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

ID:67242459

大小:285.00 KB

页数:155页

时间:2024-08-29

上传者:U-140596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6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7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8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9页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种子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55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   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155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155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5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155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55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5 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155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155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155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5.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6.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155 3、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5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155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15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155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155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155 4、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155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155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   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155 教学后记:155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155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155 5、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55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155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15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155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155 6、桂林山水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5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55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155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   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   (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155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后记:155 7、走进丽江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155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15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155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155 8、五彩池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55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   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155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155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155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155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155 9、卫星比武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内容。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二、学习新课。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4、出示表格。5、归纳学法: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7、展示交流。[155 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三、感悟、品读。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155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四、活动巩固。1、创设活动情境。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六、课外实践活动。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155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155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155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155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155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155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155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155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155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155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155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155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155 绿色记事本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155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155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地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155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155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小黑板:(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出示小黑板:  黄河是(        )的摇篮,她养育了(        )。教学后记:155 14、陈嘉庚办学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155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小黑板: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小黑板: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155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学习写读后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  赚(    )  悔(    )      骄(    )  谦(    )  诲(    )      侨(    )  歉(    )  海(    )    (2)总结规律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155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155 15、舞动的北京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155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155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15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155 16、大使馆妈妈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155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教学后记:155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和同旁字;并列式的词语,修改病句练习;熟悉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读读背背中《凉洲词》的积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阅读《我是中国人》,让学生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祖国,要有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4、通过“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5、通过笔下生辉——写“家乡”,让学生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习“语海畅游”    2、学习“积少成多”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海畅游”155 (一)学习“读一读,比一比”    1、小黑板出示: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    2、学生读一读,认真观察,比一比,说说发现什么?    3、师小结:我们在认字时,要学会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读音的特点,注意字与字之间细微的差别。这样,认字、写字就不会出错。(二)学习“词语真有趣”    1、小黑板出示课本中的词语。    2、让学生学生读一读词语,看看学习小伙伴发现了什么。    3、认真观察,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延伸学习内容,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三)修改病句    1、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发现存在什么毛病。    2、让学生说说病因。    3、让学生修改,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训练,让学生加深印象。二、学习“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凉洲词》    1、出示古诗《凉洲词》。    2、全班齐读,同桌互读,熟读成诵。    3、各小组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二)我的采集本    1、学生认识、欣赏以往四届奥运会的会徽。155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会徽。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及艺术价值的作品,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                          155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2、“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教学准备:    家乡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背诵、默写《凉洲词》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二)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人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三)“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1、让学生读题,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并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3、各小组代表发言,评价。    4、评一评,看谁说得又清楚又生动。155                   第三课时教学目的:笔下生辉——写“家乡”教学过程:  1、指名读题,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看法,确定是写家乡的现在还是设想家乡的未来。  4、教师给予写作指导。  (1)写家乡的现在家乡的变化有很多,指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先让学生确定着眼点,写家乡哪里的变化,哪个方面的变化;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想好后,再结合口语交际中老师和同学的评议,想想如何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2)设想家乡的未来。先让学生谈谈认为家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写一篇想象作文。5、学生动笔写作教学后记:155 17、莲叶青青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155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55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155   五、布置作业。 155 18 萧山杨梅[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155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155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155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155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155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155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155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155 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155 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155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教学后记:155 20、母亲的呼唤[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155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155 第二课时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板书:亲切甜蜜]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重点理解“总是,慈祥,温暖,温馨”      ——融融亲情,深刻难忘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重点理解“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      ——担心到心力憔悴      “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      ——无比关心,深切爱意155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心烦”——小,天真幼稚,不懂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      “感到害怕,哭了起来”——与前面茅盾,显得刻骨铭心,感到幸福眷恋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首尾呼应    [意在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难忘的教诲》:母亲教育孩子不要讥笑别人,要学会自己奋斗,学会去掉不必要的负担,快乐地生活。    《可贵的沉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快乐    20  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155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要求: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155    4、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155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155 三课时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二、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三、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155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教学后记:155 21.爬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与这些生字相关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尽自己最大努力。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巍峨峻拔的泰山脚下。泰山,以它优美的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世界,更令我们这些泰山儿女倍感自豪!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爬过泰山吗?谁能谈谈你爬山时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爬山》。看看作者又有着怎样独特的体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2、检查课文中难读的句段朗读情况。3、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生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默读课文,想想: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来回答。(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问?155 结合学生回答理解“沉静”。为什么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学到了怎样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带问题学习课文。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一> 梳理出父亲说的话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2、交流:读读你划出的父亲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师随机板书)那这三次不同的话语让我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呢?<二>学习上山途中父亲的话1、(课件出示)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来体会“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义。3、结合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读这段话。4、指生读。<三>学习山顶上父亲说的话1、指生读父亲的话,想想从这段话中又学到了什么?2、引导生理解“尽了力”的意思。3、引导读父亲的对话。(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段话,谁来帮帮老师,告诉我该怎样读父亲的话?那儿子的话又该怎样读?根据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慢条斯理”“自以为是”的意思。(2)师生读,评价。(3)分角色读。155 <四>学习下山途中的话1.大家都爬过山,联系你爬山时的经历,说说你下山时是怎么做的?2.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读读文中相关的段落。3.师引导读:就在我逞强的又跑又跳着急下山的时候,父亲用他那双厚实的手拉住了我,让我和他一起躺在树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山的沉静。我闭上双眼,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清脆的蝉声,淙淙的流水声,落叶飘零声……雄伟的大山向我们展开了他无比宽大的胸怀,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静的大山之中。当我睁开双眼,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我的感受时,父亲像一位哲学家似的解说着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4.师读这段话,你听出了什么?出示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还要用你的脑袋去思考。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体会,要用脑袋去思考。5.比较两个句子,自由读读,体会一下哪一句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6.小结:是呀!不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我们要眼耳心脑并用,做每一件事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再来齐读这段话<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配乐朗读这段话2.说说学到了怎样的智慧3.课下背诵此段155 四、小结人生就如爬山,只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尽力而为,全心投入,定会享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五、推荐读书155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自由读全文:    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摘出重点句:    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可是”)155   四、默读课文:   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    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   (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4、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教师勾画板书。(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    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读出感情,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155 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    师小结:改动后的这句,使人从无动于衷(板书)到纷纷相助(板书),这句话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心(板书)。  六、语言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三幅图,用有魅力的语言给图配上警示语。    给出空白的一句,让学生写自己选定的内容。    要求:能够打动人心,以情感人。    写好后,全班交流。  七、全文小结:    诗人让?彼浩勒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同学们,你们看,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学好它,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幸福。教学后记:155 寓言两则第一则《滥竽充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55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155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155 第二则邯鄣学步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姿势、优雅,顽固”等词语的意思。2、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邯鄣学步>所包含的道理。3、  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读课文,讲故事。同桌互讲故事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1、  读了寓言,你有什么疑问?2、  解释“优雅”“一扭一摆”3、  指名做动作4、  你从这个动作体会到了什么?5、  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什么决定呢?6、  现在,你认为他做的对吗,为什么?7、  那么,你从他学走路的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8、  同桌互相说一说。四、配音讲故事。五、教师总结你们从这位学步者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六、布置作业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事。155 24、米芾学书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155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155 25、《鸟的天堂》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155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155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155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教学后记:155 26、鲸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2、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155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5、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6、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7、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8、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9、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10、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155 第二课时一、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155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7、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155 27、麋鹿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3.读题。二、初读课文。1.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55 2.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3.理清层次。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1.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2.小组合作交流。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155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指导朗读)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播放课件)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引读小游戏:如: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4.小结: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师: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师: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朗读句子)四、学习第一段。155 1.过渡: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引导学生明白: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师: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朗读句子)3.总结: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五、作业: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155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学生交流。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3.总结: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三、书写生字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155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板书设计:角似鹿外形特点面似马155 28、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到图书室借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   2、教师准备投影片和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引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知道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什么课文吗?学生齐读课题。大家看过狮子没有?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这说明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很凶猛)。可是在奥地利作家亚当逊所写《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狮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请读过亚当逊写过的著作或是提前预习课文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5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很多同学也读得很好。谁能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上节课提到的叙述顺序。  二、指导阅读。   1、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多大的爱尔莎?在小组上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喜欢不同的地方,可让他们先朗读,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有的学生会喜欢刚出生的爱尔莎,因为“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就像可爱的小宝宝;    有的学生会喜欢夏天的爱尔莎,因为它是那样的调皮;    也有同学会喜欢换牙时温顺可爱的爱尔莎或者是作错事时“知错就改”的爱尔莎。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爱尔莎,作者喜欢吗?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地方有几处,比如“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等等,学生找出来,再引导感情朗读。155    2、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师:在长期相伴的日子里,“我”和爱尔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句,说说自己最大的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先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1)当爱尔莎饿着肚子归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就像迎接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在暴风雨的夜晚,自己对爱尔莎的牵挂。教师: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呢?请两名同学读,互相评价,全班再读。   (2)当爱尔莎生病发烧回来的时候,我心疼不已,给予细心的照料。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   (3)可能谈到最多的是当爱尔莎最后一次和“我”分别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教师: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感情?(请学生发言)其实整个自然段都充盈着依依不舍的感情,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展示投影,请一位同学读9自然段,其他同学看投影。然后全班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祝爱尔莎平安吧!   (4)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这样”是指怎样?  三、课堂练习   1、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对照课文,想想自己曾经喜欢并仔细观察过的动物,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灵活安排,选做。)155              第三课时  一、组织班级辩论   1、同学们,换成你,你赞成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有些学生可能会和作者一样,虽然不舍,但也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也可能有学生想多和爱尔莎在一起。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以文中相关词句或是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为自己的依据。    可以想到,有许多同学和作者一样,“打算”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这时教师可帮助“弱势”,开展辩论。学生可能的“理由”:    “赞成”的理由:   (1)和作者的想法一样。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   (2)作者虽然“舍不得”,但是“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所以我才决心离开它,而且作者对它进行了细心的训练;   (3)这还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我们不能将爱尔莎带到家里。    “反对”的理由:   (1)爱尔莎“带着人的气味”,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爱尔莎离开作者会遇到很多困难;   (2)当爱尔莎和我分别的时候,是多么的难舍难分!为什么要使“大家”都痛苦呢?  二、拓展交流   同学们有过自己喜欢的动物吗?仔细观察过它们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155     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重点放到对动物生长过程的介绍,如果学生说得不具体,可以进行采访,如: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后来呢?长大的情况怎么样?你最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第四题,摘抄“我”对小狮子爱尔莎无限关爱的语句。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在作业本上介绍一下。(*选做)  板书设计: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两三天——→五个月后——→开始换牙——→快两岁——→生活了三年分别        可爱      调皮     温顺   感情更深    难分难舍155 29、孔子学琴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引发学生间的辩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列传》。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155 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二)精读品悟1、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2、学生默读思考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生1:我认为孔子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曲子。因为文中第二自然段写着“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师襄之所以可以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已经会弹这首曲子了,而且弹奏的节奏也还不错。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课文中第三自然“过了几天”孔子仍然在弹这首曲子,后来两次师襄去看孔子时,孔子也都在练习这首曲子,所以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生3:我也这样认为: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月了吧。生4:不对。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写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在十天的时间里,连老师都说他会弹了,可见他是在十天的时间里学会了这首曲子。155 生5:十天就学会了,那以后的时间他是在玩吗?(教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导说: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读课文,请你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以便更有力的说明自己的观点。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理由或想法。6、全班交流。师:请两种不同意见的小组各先用一句话简单阐明自己的观点。生01:我们仍然坚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学会了曲子。生1:我们认为孔子学会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师:我们先请认为孔子十天学会曲子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吗?生02:文中记录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整整十天”从整整一词可以看出师襄觉得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已经不短了,这足以说明孔子用十天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老师打断: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师襄话中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朗读。生03:课文中写着:“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弹得已经不错了,节奏感很好了。生04: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着“他有多方面的特长”“还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像这样一位人物,用十天学会一首曲子足够了。生05:我忽然想到,155 孔子弹琴已经这样了不起还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说明师襄的琴一定弹得更好,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位艺术家了吧。所以他的话绝对可信。孔子就是十天学会的曲子。师: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现在想改主意的同学,你可以被他们几个统一过去了。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别过去,听听我们的意见再说吧。十天的收获在师襄和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却并不满足,大家听听孔子的话:“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孔子认为自己十天下来了,弹得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不算真正的会弹这首曲子。师:我们也特想听听你读一读孔子的话。这位学生读孔子的话。生3:我来接着说。后来孔子就继续练琴,过了几天,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不满足,还要弹出曲子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他对自己的水平总也不满足。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长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的。师:老师听了你们两方面的理由以后,有这样一种感觉:看来关于孔子练习的时间长短已不再重要了,关键在于人们对“学会”的认识不同,是吗?孔子对自己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他做到了吗?生:他做到了。第三自然段中写着“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的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我也练过琴,一首曲子我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弹起来仍不免断断续续,偶尔用错手指。如果我在回琴的时候能够做到手指运用自如,老师一定会给我一百分的。155 生:孔子继续练琴时,他弹得更好了,弹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一曲弹完,好半天才醒悟过来。”我觉得孔子此时已经弹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给迷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听听这样的曲子!师:很遗憾,老师课前并没有找到这首曲子。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我们领略一下如此迷人、如此激情洋溢的乐曲风采呢?学生稍沉默了。师: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吧,读出师襄的感受,从这些描写师襄感受的句子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称赞一下孔子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这部分。师襄听到让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说了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朗读了师襄的话。师:同学们觉得师襄的话语气怎样?生:师襄语气里满是赞叹。生: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孔子的佩服。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次师襄的话。学生再次朗读师襄的话教师朗读孔子的话:“不行啊,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读后稍顿再问:“故事到此处你有何感想?”生:我觉得孔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生:我觉得从一首曲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这是不太可能的。虽然文中记述孔子做到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师:孔子确实做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吧。155 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自由发表意见。诸如:“孔子太了不起了!”“弹到这种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师:所以师襄称赞孔子的琴艺是——学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炉火纯青!”师:你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吗?生: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说炉子里的火呈现青色吧。生:我查了字典,没能查到它的解释。生:我在成语词典中找到了它的含义。相传道家炼丹,直到炉子里的火苗呈现纯青色时,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孔子真是太了不起了!师:同学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了,老师真为此高兴。回到课文,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生:我认为孔子做事非常认真,他“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生:我认为孔子非常谦虚,他本来弹琴非常好了,还要继续拜师学习。生: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做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吧。生:我认为孔子对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练习,最终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师:这种做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155 生:这叫精益求精吧。生: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这叫“温故而知新”吧。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做让自己更接近伟人的标准?生:明天我练琴的时候一定不偷懒了,而且也要练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试着从一首曲子中领会弹奏技巧,体会思想感情。生:再学一篇课文时,我一定回家多复习。……(四)复述故事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学生发言略。老师评价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例如:加进自己的想象,运用了《史记》中的一些说法,使用了自己的语言等教学后记:155 30、端午节的由来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155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155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15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155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教学后记:155 31、西门豹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155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靠依据。155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155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首恶者摸清底细调查了解受害者漳河情况西门豹破除迷信迎接新娘惩办巫绅惩治巫婆巧妙惩处官绅兴修水利(略)教学后记:155 32、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记》。对于马克·155 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155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1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