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47173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2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由来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由来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怎么说,对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都是重视不够的,这是一些对王阳明哲学思想深有研究的人都在大声疾呼的问题。就像王阳明在明朝社会的官场上,人人都觉得他奇才盖世,但却人人都感慨他仕途坎坷,始终不被重用一样。这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既奇怪又不奇怪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真金都会发出光芒的,关键要看人们是把你埋在土里还是放在耀眼的柜台上。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块真金,但是它与统治阶层历代推崇的理学相悖,所以自然要被埋在土里。本文探讨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无在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而在于其思想价值对于当今社会有无所补,有无必要推陈出新,把这块真金从土里挖掘出来
2、放在耀眼的柜台上?以下,我们且先对王阳明哲学思想及其由来有个简单的认识。一、王阳明哲学思想简介。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1472-1528年),明朝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全能大儒。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即人们所命名为的"心学"。"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一场修正,而在中国历史上,朱熹的理学曾是统治阶层信奉的正统思想,因而王阳明所创造的"心学"在与"理学"的冲突中曾遭到统治阶层的排斥。在历史上,知朱熹"理学"的人多,知王阳明"心学"的人少。因为"心学"是在"理学"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转化而
3、来的,所以谈到"心学",我们不得不对"理学"先有一认识。说到朱熹的"理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存天理,灭人欲"1这一教条,认为它是束缚人们手脚的一条精神枷锁。可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我们先要对"天理"与"人欲"有一大概的了解。什么叫“天理”?《礼记?乐记》中说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这里提到了“人欲”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各种物质欲望;天理
4、是伦理道德、理性规范。《礼记》首先肯定人的欲望是一种自然本性,一种本能的生理需求,是可理解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不予节制,人们就会经不住外物的诱惑而发生各种悖逆、淫乱、伪诈之事,就会天下大乱。因此先王要用礼和乐来节制人的欲望。在这一时期,对人的欲望只是提出了要节制。而到了宋明理学,对人的欲望就提出要灭绝了。他们认为,人欲是恶的根源,天理是善的本源,只有“灭人欲”、“去私心”,方可“明天理”、”存天理”。在这方面,“理学”和“心学”意见是相一致的。所不同的是,“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何为“格物”与“致知”?按明代罗钦顺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致知”,“就
5、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认识陷于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朱熹主张“致知在格物”,通过“知事物之本末,穷事物之理”,来认识“天理”。而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的哲学思想,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提倡从自己內心中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7他强调的是“格心”而非“格物”。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要求人们“知行合一”,教育的目的不在学习之后,而在学习过程之中,知和行共同前进,目的和
6、过程相提并论,德行和知识内在统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王阳明强调,他平生讲学,重在“致良知”三个字,教育人们将伦理道德融入到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就可以“各得其心”。王阳明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把小写的人变成了大写的人,从这方面讲,比朱熹的“理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人情味。然而,文革时期,王阳明的“心学”被冠以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而被打入冷宫。二、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由来。王阳明的哲
7、学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家庭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的。1、王阳明的家庭背景对于其成长道路的影响。过去我们批判遗传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后天形成的,实际上,怎么可能没有遗传?如果没有家庭遗传,怎么会有千人千面,怎么会有人种的不同?当然,后天的努力是主要的,如果说后天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大的话,那么家庭环境就是人们童年所最早经历的生活环境,所以还是离不开家庭。中国人论事论人都喜欢查家谱,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