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

ID:7198585

大小:31.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7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_第1页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_第2页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_第3页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_第4页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灌区引水计划建议编制的认识(张淑红)  近年来,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水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理念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如何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将有限的黄河水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关键。结合近几年陶城铺灌区的灌溉情况,笔者认为编制准确的黄河灌区引水计划建议,对于更好的利用、统一分配、调度黄河水量,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行计划用水,首先必须在用水之前编制好用水计划建议   用水计划建议即确定各时期渠首的引取水量和向各级渠道的取水流

2、量、取水次序和取水时间等的计划。合理地制定与执行用水计划建议,能根据作物需水要求,水源供水条件和渠系工程的输水能力等,统一协调需水、供水和输水的关系,达到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促进作物高产稳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果灌区缺乏用水计划建议,用水就会造成紊乱局面。引水条件方便的上游灌区,可能用水过多,不尽浪费水量,甚至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灌区下游或边缘地区,往往用水不足或供水不及时,使作物遭受干旱或减产。因此,必须重视编制及执行用水计划建议。 2取水量的确定   取水计划的编制,主要包括

3、计算取水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2.1按照灌溉面积的比例分配。按照灌溉面积的比例分取水量,计算方法简单,但是缺点是没有考虑灌区内不同作物、土壤等的差异,水量计算比较粗略。并且此方法实际上把渠道输水损失也按灌溉面积进行了分配,这在干、支渠输水损失较大,渠道长度与其控制面积不相称时,计算的结果不太合理。为此,可以通过考虑渠道的输水损失来加以修正。通常先算出各单位按灌溉面积比例应分的流量,然后考虑渠系的利用系数,求出各单位的毛流量,再按照各单位的毛流量推算出取水比例。   2.2按毛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分

4、配。如果灌区内种植多种作物,灌水定额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单凭灌溉面积分取水量,而应考虑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的灌水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统计各用水单位的作物种类、灌溉面积、灌水定额及支斗渠水与干支渠的利用系数,分别计算出各单位的毛灌溉用水量,并按照毛灌溉用水量的比例计算出各用水单位的取水比例。 3编报用水计划建议时应考虑的要素   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对天气、旱情、农情等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基础上,应准确确定某时期某灌区影响申报计划的取水方式、取水顺序及计算分取水量,分配时间等。 3.1取水方式的选

5、择   取水方式常选择续灌和轮灌两种方式。续灌取水方式一般是当水源比较丰富,供需水量基本平衡时,渠首向全灌区的干、支渠道采用同时连续供水的方式。续灌供水的特点时水流分散,同时工作的渠道长度大,渠道渗漏损失量大。其优点是全灌区的用水单位基本上可以同时取水灌溉,不会因为供水不及时而引起作物受旱、减产,对全灌区来说受益比较均衡。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实施和引黄水量的限制,续灌取水方式不宜采用。轮灌取水方式是当渠首引水流量锐减时,一般在干渠之间或干渠上下游段之间实行轮灌取水。近几年由于黄河来水偏

6、少,加上《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颁布实施,分配各灌区以及各渠道管理处的水量相应减少,灌区引水量和灌区的需水量存在巨大的缺口。而灌区的工农业生产又一直延续着引黄河水的传统,所以在有限的水量下就要切实保证灌区受益单位最大限度的供水,就要在有限的引水量的前提下,增加水的最大利用率。所以,在来水偏紧的情况下,陶城铺灌区近几年一直采用轮灌的方式进行各干渠的水量分配。即把有限的引水量集中供给某一条干渠,在灌完以后,再供给另一条干渠。在陶城铺灌区内设有输水渠、三级沉沙池、南北干渠及62条支渠,其中沉沙池占地15000亩,干

7、渠总长91.94km,设计灌溉面积114.3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106.5万亩,支渠长度254.27km,灌区内设有南徐、骆驼巷两处大型泵站,总装机容量3340kW,提水能力41.76m3/s。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将各干渠分组,在来水不足或引水受限的情况下各干渠根据引水量多少进行轮灌。 3.2取水顺序的选择   在取水计划的编制中,取水顺序是指取水时间的先后安排,陶城铺灌区确定取水顺序的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在灌区灌溉时期,主要遵循先供下游,后供上游。主要是因为在灌溉高峰期,灌区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突出,往往上游

8、用水比较方便,经常超额引水,而地处下游的受益单位则用水不足,以至影响农作物生长。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所以在原则上,坚持先供下游,后供上游。二是在用水上,坚持先灌高处田地,后灌低处田地。先灌成片集中的大田地,后灌分散零星的田地。同时考虑到灌区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在实际的灌水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3取水比例和取水时间的选择   在陶城铺灌区近几年的取水计划编制中,严格按照灌区农作物的取水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