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67290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04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实施方案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程整合”也有人称为“课程统整”、“课程综合化”、“课程一体化”等,是我国目前正在实验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适当的课程内容,那么,校园再美丽,制度再规范,也只是空中楼阁。结构决定功能,学校课程体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
2、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程标准更进一步提倡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校老师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教材存在学科内容重复,不同学科相互联系较少,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和师生负担的无辜加重;课程实施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不能有效统一等现象。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统整,打破原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明确区分和课内外时空的严格界限,打造全新的“1+1+1”10学校课程体系,真正统整学校各
3、方面教育力量和资源,聚焦到“学生发展”上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来这一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问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指导下,为了体现学校教育的最大价值,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统整,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资源,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的美好愿望。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切合我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即“1+1+1”课程体系。真正统整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和资源,聚焦到“学生发展”上来。2、纠正“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
4、资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3、改变一部分教师“零敲碎打”的局面,通过系统的研究,引领广大教师走进课程资源整合的广阔天地,并从中获得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课程作为教育培养人的媒质,其实施的指导思想必然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来确定其终结目标。1、教师树立整体教学观,在原有的国家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增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能有效结合,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效统一。2、保持“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教学向纵深发展的优势
5、,结合“整合教学”10,解决分科课程给学校教学带来的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学科联系。3、增强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教育成为一种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具体的体验活动,真正提高人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4、加强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重视人的差异性、能动性及全面发展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幸福、快乐,获得主动、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5、建立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关系,实现多科教学共同研讨的良好局面。在不改变课程设置和各科课时总量的基础上,让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一个团
6、队,协同教学,分时段完成教学任务,以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效带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第一、分析目前课程中的问题,统整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形成“1+1+1”课程体系:1、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活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纵横交织的教与学的网络中整体前进的过程。而要编制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网络,课程是核心载体。2、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
7、形成有特色的校本化课程,即“1+1+1”课程体系。103、教师反思课程现状,认识其中的诸多不足,转变理念,明确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第二、课程的整合研究:1、学科内整合:根据课标要求,提炼出单元主题,围绕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改变按统一教材设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课程实施方式,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作适当调整。能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一方面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质量,同时又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课程内容的最优化组合。2、跨学科整合:(跨学科课程是指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课程
8、,它基于教学计划中各分科课程,是一种通过对分科课程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观把握,而使之形成科际联合的课程设计方式。)跨学科整合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通过组织不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等方式,让教师自主发现不同学科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