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转型的反思

柯达转型的反思

ID:69199354

大小:95.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16

柯达转型的反思_第1页
柯达转型的反思_第2页
柯达转型的反思_第3页
柯达转型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柯达转型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柯达转型的反思柯达是谁?十年前,大家会认为问这个问题太可笑,由于地球人都知道柯达是谁;但近十年的时间,柯达的广告没有了,从媒体的视野消逝了,往日的“胶卷大亨”怎么了?柯达在做什么?“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彭安东,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时隔五年,他再次造访中国,这位领导着柯达进行转型的掌门人好像有些如释重负;错失时机2001年,传统的影像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数字技术革命,摧残了传统胶片行业得以安家立命的产业基础,全球胶卷的需求显现拐点,消费

2、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靠胶片为生的柯达面临着选择;柯达下一步该怎么走?是舍弃传统胶卷市场进军数码领域?仍是坚守,柯达内部产生了分歧;一方面柯达开头探究数码市场;2001年11月,柯达与刚刚独立的渠道分销商神州数码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中国数码相机市场;2002年,柯达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相机;另一方面柯达依旧不舍老本行,费尽周折擒获中国最终一个胶卷自主品牌——乐凯;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

3、片20%的股份;柯达打算通过置换乐凯股权合作,完成其在中国胶卷市场的最终布局;数码时代的产业竞争效率与胶片时代完全不行同日而语,柯达在传统业务上的优势,在数码市场上一夜尽失;数码市场进展速度之迅猛,完全超出了柯达的预期;就在柯达中国以4500万美元获得13%乐凯股份后,剩下7%的股份转让双方迟迟未能如约履行;柯达公司遭受了寒冬时期,其主营胶片业务连续下滑,且没有挽回的机会;2003年年底,柯达最终提出了“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进展战略,向数码业务靠拢;就在此间,三星、索尼、佳能、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进

4、入相机领域,赢得先机,柯达错失了数码业务进展的黄金时期;没有狠下心把传统业务抛开,使柯达最终付出了不菲的代价;2007年,柯达中国公司将持有的乐凯股份以3700万美元低价转让给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诚信创投〕,至此,柯达不再持有乐凯股份;据柯达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即使在充当传统胶卷和冲印业务缓冲区的中国市场,其传统影像业务也在以超过40%的速度下滑;有关部门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消费者将来购买数码相机挑选品牌的前五名中,根本找不到柯达的身影;佳能排名第一,索尼、尼康并列其次,富士、三星分别排在

5、第四和第五位;对于柯达而言,这样的排名结果颇有些讽刺意味;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在1975年研发胜利的,如今,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却无法引领潮流;“柯达创造的数码相机,成了柯达的掘墓者;”彭安东显得有些无奈;全面转型2003年,柯达最终挑选向数码业务转型;同年4月,彭安东进入柯达公司,他的任务就是领导柯达在全球范畴内完成重大业务转型,从一家以胶片为主的单一业务公司转型为一家以数码业务为主的多元化公司;自此,柯达开头了艰巨但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之路;彭安东告知记者,柯达的战略转型主要经受了三个阶段

6、:第一阶段,通过全球并购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柯达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在长期进展中积存的材料和颜色领域的核心领先技术,因此转型起点就挑选在了商业印刷领域;从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柯达两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为客户供应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其次阶段,专心数码印刷,出售医疗影像业务;在柯达有着一百一十年历史的医疗成像业务,占公司2005年销售额的两成;2006年第一季度,给公司带来约40%的税前利润;但为了把精力集中在增长显著的数码印刷

7、上,柯达最终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给加拿大的一家投资公司,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第三阶段,依据数码业务进展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线;柯达用了三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主营业务进行了调整,经过重新洗牌后,柯达所做的最终一步,就是要完成生产线的重新布局,同时掌握生产成本,实行精益生产;此时,柯达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第一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修理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运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

8、先进CTP板材生产厂;柯达将B2B(企业对企业)业务作为新战略布局的重点,作为制造需求偏好的重要手段;同时,品牌化对于B2B业务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品牌能有效地使产品和服务差异化,降低购买的风险和复杂性,并传播产品或服务所能够供应的利益、培育感情、建立信任;这在B2B和B2C(企业对消费者)领域都是一样的;另外,与消费品企业相对成熟的品牌手段相比,B2B企业行业差异性庞大,主要依靠技术和客户驱动进行营销,而且客户也特别熟识产品性能和价格;对于始终经营大众消费品的柯达来说,进入B2B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