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52997
大小:35.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31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之农业女性化视角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之农业女性化视角浅析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出现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于男性,农业女性化的现象日益突显。而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关注人力资源性别层面,仍然沿袭着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前,以男性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制度,明显滞后于农业女性化的新趋势。文章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农业女性化的现状以及农业女性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从农业女性化视角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农业女性
2、化的趋势。从事农业活动的妇女人数占农业从业人员一半以上,而且这一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1990年,农村妇女占52.4%,2000年上升到61.6%。“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家庭中,女性从事纯农业劳动的比例是82%,比男性高出17.4%。全国妇联XX年3-6月在河北、河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肃10省万名农村妇女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的比例达74.7%。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传统的“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已经逐渐被“男工女耕”的新型性别格局代替,农业女性化已成为
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结构的新趋势。 一、我国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原因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女性转移滞后导致农业从业人员呈女性化趋势,而致使农业女性非农转移滞后的原因,存在以下方面: 农业仍然是农民家庭生活和就业的保障 几千年来,农民依靠土地生活,农业种植仍然是大多数农民家庭生活的经济保障,加之当前国家对农民优惠的土地政策,使得农民不可能放弃土地,放弃农业生产。务农是求生存,非农转移则是求发展,在生存和发展的选择中,多数农村家庭男性选择了求发展,妇女留在家里求生存。这是成本小和收益大的理性策略。 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 农民非农转移和其文化素
4、质呈正相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6%,“小学”文化程度占25.9%,“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6.1%,“大专及以上”占1.2%;“没上过学”占6.3%。较低的学历限制了农村女性向农业以外的产业部门发展,同时也使其对外出就业缺少自信,不愿意外出。 社会分工设置限制了女性就业机会 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源。城市中存在着“二重劳动力市场”分割。性别间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使得妇女工作的收益低于男性。所以男性拥有比女性更有利的外出就业条件。 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 “男主外,女主内”
5、,是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在这种分工模式中,女性承担着家务劳动,照顾老小的职责,而这种传统职责也使得农村女性不得不留守在农村家中。 二、农业女性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关注农业女性化的研究者都在探讨其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甚至是否会危机粮食安全。而影响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因素中第一变量,就被列为劳动力变量。 有实证研究认为:劳动力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边际生产力为负。农业劳动力每增加1万人,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分约下降0.11点。而农业劳动力的大量的余,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本、技术投入较少和薄弱的农业基础条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变
6、大,致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低下,农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收到严重阻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仅有5.25%的农村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平均受教育年限比非农村劳动力低1.49年,纯农业户的从业人员中有17.25%为文盲。我国农业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限制了农业劳动力获得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能,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造成劳动力边际生产力为负的重要原因。 而我国农业女性化的上升趋势,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又受到降低的冲击,农业综合生产力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
7、结构的影响 随着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的非农转移,有研究显示:农业劳动力的性别及年龄结构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的结构,农业经营退化为靠化肥维持、由妇女经营的副业甚至转变为靠老人照看的庭院经济,这种对常态分布的过分偏离,将对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的问题。 同时,农村青壮年男性的大量转移,导致农地的粗放经营,甚至土地抛荒,严重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洪名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的利用、投入、产出等受到的影响,指出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投入、种植业结构、农业技术的采用,并对作物单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