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7348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9
《浅谈“礼者,人道之极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礼者,人道之极也”文学与传媒学院09对外汉语68号陈艳“礼者,人道之极也。”出自荀子之口,意思是“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其实,在商务中和在生活中,礼节,是很重要的,或许一点点的失礼,就会丢失一个很重要的客户,而生活中,一点点的失礼,或许就会失去一个朋友。真正懂得礼节的人,可以说已经达到一种极致的人生境界了。孔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这些前贤先哲的话表明了重视礼仪修养的意义。在中国文化里,礼是博大精深的政治治民体系。无论是美好的治国治民的理念,还是和谐人际交往的原则,都是通过礼仪来体现的,也是通过礼仪来贯彻的。所以礼仪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2、了。通过这一个学期商务礼仪课的学习,我更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概括为:礼,既是知礼,明礼,讲礼;也是注重仪容,仪表,仪式。一、知礼,是学无止境的一门课。“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经常这样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问题很简单,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必然是多样的,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知礼的人。否则,必定会被生活圈子中的人所厌恶,甚至排斥。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
3、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互相交往必定要先了解异国的风俗习惯,这是最起码的尊重,更是知礼的表现。缩小范围至我们自己的国家,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如果互相之间由于不知风俗而冒犯对方,也许会酿成严重后果。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做到这一点更能带来不小的收获。清晨同事的一声“早”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工作失误时一声“对不起”能让矛盾瞬间冰释;一个微笑,一份关爱,一份宽容,统统都是知礼的表现。不妨来看个例子:美国的希尔顿旅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馆之一。在他们的职工手册中有一
4、个严格的要求:不管你多么辛劳,请始终向旅客保持礼貌的微笑。公司总经理康希•希尔顿认为:“旅馆服务员美的微笑,正像花园里的阳光和春风。”他说:“如果让他选择,他宁愿住进虽然只有残旧地毯,却微笑服务的旅馆。而不会去一流设施却看不见微笑的地方”他检查工作时,向员工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微笑了吗?”。正是凭借着良好的服务,希尔顿旅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它的事业已经扩大到五大洲,在全球有200多家分店。“微笑服务”成了希尔顿旅馆的“发家宝”之一。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礼所起的大作用。所以知礼是我们处事待人中必须要不断学习的一门课程,做好知礼,人生的美好就开始了。二、明礼,是成
5、熟的风向标。前几年媒体上大声疾呼人们学说“谢谢”、“对不起”,并引经据典介绍西方如何女士优先之类。现在很多人可能会谈论:如今的一些人怎么啦,这么没教养。随地吐痰,遇老弱病残不让座,见困难无助者不援手,三句话未完就粗声大气。这一切不由让人感慨频生。教养教养,“教育”“养成”也,这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是起码常识。教养的结果,体现在一个“礼”字上。礼教、礼貌、谦让、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历史上便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孔融让梨”等故事,妇孺皆知。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
6、,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邓拓所说:“在我们看来,所谓礼就是规矩、准见、法度的意思”,在社会礼仪中,在待人接物时,在与人相处中,讲究礼貌,应视作全社会需一致遵行的规矩。所以我认为“礼”与“理”又是一脉相通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常说“谢谢”、“对不起”,这些好的行为应该形成一种风尚。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合“礼”的,也是合理的。明礼,是一个人成熟的风向标。只有明礼,才能做个有教养的人。赫尔岑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想赫氏标出的“高度”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我都彬彬有礼,有“教养”,
7、有“风度”,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三、讲礼,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说到讲礼,印象最深的就是杨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的鞠躬礼仪。三鞠躬,具体姿势是身体上部前倾三次,大约呈九十度,视线向脚下,严肃而庄重。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新人行鞠躬礼的桥段。通常都是三鞠躬。大多数人对此是习以为常的,我也不例外。可是经过老师讲解再想想这婚礼未免闹太大的笑话了。因为三鞠躬通常是在遗体告别或者对着塑像、遗像、纪念碑的时候才行的大礼。婚礼与丧礼,一红一白,简直相去甚远了。这里还有我自身的一个例子。在礼仪课上,老师点名点到我,当时我顺手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