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牢笼突围

语言牢笼突围

ID:68296979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10-16

语言牢笼突围_第1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2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3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4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5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6页
语言牢笼突围_第7页
资源描述:

《语言牢笼突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向荣【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21年06期【原文出处】?文学评论丛刊?()2021年1期第8~15页【英文标题】ThePrisonofLanguageandItsBreakthrough:AReadingofJameson’sFormalistAesthetics【作者简介】向荣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键词】EEUU8530906-word.zl--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向荣【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

2、1【复印期号】2021年06期【原文出处】?文学评论丛刊?()2021年1期第8~15页【英文标题】ThePrisonofLanguageandItsBreakthrough:AReadingofJameson’sFormalistAesthetics【作者简介】向荣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键词】EEUU8530906-word.zl--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向荣【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21年06期【原文出处】?文学评论丛刊?()2021年1期第8~15页【

3、英文标题】ThePrisonofLanguageandItsBreakthrough:AReadingofJameson’sFormalistAesthetics【作者简介】向荣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键词】EEUU8530906-word.zl--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向荣【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21年06期【原文出处】?文学评论丛刊?()2021年1期第8~15页【英文标题】ThePrisonofLanguageandItsBreakthrough:AR

4、eadingofJameson’sFormalistAesthetics【作者简介】向荣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键词】EEUU8530906-word.zl--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向荣【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21年06期【原文出处】?文学评论丛刊?()2021年1期第8~15页【英文标题】ThePrisonofLanguageandItsBreakthrough:AReadingofJameson’sFormalistAesthetics【作者简介】向荣 

5、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键词】EEUU8530906-word.zl--    “语言的牢笼〞这个概念源于詹姆逊于1972年出版的?语言的牢笼?一书。在此书中,詹姆逊认为,英美哲学无视了欧陆哲学在语言学方向上的新思考,因而也就失去了考察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詹姆逊指出:“强调意义抑或强调语言?诉诸逻辑学说还是诉诸语言学?这两项关键性的重大的选择构成了当今英国哲学和欧陆哲学之间的巨大的差异,也构成了分析语言学派或普通语言和几乎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开展起来的构造主义之间的悬殊区别。〞①在他看来,“以语言为模式、按语

6、言学的逻辑把一切从头再思考一遍,奇怪的倒是过去不曾有人想到这样做过,因为在构成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所有因素中,语言显然在本体意义上享有某种无与伦比的优先地位,尽管其性质尚待确定。〞②基于此,詹姆逊对索绪尔、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构造主义在语言学方面的奉献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批评性的思考,并指出:人类应该冲出语言的牢笼,构建一种新的,真正能将形式与容、能指与所指结合起来的阐释学和语符学。    一    詹姆逊提出“语言的牢笼〞命题,这与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学转向〞事件有着密切关联。西方哲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式转换,

7、第一次转向是“认识论的转向〞,以笛卡儿的哲学理论为基石,标志着欧洲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向;第二次转向是“语言学转向〞,以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以及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石,标志着认识论哲学向语言论哲学的转向。“认识论转向〞是西方思想史,尤其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将欧洲传统哲学的根本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转变为“人的认识怎么可能和如何可能〞的问题。而“语言学转向〞可以说是承接笛卡儿所开创的“认识论转向〞,由于这一转换,自古希腊时代以来的人文科学的根底遭到了严重疑心,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发

8、生了根本变化。在传统哲学中,哲学家们都是将语言当作认识世界的一种“表征〞或“再现〞的工具。在传统哲学的理论域中,语言是对世界的“再现〞,它忠实而可靠,它是意义的载体,它在主体与世界之间透明而忠实地反映出原样。而“语言学转向〞发生后,人们发现,人文科学的认识和思想归根结底要靠语言才能传达,哲学的根本问题既不是探究对象世界的本质,也不是追问主体本身的认识能力,而是探究语言问题。在某种意义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