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

ID:6734564

大小:21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3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_第1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_第2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_第3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_第4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版七年级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对顶角(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二)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三、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探究教学法四、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相交线,相信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请看投影打出的图片(投影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

2、答问题.问题1:请观察后找出图片中的相交直线、平行线。问题2:你能再举出一些身边的相交直线、平行线的实例吗?【板书】10.1相交线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直线AB、CD相交于点O。16问题: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画出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用量角器量一量4个角的度数,看看这四个角有什么关系?1.对顶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右图,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他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样

3、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右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例1、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1=40°∠4=∠2=140°16练习2变题:若∠1=m°,求各角的度数。例2、如图,若∠1:∠2=2:7,求各角的度数。解:设∠1=2x°,则∠2=7x°根据补角的定义,得

4、2x+7x=180x=20则∠1=40°,∠2=140°根据对顶角相等,得∠3=40°,∠4=140°三、巩固练习四、归纳小结对顶角的特征: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性质:对顶角相等五、作业布置16§5.1.2垂线教学目的:1、使学生你理解垂线的含义与垂线的画法;2、能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垂线段的意义;3、能在学习中了解几何的不同情况下的分类,以及能在一个三角形作出三角形的高。教学分析:重点:如何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垂直的公理;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变换的思想。教具准备:一个可以转化角度的两直线相

5、交模型,一个硬纸皮三角形。教学设想: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渗透变换的思想。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的知识是学生逐渐接触完整的几何图形及对几何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本节的学习中要充分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在学习在有一个充分思维的过程,并在在知识学习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处理问题,通过结合前面的学习,初步学会对几何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二、新课拆析:1、知识设疑:同学们把手中可以转动的两条相交的纸条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四个角都相等的情况?如果会,那么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2、知识释疑:从上节课的学习中,

6、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相交会出现四对邻补角,两对对顶角,这两条直线称做相交线。当两条直线转动到所形成的四个角都相等时(等于直角),这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概括: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当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称这两直线互相垂直。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图形:表示:,,垂足为O,知识的渗透是一个很连贯的东西,这些知识应该化整为零,以平时的学习中慢慢让学生去体会。在转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变与不变,什么变,什么不变,为什么,怎么变?当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另外三个角也是直角,这个在原理上必须让学生明白。图形与

7、语言的结合(转化)是几何中的一个难点。16应用:∴3、知识延伸:(1)画(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AB,及AB外(上)一点P,求画出过P点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CD。(2)垂线的公理从画图的过程及其结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垂直。概括:(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上,经过直线外(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生活中的实际,我们也很容易得知,如果你将从教室的一边走到教室的另一边,能走最短的路,就是沿着与对面垂直的线路来走,所以概括:(公理)垂线段最短。点(直线外)到

8、直线的距离指的就是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4、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求:,2、如图,在△ABC中,请作出AB边上的高,及求出顶点B到边AC的距离。三、巩固训练:作图的方法,可以作为一个补充知识进行讲解,在画垂线时,不一定局限于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