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58053
大小:31.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31
《加强县委办公室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县委办公室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 县委办公室是县委的参谋助手,担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责,位置特殊,责任重大。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喜德县委办公室大力推行忠诚、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五种文化”建设,塑造一流形象,才能担负起当高参、出大谋、献良策的重任。 一是推行忠诚文化建设,经得起政治考验。县委办公室是县委的核心、要害部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机要性和机密性,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忠于职守,高度负责,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都要靠得住、过得硬。因此,县委办公室要把讲政
2、治作为全部工作的灵魂。每个成员都必须讲政治,做到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行动上坚决,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强固自身信仰支柱和精神长堤;“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政治纪律,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谨言慎行,坚决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做的不做。 二是推行奉献文化建设,抗得住各种诱惑。县委办公室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责任大,而且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工作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
3、;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讲稿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文章看不到自己的署名,等等。没有敬业奉献精神,是干不好办公室工作的。这就要求办公室每个成员都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谋事不谋利,奉献不索取。要比境界,把为党工作、为民谋利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追求,把生命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要比干劲,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只争朝夕,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要比贡献,不
4、为名位所累,不为利欲所迷,置个人得失于度外,以贡献大小论英雄,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干明白事,做清白人,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使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是推行求实文化建设,耐得住艰苦磨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省、州对每一位干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县委办公室要带头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大力发扬求实精神。要摸实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揭示本来面目。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念经”,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凭主观臆想做工
5、作、出点子。要说实话,以对组织、对工作、对领导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怕批评,不计得失,客观真实地向党委领导反映情况,不曲意逢迎,不阿谀奉承,不掩盖事实。要求实效,围绕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参谋时想实招,督查时求实效。 四是推行创新文化建设,跟得上时代步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急速发展的时代,县委办公室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经常“老调子重弹”
6、,抑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然参不到点子上,谋不到要害处,难于担当时代重任。因此,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沉湎已有的成果,积极探究事物发展的趋向,努力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断适应事物发展的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制度、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层次。要勇于攻坚排难,追求高标准,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突破,以新起点、新招数、新内容推动各项工作,力求取得更大的突破,创造更好的成绩。唯其如此,才能无愧于时代,无负于领导,有益于人民。 五是推行协作文化建设,担得起服务重任。团结协作是党性修养和人
7、品风范的表现。县委办公室成员更要大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讲大局、讲原则、讲风格、讲配合。为人要忠厚诚恳,公道正派,既不说三道四,又不违心奉承;既不轻视,又不苟同,谨于言而慎于行。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寒不减色,暖不增华,决不见时依依、别后渺渺,尽可能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胸怀要宽广,对人不怀猜疑妒忌之心,不捕风捉影,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计较,做到互相帮助、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要洁身自好,既不要有位卑言轻之感,又不要有孤芳自傲之态;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不
8、气不馁,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有涵养、有气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批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坦荡真诚,坦诚地与人交往,真诚地对待他人,面对矛盾与误会真心通气,坦诚剖析,争取谅解,消除隔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