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ID:70075879

大小:2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1-15

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_第1页
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_第2页
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_第3页
资源描述:

《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05)5.许多同学喜欢吃家庭腌制的小菜,腌制小菜的一般方法是:将食盐、香料等一起放入水中煮制得浓盐水,盐水冷却后放入洗净待腌制的鲜菜,腌制过程中还要不断打开缸盖晒缸并及时补充食盐,一段时间后,即得成品小菜。若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关于小菜腌制过程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煮制浓盐水时,10kg水最多可得到浓盐水13.6kgB.腌菜的过程中,原来的浓盐水会逐渐变稀C.晒缸的目的一是防止腌菜腐败变质,二是促使水分蒸发以保持盐水的浓度D.补充食盐的目的是保持盐水的

2、浓度,以利于食盐往蔬菜中渗透(2006)4.(3分)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的变化见下表:0℃20℃40℃60℃80℃100℃NaCl(g)35.736.036.637.338.439.8KNO3(g)13.331.663.9110169246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之间;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

3、采取的方法是。(2007)16.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2008)4.(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分析曲线中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后,回答下面问题:(1)我们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l0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小于

4、l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那么,B物质应属于;(2)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B两物质溶解性的共同点是;(3)有同学认为“同一温度时,可配得质量分数相同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你的观点是,理由是(2009)(2)(5分)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

5、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31.645.863.985.5110138168①影响因素:②实施方案: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2010)17.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lOO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

6、量分数相同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2011)(4分)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1)A、B物质都属于________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如右图给出的曲线中,___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_____的方法。(2012)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160g,放入100ml水中,加热到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C.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降温到2

8、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