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

ID:688801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9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1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2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3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4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5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6页
资源描述: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地方课程与德育活动美丽携手—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曾凡清【内容摘要】笔者作为杭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地方课程教材实施的任课教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地方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融入杭城等德育活动起十分重要作用。让地方课程与融入杭城相容于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将地方课程相关知识融合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中,使地方课程教学与德育活动整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校外实践活动结合等。让地方课程的教学与融入杭城的德育活动美丽携手,不仅使地方课程教学更有效,而且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体验中形成公民道德意识,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融入杭城的德育教

2、育目标,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合格的新市民。【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地方课程德育活动一、研究缘起:新杭州人的新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随之进入城市,“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是浙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坚持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真正享受到“同城待遇”。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杭城“同样享受到杭州优质教育资源”是杭州市的教育政策。他们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学习,由于城乡差距的悬殊,他们的心理素质,文明素养,道德品质与城市的同龄人相差较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融入城市,接受公平教育,这几

3、乎成为一种共识,但怎样融入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适应城市发展又无疑为另一个“共同”的困惑。研究怎样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或者换句话说,德育活动从哪里切入,找到这样一个“切点”则成为笔者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德育教育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发现学校“地方课程”的开设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德育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地方课程整合了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融合了感恩教育、市民道德、健康、城市环境等社会常识。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而言并非“地方课程”,而是“全新课本”,“照本宣科”无疑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地方”本土课程转变为“外地”学生教育资源,使之成为

4、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杭城新市民的德育活动文本载体,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走进杭州、融入杭州,将来投身杭州品质之城建设热切期待的文本。6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德育活动以地方课程为载体,地方课程以学校德育活动为依托,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二者美丽携手相容于活动中,成为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为同类学校地方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借鉴。二、地方课程:德育活动的新平台地方课程是指《我与杭州》和《人.自然.社会》课程。这两门课整合了浙江尤其是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融合了市民道德、城市人口、市民健康、城市发展、环境

5、卫生等社会常识。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而言并非所谓的“地方课程”。本研究将“当地”的课程转变为“外地”学生教育资源,使它成为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杭城的文本载体。德育活动这一概念是针对在杭州的专门招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提出来的,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进杭州、了解杭州、热爱杭州、融入杭州、将来投身杭州品质之城建设的热切期待。因而“德育活动”的基本含义应该是了解杭州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杭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乐于为杭州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具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杭州新市民。三、活动整合:地方课程的新尝

6、试地方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杭州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利用地方课程,探究社会问题,汲取历史智慧,鉴往知来,养成理性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需求,让学生亲近杭城的自然美景和社会环境。笔者任教地方课程三年来,始终将地方课程和融入杭城等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进行了以下的实践研究。1、教学计划,活动整合学校三年办学目标中把融入杭城纳入德育工作日程,本年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把融入杭州的养成教育细化到平常的教育中,计划将按照“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的要求通过春秋

7、游、运动会、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大学生与我校学生结对活动;通过开设兴趣驿站、开展假日活动为主要形式,实现从关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个体向关注融入杭城延伸,从有书读的保障向杭城文化融合延伸。德育规划构了建以地方课程为载体的学校德育特色。【案例】2010年12月23日,浙江大学团委组织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志愿者和我校某一校区的少先队员们进行了环保主题的外文互动活动。结合六年级《人.自然.社会》第26课相关内容,6通过活动,大队委员们深刻的了解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理解。队员们不仅加强了低碳环保的认识,还知道了很多环保方法。通过外文对话加强了学生学习外文的兴趣,感受到世界各个

8、国家都在为保护环境不懈努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投入低碳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