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浩老师指导主讲主题教育课案例

张邦浩老师指导主讲主题教育课案例

ID:6881368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9

张邦浩老师指导主讲主题教育课案例_第1页
张邦浩老师指导主讲主题教育课案例_第2页
资源描述:

《张邦浩老师指导主讲主题教育课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路,让学生自己走……——张邦浩老师指导“面对高考”主题教育课案例2008年3月中旬到下旬,我有幸参与了上海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联合主办的,长宁区教育局、长宁区教育学院和我番禺中学联合承办的“上海市班主任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长宁区第九届中小学德育研讨活动”。德育专家张邦浩老师指导我校部分老师开设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课,我也加入其中。整个活动在番禺中学的部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张老师讲座,介绍主题教育课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教学实例。2.教师选题,试讲,张老师听课,评课。3.老师正式

2、授课。4.活动主办方邀请华东师大教授郭景扬、长宁区德育处领导宋崇鑫老师等专家进行评课,引领教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很侥幸,我的主题教育课“面对高考……”在张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得到了专家的一些好评,随后被《中国教育报》和《上海中学生报》两家媒体报道。张邦浩老师老师对我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意教师课堂语言和行为的心理暗示。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我学习了主题教育课的一些理论,事实上,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这方面的理论修养很浅薄,没能完全领会张老师那次讲座的内涵。但是他所例举的一些案例,却令我印象深刻。例一,国外某幼教

3、单位教授数学课,有如下教学过程:老师:3加5等于几?学生甲:7。老师:不错啊,很接近了。学生乙:8。老师:太好了,你很聪明,有别的意见么?例二,相比较,某国内幼教单位上生活常识课,则有如下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水果?学生甲:苹果。老师:正确,还有别的么?学生乙:番茄。老师停顿了一下,反问:番茄?再想想。学生丙:番茄不是水果,是西瓜。张老师分析:显然国外老师在乎的根本不是学生能否做对加法,而是尽量引导他们研究数学,启发最原始的研究欲望,他绝不通过自己的语言给学生的思考结果下什么定论,于是即便有学生说出了8,他也要让其

4、他学生继续探究下去;而国内老师在不确定番茄是否为水果的时候,通过看似不加否定的语言却饱含否定的语气,告诉学生,番茄不是水果,你错了。学生也马上意识到了老师的意图,于是教育又成了简单的知识灌输。至于番茄到底是不是水果这个本来挺有意思的研究话题,立刻失去教育价值。第一,课题设置技巧。我的公开课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课题定名为“为高考奋斗的价值”。张老师认为不妥当,因为这个课题存在一定的导向性,即学生会自然认为应该为高考奋斗,为高考奋斗是有价值的,课堂上应该学会价值所在。这固然不能说错,但是课堂讨论的范围就狭隘了。于是,在张老师的建议下

5、改为现在的“面对高考……”,其内涵在于学生可以考虑面对高考是否要奋斗呢?奋斗了以后是不是有意义呢?这样课堂的讨论范围就被扩大。这的确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然而我当时就提出疑问:是不是就应该允许学生考虑哪些不积极的道德层面呢?张老师提醒我,主题教育课是一种德育教育,德育要能做好,关键在于让学生有各种德育经历,让学生在老师的隐性引导下,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积极的道德感悟。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最起码的信任,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会选择最消极的思想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即主题教育课的首要目的,不是传输知识,而是启发学

6、生对道德、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思考兴趣,然后教学生如何结合身边的事例去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地引导学生走向最终的倾向性结论。以上是张老师对我这堂课的指导,今志于此,意与各方同仁共同分享学习。番禺中学徐骥13818401859番禺路270号200052miaomenxuan@163.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