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84489
大小:3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29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注重学校实际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和平中心校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学校实际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的研究活动,这一命题诠释了校本教研就是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包括教研参与者、管理者等人力资源构成都是学校自己的,即教师是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推广和转化成果,研以致用促进有效教学,改善课堂生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学校解决教学任务的需要。几年来,我校根据上级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方法和途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把我校在校本教研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做一简要的汇报。一、加
2、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为了切实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建了八个校本教研小区,构建起灵活的校本教研网络。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1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校本教研开发和管理的文件精神,集思广益、积极采纳基层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见解和意见。做到统一思想,做到领会实质,挖掘内涵,并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把握定位,认真研究确定校本教研主题,制定校本教研管理组织制度和实施方案。做到了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共建,双向并举突出实效。为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构建了坚实的教研平台。二、学习
3、借鉴,强化校本教研的素质能力培养。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素质和能力,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校本教研的工作经验,以确保我校校本教研沿正确方向有效开展。1、学习课程论、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内涵,这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几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了钟启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马云明的《课程与教学论》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教育名著,如洛克的《教育漫画》、卢威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特别是肖川、魏书生、窦桂梅、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书籍文章,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学习课标
4、周,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要求校长每学期写学习笔记一万字,教师写学习笔记五千字。大家通过研读、交流、论坛、11讲座、论辩等形式不断深化与研究,从理论上为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丰富知识。2、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几年来先后派出50余人次,赴哈尔滨、黑河、北安、五市一小等地参观学习,同时与五市一小联谊共建,开展了以校带校,以校带品的教研活动。借鉴他们的教研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并在学校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改革创新,实现校本教研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教育作
5、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品格。而以往的教研更关注的是经验的传递,成果的辐射,以优质课来要求教师模仿、吸纳,不适合大部分教师业务提高的需求。显然,校本教研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1、分类管理。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面对全体,使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高,才是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这些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注重教研方式的变革,采用“三点带面”的管理模式,落实校本教研的有效性。⑴、“经验传递式”11教研,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帮带作用,开发其课堂,让他们新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得以传递与发扬。如我校校本教研张艳红老师的“读书大本营”和姜玉红老师的
6、“小学英语快乐情景教学”,在全校乃至全市都取得了极大影响。⑵、“研究生成式”教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抓细节,促管理,定期开发研究课堂,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辐射功能,课题研究一旦有了阶段性成果,便着力推介。如解放小学《新课程多媒体的使用的研究》、民航小学《农村小学班集体创新性管理的研究》和新民小学《学困生转化及做法》以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⑶、“帮带提高式”教研,把平时随堂听课掌握的低效课例推上教研议教前沿,让任课教师自觉接受教学会诊,矫正其“经验”,从而达到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2、一题多课。事物总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因此,我校在探索教研方式改革过程中
7、始终遵循这一规律,采用“一题多课”11的形式开展校间的教研互动。由教研组确定研讨主题后,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利用学校教师间的差异和各教研组的特长,进行优势教学资源的互补与整合,借助集体备课这一载体,由同年段的多名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让教师体验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和不同教学风格所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在比较中由教学程序“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3、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