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88354
大小:5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29
《溶质质量分数教学案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
2、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
3、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4)内容特色:本课知识的得出与“前概念”有一定相似之处,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
4、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但不会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2)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烈。本节课从学生的好动欲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身边常见又特别喜欢喝的糖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
5、的兴趣。(3)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可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本节课突出在溶液的知识范围内找对关系量。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的目的不在意知识本身,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思考问题、习题演练,培养学
6、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五.教学策略1.“建构主义理论”的“前概念”策略:在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学生对已知量、未知量关系的分析已有一定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前概念”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层训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总结方法。2.由感性到理性的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糖水的甜度上升
7、到理性的过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享受学习的乐趣。3.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本节课用“制糖水,品尝甜度”创设情境,用“真心英雄”等激励的评价语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放飞思维、快乐学习。六.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展示三饮料瓶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介绍]以上三饮料瓶的液体是我们兴趣小组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测?[设问]对如何验证糖水颜色越深浓
8、度越大的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办法?[教师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化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性评价][过渡]对于某某学生的方案4,我们一起来探究,是否可行?[学生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