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49993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8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作者:佚名医药原料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47更新时间:2003-1-4[关键词]:药健康网讯:1986年美国一学者在做大豆胚芽制品中发现了大豆异黄酮,并对其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199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ACI(Amer-icanCancerInstitute)根据它的功能作用,邀请有关专家对其抗癌效果进行研讨,结果表现:大豆异黄酮是较佳的抗癌防癌物质,在医药界引起较大的轰动,旋被列为大豆精深加工和医药产品重点开发项目。与此同时,日本科学家在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也使用了异黄酮,并说明每天食用20g-30g大豆,就可获得充
2、足的大豆异黄酮而确保健康。一、大豆异黄酮系列产品1、大豆异黄酮分子构成大豆异黄酮(lsoflavonesofsoybean)属黄酮类混合物、母核是指具有两个苯环A与B通过二碳链连接而成。三羟异黄酮占50%以上,由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黄豆苷原为主体骨架。97%以7-0-葡萄糖甙形式存在,其配糖体及酰基化衍生物达12种之多,外观形态为半透明结晶体,产品以粉末状出现。2主要产品大豆异黄酮根据其加工工艺和用途不同,国内外其制品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含量40%-60%的提纯精制品;另一种是含量20%-30%的并有助剂的配方精制品;还有一种是含量10%添加辅料的复合制品。前
3、两者主要用于药品和饮品,后者主要用于保健品和食品。国内大都是含量30%左右的提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达70多种。二.质量指标1原料含量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为:全豆0.12%-0.42%,胚轴1.4%-1.76%,子叶0.15%-0.31%,种皮0.01%-0.12%。大豆不同部位异黄酮含量见表l所示:表1大豆各部位异黄酮含量(μg/g)------------------------------------------------黄豆苷染料本素大豆苷原大豆黄素全豆36.38642021子叶5306872527胚轴832718838315种皮41441765----
4、-------------------------------------------表1表明:大豆胚轴含量为全豆含量的5倍左右,特别是含配糖体(葡萄糖昔)异黄酮的比例较高。2大豆不同制品的异黄酮含量(见表2)对以下主要制品分析得出:全脂大豆粉的异黄酮含量多一些,脱脂大豆粉的异黄酮质量好一些。腐乳由于长期生化反应,致使一些物质微量,豆腐加工处于高温水流环境,异黄酮含量大幅度下降。概念性认为:非发酵豆制品比发酵豆制品异黄酮含量要高出2-3倍。研究表2大豆不同制品异黄酮的含量(μg/g)---------------------------------------
5、--------------------------------染料木素黄豆苷大豆苷素大豆黄素-----------------------------------------------------------------------制品DinGinGinDinGinGinDinGinGinDinGinGin脱脂大豆粉126387362269275267642174216全脂大豆粉7117901289816361761274692927分高蛋白粉121762529886293211241143226豆奶4233573321274643628264019豆腐2
6、3717146983942641379腐乳4892--63--12229116---------------------------------------------------------------------表明: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不同,并且差异很大。其中浸泡损失约12%,高热损失约29%,强碱酸处理损失约37%,豆腐黄浆水流出物损失约44%。3、大豆异黄酮感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见表3)表3、大豆异黄酮感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项目要求----------
7、----------------------------------色泽形态白色或淡黄色粉未状滋味无异味杂质无肉眼可见及捡出杂质水分(%)≤3.5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60和大豆苷原,%)砷(mg/kg)≤0.5霉菌数(个/g)≤20酵母菌(个/g)≤25大肠菌群阴性致病菌不得检出--------------------------------------------三、大豆异黄酮的主要功能作用1生化物性大豆异黄酮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对温热比较稳定,具有雌性激素性质,易溶于丙酮,甲醇,乙醇,乙酸乙脂等极性溶剂中,难溶于水。人类摄取大豆异黄酮时,大都以配糖体的形
8、式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平均为1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