健工作的尽早展开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激素水平出现波动,随之发生月经紊乱,是步入围绝经期的一个最明显的信号[37],因此,进入围绝经期和绝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较月经规律的女性严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绝经的发生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何志晖等[39]调查结果相一致。4.1.4民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我国民族种类较多,但关于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生殖健康现况研究较少,湘西少数民族妇女(包括土家族、苗族)MPS的发生率76.73%,以潮热多汗(69.75%)为主要症状[40]。西宁地区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71.48%,常见症状前三位依次为疲乏、情绪波动、失眠[41]。内蒙古地区调查显示蒙古族围绝经期女性症状发生率前五位为易激动、疲乏、失眠、肌肉骨关节痛、感觉异常,蒙古族妇女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为75.3%,与汉族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蒙古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基本相同,可能与蒙汉两族长期混杂居住使其生活方式、饮食2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习惯互相影响越来越相似有关[42]。在甘肃居住着回族和藏族两大少数民族,本次调查也将其两大群居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纳入调查范围内,结果显示回族女性MPS的发生率83.91%,藏族女性79.25%,汉族女性77.6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民族前5位的症状如表32所示,疲倦乏力和头痛均位于第一位和第四位,其余症状稍有差异,在三个民族围绝经期各症状之间的比较(见表20),关节痛肌痛P>0.05,提示三个民族之间该症状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这三个民族的围绝经期女性均受到关节痛肌痛的困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表32不同民族围绝经期前5位症状排位汉族回族藏族1疲倦乏力疲倦乏力疲倦乏力(68.38%)(78.04%)(70.03%)2眩晕眩晕紧张焦虑(62.43%)(70.65%)(65.99%)3关节痛肌痛紧张焦虑眩晕(60.69%)(67.17%)(63.11%)4头痛头痛头痛(58.55%)(66.74%)(61.38%)5失眠性生活障碍关节痛肌痛(57.83%)(65.22%)(61.10%)表10显示回族、藏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改良Kupperman评分均高于汉族女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人均GDP较低(尤其临夏回族自治州GDP位于全省末位)、地理位置偏僻,居住较为集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程度低,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及乡镇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这些因素均影响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质量,加重了围绝经期症状。4.1.5文化程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文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程度越低的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平均分越高,与林永洁等[4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文化程度低的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信息沟通相对匮乏,自我检查、调节的能力较差,对身体出现的不适采取忽略态度,只要不是症状太严重一般不会选择就医,这对她们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对身体出现的种种不适重视程度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就诊,向医生了解相关情况,也可自主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及时进行自我保健。2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但这与ZhaoG[43]和王临虹[44]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文化水平较高的女性,对生活质量的期望较高,事业心较强,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这样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会较大,导致MPS发生的概率增大。印度相关研究发现同时发现健康状况、情绪、信念及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围绝经症状的发生[36]。4.1.6工作性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力劳动者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体力劳动者(主要为农村女性),说明工作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在职进行脑力劳动的女性,工作轻松家庭没有较重的经济负担,有事业成就感,日常生活充实,情感世界丰富,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而对于没有稳定工作的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长期务农或进城打工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干活超过8小时以上,每年仅有2-3月的农闲时间,同时她们生育子女较多,既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家庭,承受着生活、经济双重负担和压力,无暇关心自己,更谈不上从医就诊,即使身体有所不适也会选择默默忍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状只会加快加重体力劳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4.1.7经济情况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人均GDP低的围绝经期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得分的平均分高于人均GDP中、高者,与林永洁等[45]研究结果一致。低收入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大,作为主要的劳动力之一,要同时兼顾家庭、事业,对于身体出现不适往往归结于工作劳累所致,而忽略其他可能因素,不能及时就医,耽误就诊使症状有所加重。而家庭收入高的女性自我防护保健意识很强,平时注重自身健康状况,能够经常进行体检,身体如果感觉不适,就会积极主动就诊。同时,她们有条件、有能力开展卫生保健,能够通过旅游、社交、体育锻炼等休闲娱乐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4.1.8其他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分娩次数多的围绝经期女性,改良Kupperman评分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分娩次数少的女性,原因可能是由于多次分娩使身体内各系统多次发生变化,如果产后恢复的不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不适,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何志晖等[39]调查显示妊娠次数是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适当运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与江雪芳[46]的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2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征发病率较低,尤其是骨关节疼痛较少,这也和国外学者Danz[47]以及Preisinger[48]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似。本调查研究将甘肃省根据地理气候等因素划分为四大地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陇东地区女性MPS发生率、Kupperman评分高于其他三个地区。四大地区前5位的症状如表33所示。陇东地区各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其余地区。表33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前5位症状排位中部地区河西地区南部地区陇东地区1疲倦乏力疲倦乏力疲倦乏力疲倦乏力(69.01%)(67.55%)(65.37%)(72.34%)2眩晕关节痛肌痛眩晕眩晕(61.10%)(60.76%)(61.40%)(70.31%)3关节痛肌痛失眠性生活障碍头痛(59.33%)(60.38%)(59.01%)(65.83%)4紧张焦虑眩晕紧张焦虑关节痛肌痛(57.82%)(57.83%)(58.22%)(63.33%)5头痛头痛关节痛肌痛紧张焦虑(57.21%)(56.58%)(58.04%)(61.20%)陇东地区由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组成,这三个地区经济水平中等,人口密度大,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症状较为严重,也可能由于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在南通市[50]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体质指数(BMI)是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潮热出汗的影响因素;代旋[49]在对北京、上海社区女性的调查中发现BMI的增高与绝经症状中的血管舒缩症状及其他症状的发生频率呈正相关;在UK[51]的一项调查中发现BMI超重的女性MPS血管舒缩症候群得分较高;同样在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中[52]发现通过减轻体重的干预能缓解血管舒缩症,以上种种证据表明BMI与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高BMI与高血压均呈显著正相关,也可能导致血脂紊乱,血糖异常,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据文献报道[53],BMI≥35kg/m2的女性发生月经紊乱的几率是BMI在20.0~24.9kg/m2之间的女性的2.0倍左右。本调查发现肥胖组、超重组围绝经综合征发生率84.10%、81.17%,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组的76.19%,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腰臀比的增加是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有利于改善MPS的发生。综上所述,年龄、民族、BMI、工作性质、生育次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月经情况、地区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年龄增长、腰臀比增加、怀孕次数增多、绝经的发生可导致和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文化水平的增高、2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从事脑力劳动,进行体育运动可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4.2MH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绝经是一个衰老的体现,卵巢是人体各个器官中第一个完全衰老、丧失功能的器官,在卵巢丧失功能之后人类还要活很长时间,在这约30年的时间里,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激素补充/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是能够全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案,HRT是指当机体缺乏性激素,并因此发生或将会发生健康问题时外源性地给予具有性激素活性的药物,以纠正性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HRT,将能极大改善女性健康。自2013年起国际上新发表的指南中将该名词更新为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hormonetherapy,MHT)。自1942年第一个绝经后激素补充的药物——结合雌激素(conjugatedequineestrogen,premarin,CEE)上市至今,MHT已经经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对MHT的使用及其利弊争论也经历了漫长而波折的过程。“治疗窗口期”理念的日渐成熟为MHT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近10年来研究证据越来越明确表明MHT的起始时机,国际绝经学会(IMS)在其2011年最新版的共识(Sturdee,2011)中提出,对绝大多数处于绝经早期并有明确指证的女性给予MHT是利大于弊的,可改善绝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骨折风险等,2012年北美绝经协会(NAMS)的观点(NAMSPositionStatement,2012)认为在绝经早期应用HMT可缓解绝经症状,预防骨质疏松。MHT是目前最有效、最全面地治疗因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而出现的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MHT已经广泛被大众所了解并接受,使用率已达18%~50%,而在对我国的调查中显示,我国女性在对HRT的认识、接受和使用上与欧美等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在2005年广东地区的调查显示MHT的治疗的使用率只有1.4%[13];2006年对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发现[24]对MHT的知晓率达19.1%,但是半年内使用过HMT的人群只有1.4%。以上结果显示出我国对HM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都很低,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仍在忍受着严重的绝经综合征而不愿意到医院就诊。本次调查中仅有5.91%的女性了解激素替代治疗,12.34%的女性仅听过激素替代治疗,而这两部分人群中大部分为医院医生,所以普通人群中MHT的知晓率应该更低。曾有455人使用过MHT,占5.68%,其中在症状改善或部分改善后257人停止继续使用MHT,71人因症状没有任何好转而停止使用MHT,65人因担心副作用而取消治疗,目前正在使29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用MHT共有48人,占0.60%,药物的使用方面,在曾使用HMT和现在正在使用MHT的人群中调查发现,黄体酮占到75%,补佳乐6.32%,克龄蒙2.18%,芬吗通1.31%,约有10%选择中药治疗。在地区医院中黄体酮是最常见的孕激素,补佳乐、克龄蒙、芬吗通、达芙通等非常少见,说明HMT的普及还远远不够。23.42%的女性认为围绝经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45.52%的女性感觉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后才去医院寻求帮助,进入围绝经期应主动就诊的女性占29.24%,但是近半年因一种或两种围绝经期症状就诊的人数只有1228人,就诊率为15.43%,而在农村这个数值就更低了。因月经紊乱、潮热多汗、骨骼疼痛或骨折、头痛眩晕就医者占大多数。37.47%的女性选择妇产科,13.32%、13.62%的女性分别就诊于骨科和中医科,另有16.48%的女性选择社区、乡镇卫生院,剩余女性选择内科治疗。低就诊率以及选科不正确充分说明近年来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对雌激素治疗的认识发展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匮乏。不少女性有围绝经期症状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围绝经期,认为可能是由于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造成的身体情绪的不适,没有更多的加以注意;还有一部分女性知道自己已进入围绝经期却认为更年期是自然现象,选择忍耐和忽视。即便少数妇女知道自己进入更年期,也很重视,但并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一部分会自我服用营养品、保健品进行治疗,而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寻求医生专业治疗的仅仅只是少部分人,在这些女性中大多数人求助的是内科、中医科和骨科等,并且就医后症状缓解情况不是很满意。探究其原因主要受文化水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女性接受程度的影响。在我国,最严峻的问题在于大众甚至医护工作者对MHT的知晓率低,医生和患者对MHT的认识不足,由此可见对围绝经期的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没有普及开来,使广大处于绝经过渡期女性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目前的身体、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去寻求医学上的帮助,而更多的则是依旧遵循传统的习惯,忍受围绝经期带来的各种症状。当今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已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业女性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承担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当她们进入围绝经期,身体方面的不适及伴随着心理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着这一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造成她们整体生存质量的下降。积极宣传围绝经期自我保健知识,可以让她们通过各种各种有效途径,如自我放松、体育运动等,提高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的能力,身心愉悦,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家庭社会至关重要。作为国家贫困省份,甘肃省农村人口占63.88%,农村妇女的比重更大,经济落后,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预防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症,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应鼓励农村女性学习文化知30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识,提高自身地位,更新观念,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让她们能够掌握1—2门就业技能,使她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适当从事一些脑力劳动,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使其身心愉悦,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完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议卫生机构设立围绝经期门诊,加强对妇产科及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进行MHT及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展开更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普及MHT及围绝经期相关知识,定期组织妇女体检,指导妇女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并且提供心理疏导。具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HRT知识的认知了解程度,提升全民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动员政府、社会大家都来关爱妇女,形成温暖的生活氛围,使围绝经期女性能够积极、主动、及时就诊。3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五章结论1.甘肃省女性绝经年龄提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应积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加强和促进保护因素、降低或避免危险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努力降低围绝经期各种近期及远期并发症。2.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对MHT和围绝经期自我保健知识薄弱,MHT使用率极低,应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形式多样化,加大各种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水平,提升自我保健意识。3.提高政府、社会全员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关注度,并在政策上予以导向和倾斜,制定相关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生活质量。4.建议各级医疗机构成立围绝经期门诊,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MHT的教育培训,为当地围绝经期女性做好服务保健工作。3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参考文献[1]MeschiaM,PansiniF,ModenaAB,etal.DeterminantsofageatmenopauseinItaly:resultsfromalargecross-sectionalstudy.ICARUSStudyGroup.ItalianClimactericResearchGroupStudy[J].Maturitas,2000,34(2):119-125.[2]曹泽毅.中华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PorterM,PenneyGC,RussellD,etal.Apopulationbasedsurveyofwomen'sexperienceofthemenopause[J].BjogAn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s&Gynaecology,1996,103(10):1025–1028.[4]UncuY,AlperZ,OzdemirH,etal.TheperceptionofmenopauseandhormonetherapyamongwomeninTurkey[J].Climactericthe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2007,10(1):63.[5]ChaopotongP,TitapantV,BoriboonhirunsarnD.Menopausalsymptomsandknowledgetowardsdailylifeand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amongmenopausalwomeninBangkok.[J].JournaloftheMedicalAssociationofThailand=Chotmaihetthangphaet,2005,88(12):1768.[6]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绝经年龄及有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1990,16:242-245.[7]张淞文,王军华,周红等.北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02,24(3):177-180.[8]杨金文,汤一平,许佑明等.湘潭地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5):682-683.[9]周利锋,郭立燕,杨婕等.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94-796.[10]谢玉荣,兰红霞,徐昊等.通州区414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8):18-20.[11]吴安锁.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6):355-356.[12]赵更力,王临虹,张文坤.华北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4.[13]夏建红,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83-84.[14]李诵铉,于传薪.实用妇科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8-254.[15]尹惠芳.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大学,2014.[16]卢春冬,宋娟,史常旭等.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28):3978-3979.[17]赵薇,李芬.西安市某部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及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知和需求调查[J].陕西医学杂志,2015(6):756-757.[18]刘明兰,王馨园,熊丹等.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02-4605.[19]NicholsHB,Trentham-DietzA,HamptonJM,etal.FromMenarchetoMenopause:Trends3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amongUSWomenBornfrom1912to1969[J].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2006,164(10):1003-11.[20]陈志英.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9(3):96-97.[21]李琳,李菊芳,王晓莉等.绝经年龄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2011.[22]PokoradiAJ,IversenL,HannafordPC.FactorsassociatedwithageofonsetandtypeofmenopauseinacohortofUKwomen[J].AmericanJournalofObstetrics&Gynecology,2011,205(1):1-13.[23]张育,杨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1986-1987.[24]李颖,郁琦,马良坤等.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5):329-334.[25]黄银娟,史惠蓉.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54-456.[26]李丹,蔡文峰,陈惠霓等.455例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保健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8):866-867.[27]马丽爽,陈长香,李淑杏等.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及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2009,29(3):354-355.[28]洪莹,孙河清,黄春琴等.汕头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57-2158.[29]高绘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13.[30]张媛园,周彩峰,付文君.妇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62-64.[31]张琛,柳晓琳,李君.675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32]陆亦琼.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的调查[D].复旦大学,2012.[33]华嘉增.老年妇女的生殖保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705-706.[34]HainesCJ,XingSM,ParkKH,etal.PrevalenceofmenopausalsymptomsindifferentethnicgroupsofAsianwomenandresponsivenesstotherapywiththreedosesofconjugatedestrogens/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thePan-AsiaMenopause(PAM)study.[J].Maturitas,2005,52(3–4):264-276.[35]BouletMJ,OddensBJ,LehertP,etal.ClimactericandmenopauseinsevenSouth-eastAsiancountries.[J].Maturitas,1994,61(1-2):34-53.[36]StefanopoulouE,ShahD,ShahR,etal.An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studyofClimate,Altitude,Temperature(IMS-CAT)andvasomotorsymptomsinurbanIndianregions[J].Climactericthe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2014,17(4):417-24.[37]陈伟志,赵春梅,王小云.影响更年期妇女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97-1098.[38]邓静.钙摄入、体力活动与围绝经期骨丢失关系的研究[M].中南大学,2010.[39]何志晖,张晓薇,麦小玲等.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J].中国基层医3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药,2008,15(2):233-235.[40]张钰华,程秋容,唐桂兰等.湘西少数民族围绝经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J].中国老年学,2011,31(4):672-673.[41]史绍蓉,鲍缇夕,相英花等.西宁市40~60岁妇女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04-1805.[42]周小丹.蒙、汉族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43]ZhaoG,WangL,YanR,etal.Menopausalsymptoms:experienceofChinesewomen[J].Climactericthe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2000,3(2):135-44.[44]王临虹,赵更力,葛美云等.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因素及保健需求的定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8(3):169-171.[45]林永洁,李芬,张剑萍等.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110-114.[46]江雪芳,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6):667-669.[47]DanzAM,ZittermannA,SchiedermaierU,etal.Theeffectofaspecificstrength-developmentexerciseonbonemineraldensityinperimenopausalandpostmenopausalwomen[J].JournalofWomensHealth,1998,7(7):701-709.[48]PreisingerE,AlacamliogluY,PilsK,etal.Exercisetherapyforosteoporosis:resultsof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1996,30(3):209-212.[49]代璇.北京、上海城市社区妇女营养与体力活动适宜干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0.[50]吴卓,吴佳聪,万春花.20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7):485-487.[51]DaleyA,MacarthurC,StokeslampardH,etal.Exerciseparticipation,bodymassindex,and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womenofmenopausalage.[J].BritishJournalofGeneralPracticetheJournaloftheRoyalCollegeofGeneralPractitioners,2007,57(535):130-5.[52]HuangAJ,SubakLL,WingR,etal.Anintensivebehavioralweightlossinterventionandhotflushesinwomen.[J].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2010,170(13):1161-7.[53]崔妍.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以及肥胖症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相关因子变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3.[54]贾庚.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3.3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CEEConjugatedequineestrogen结合雌激素CLSClimactericsyndrome更年期综合症HRT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激素补充/替代治疗MHTMenopauseHormoneTherapy绝经激素治疗MPSMenopausalsyndrome围绝经期综合症VMSVasomotorsymptoms血管舒缩症状3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附录调查问卷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2016年甘肃省绝经调查基线工程情况调查问卷尊敬的女士: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女性更年期症状及对更年期激素治疗的认知情况,统计相关数据并提出有效治疗方案,以期更好的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本调查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不泄露个人资料,不作商业用途,希望您据实填写有关信息。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第一部分:基本资料1.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岁2.民族:□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其他少数民族()3.身高:cm体重:kg腰围:cm臀围:cm4.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婚姻情况:□未婚(是否有同居对象?□有□没有)□已婚:□同居□分居□再婚□丧偶□离婚:(是否有同居对象?□有□没有)6.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工程技术人员、作家等)□职员(从事一般性事务工作的人员)□经营个体或私营□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3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家庭主妇□离退休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7.工作性质:□化工□冶炼□煤矿□制造□饮食□交通运输□环保□医药□教育□其他8.生育情况怀孕次数:共有次初次怀孕年龄岁,该次怀孕结局:□活产□死胎□引产□自然流产□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宫外孕初次生育年龄岁末次生育年龄岁1活产:次(子女),顺产次,剖宫产次2流产:自然流产:次人工流产:次药物流产:次3中期引产:次,引产原因:□外因□胚胎停育□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畸形4宫外孕:次,部位:□左侧输卵管□右侧输卵管□其他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9.母乳哺育:□否□是(哺育时长:个月)10.子女同住情况:□部分子女同住□子女皆未同住□子女皆同住□无子女11.妇科疾病史:(可多选)□无□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卵巢肿瘤□卵巢癌□其它治疗方式:12.乳腺疾病史:(可多选)□无□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瘤□乳腺癌□其它3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治疗方式:13.慢性疾病史:(可多选)□无□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炎□结核□阑尾炎□其它14.您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以下疾病?□无妇科疾病:□子宫肌瘤与本人关系□子宫内膜癌与本人关系□卵巢囊肿与本人关系□卵巢肿瘤与本人关系□卵巢癌与本人关系□其它与本人关系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与本人关系□乳腺囊肿与本人关系□乳腺纤维瘤与本人关系□乳腺腺瘤与本人关系□乳腺癌与本人关系□其它与本人关系代谢疾病:□肥胖与本人关系□高血压与本人关系□高血脂与本人关系□糖尿病与本人关系其它疾病与本人关系15.乳腺自查情况(1)您是否有感觉到乳腺不适?□是□否(2)您是否定期进行乳腺的自我检查?□是□否多久一次(3)您是否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体检?□是□否多久一次16.月经状况:基本情况:初潮:岁,月经周期:/天;量:□少□中□多;痛经:□无□有39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规律□不规律□不规律小于3个月(停经前期)□月经不规律大于3个月,或月经停止未满12个月(停经中期)□月经停止超过12个月(停经后期)□已停经年(停经年龄:岁)17.绝经激素治疗情况:(1)对激素补充治疗认知情况:□了解激素治疗□仅听过激素治疗□完全不知道激素治疗(2)激素补充治疗使用情况:□未曾使用过激素补充治疗□曾使用过激素补充治疗月①曾使用药物名称□黄体酮□补佳乐□芬吗通□达芙通□利维爱□克龄蒙□松奇□安琪坦□其他使用途径:□口服□阴道用□肌肉注射□皮肤黏贴②为什么停止使用激素补充治疗?□相关症状没有改善□相关症状部分改善□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担心副作用□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疾病,如□其他原因□目前正在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已使用月①使用药物名称:□黄体酮□补佳乐□芬吗通□达芙通□利维爱□克龄蒙□松奇□安琪坦□其他使用途径:□口服□阴道用□肌肉注射□皮肤黏贴40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②为什么选择激素补充治疗?□因症状就诊,遵医嘱服药□自行了解相关资料后服药□他人介绍□其他原因③用药后效果:□症状完全缓解□症状有所改善□症状未缓解□症状加重18.选择曾使用过激素补充治疗或正在使用激素补充治疗的请继续作答:(1)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激素治疗:□电视或其他媒体□网络□书籍□朋友□医院咨询医生(2)您知道绝经激素治疗有哪些益处(可多选):□减轻更年期症状□防止骨折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减少癌肠发生□不清楚(3)您知道绝经激素治疗有哪些副作用(可多选):□肥胖□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乳腺癌风险□静脉血栓形成□不清楚(4)您是否会向他人推荐使用绝经激素治疗:□推荐□不推荐您不推荐的激素治疗的理由是(可多选):□不了解相关知识□认为没有必要,绝经属于正常情况□担心副作用□其他(5)您会继续使用激素治疗吗?□会原因□不会原因4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二部分: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KI)以下哪种症状符合您当前的身体状况?与更年期有关症状程度给予评分:症状加权严重等级系数0123出汗潮热4□无□<3次/天□3-9次/天□≥10次/天感觉异常2□无□与气候有□常有刺痛、麻木、灼热□冷、热、痛觉丧关感失失眠2□无□偶尔□经常,需服用安眠药□影响工作生活紧张、焦虑2□无□偶尔□经常□经常,不能自控忧郁1□无□偶尔□经常、可自控□丧失生活信心眩晕1□无□偶尔□经常□影响日常生活疲倦乏力1□无□偶尔□上四楼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关节痛肌痛1□无□偶尔□经常、不影响功能□功能障碍性生活2□正常□性欲下降□性生活困难□性欲丧失头痛1□无□偶尔□经常、能忍受□需治疗心悸1□无□偶尔□经常、不影响日常生活□需治疗皮肤蚁走感1□无□偶尔□经常□需治疗尿急尿频尿失2□无□偶尔□>3次/年,能自愈□>3次/年,需治疗禁注:原始分数,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加权分,加权系数×原始分数;计算加权分总分和。KI评分将各症状分为“无症状”(总分0-6分),“轻度”(总分7-14分),“中度”(总分15-30分),“重度”(总分>30分)。4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第三部分:以下列出请您勾选1.有关更年期的信息,您希望由哪些渠道获得?(可多选)□电话咨询□卫生宣传手册□医护人员□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其他2.最近半年是否因更年期问题求助于医疗单位?□否□是,回答“是”请继续作答:(1)您就诊的主要原因(可多选):□潮热、心悸、多汗□情绪异常□骨骼疼痛或骨折□排尿异常□失眠、乏力□性生活水平下降□头痛、眩晕(2)就诊科室:□生殖中心□妇产科□骨科□内分泌科□精神科□心内科□泌尿科□消化科□中医科□其他(3)治疗方式:□无□是回答“是”请继续作答□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检查:(4)上述处理方法对症状改善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非常不满意3.最近半年是否因更年期问题而采取自我保健及另类疗法?□无□是回答“是”请继续作答:(1)自我保健方式:□无□瑜伽□慢跑□健走□广场舞□登山□其他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分钟,每周次)□调整饮食□调整生活作息□调整情绪□其他4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2)另类疗法:□无□维生素、钙片□中药□针灸□按摩□其他(3)请问您使用上述处理方法对停经症状改善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您会选择下列哪种情况:□更年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症状严重才会就诊□关注自身健康,主动到医院常规咨询医生本调查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合作!调查员:4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一、发表论文1.孙小燕,王丽蓉,葛龙等.绝经激素治疗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系统评价[J].生殖与避孕,2015,35(12):851-859.2.王丽蓉,李丽斐,张宝丽,张学红.血清CA125水平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监测价值(审稿中)3.张宝丽,王丽蓉,张学红.CA125在IVF/ICSI-ET周期作为超长方案促排启动指标的探究(审稿中)4.王丽蓉,张宝丽,张学红.甘肃省40-55岁女性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大会发言).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福建,厦门)二、参与课题1.2016年甘肃省围绝经期-绝经期健康管理巡回宣讲与培训活动4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致谢在此论文完成之际,由衷感谢我的导师张学红教授三年来对我的包容、引领感谢她身教言传带给我的知识和对医学的崇敬。她让我明白医学是集合文化、哲学、心理的科学,而不仅仅局限在理性的剖析机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生殖医学内的引领仅仅是她给我带来的其中一部分,而更多地,是她不言之下的德。我愿为其一枚桃李,向生命的更深处传播张老师曾带给我感动。另外,我要特别感谢张瑞老师,在课题的设计、实施,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给予的详细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本课题得以顺利进行。感谢在近4个月与我一起奔波在调查路上的各位老师、师妹、师弟,那段时光尽管艰苦,但对我来说是人生的重要历练,这将成为我们之间重要的回忆。感谢轮转时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护士长,感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感谢不论在何时何种条件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家人,你们给我的爱是我一步步走来,一步步走下去的勇气和动力。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