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99493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2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继续保持攀升之势,呈现一派有类费孝通概括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即各路研究纷纷推进,而又一统于“传播研究”。其中,不同于美国经验学派的学术传统,尤其得到各方的关注,成为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一方沃土。本文即以传播符号学以及相关的话语、文本、叙事诸路研究为例,对这一态势略做论列,回溯其源流,分析其现状,瞻望其走向,以期为学界提供一点参考。2000以前的回顾众所周知,我国的传播研究肇始于美国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威尔伯·施拉姆所推崇的“四大先驱”,在1980年代仿佛成为传播学的标志
2、。所谓经验主义传统,乃指以功能应用为导向、以实证科学为方法、以琐细问题为对象的“传播学”。此路研究虽有其科学性与必要性,但也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反思与质疑。华裔学者李金铨教授,在新著《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也指出:“美国的民主制度稳定,日起日落,天底下冒不出新鲜事,学者们关注的无非是体制内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就是如何完善美国的生活方式,难怪选举(美式民主)和消费(资本主义)的研究铺天盖地,有的见微知著,但不少是微枝末节、琐碎无聊的,鲜有成一家之言的学派者。”李金铨:《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3、(中国),2004,页2。这路研究在1980年代之所以大行于市,缘由似不难理解,概括起来无非两点,一是客观上美国传统在当代学术领域异常强势的地位和影响,使诸多学科不可能不受其冲击;二是主观上当时的学界面对突如其来的各路“新学”,眼花缭乱之际,一时不免“高山仰之”,甚至“顶礼膜拜”。而这一切的背后,自然又同当时“全盘西化”的社会文化心理不无关系。受制于这种学术传统,具有浓重“玄虚”色彩的传播符号学,自然难有什么地位和发展。1982年,施拉姆访华,曾带来一部由其弟子余也鲁译述的著作《传媒、信息与人——传学概论》,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中,包括约30种符号学
4、著作。198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召开的一次学术会上,居延安提交《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词条“传播学”初稿,也已将传播学的方法论基础归结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象征互动论(即符号互动论)。这些应该是国内最早谈及符号学与传播学问题的论述,只是并未引起多少关注。参见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jsp?b_id=4&s_id=。199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学术风向的陡然逆转,美国经验实证流派的专美局面也就随风飘去,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性学术传统迅速崛起,影响日炽。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涌起以后,各种
5、具有历史意识、思想底蕴、传统积淀、人文关怀的学术思潮,包括批判性传播研究更趋兴盛。其中原因也可归为两点。一是大众媒介在市场条件下迅猛扩张,急速发展,社会功能日益彰显,从而带来一系列勾联繁复的新课题,而这些又是逼仄的经验实证研究所无法应对的。另一方面,学人的独立意识和本土关怀开始觉醒,日甚一日,“与国际(实为美国)接轨”、“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热望逐渐冷却。于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批判性学术传统异军突起,并且大有取经验实证传统而蔚为主流之势。所谓批判性学术传统,非谓隔岸观火、挑眼拨刺、横挑鼻子竖挑眼、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它是以超越性的反思态度、总体性的研
6、究方法与联系性的问题意识为基本特征,以图揭示新闻传播的多方面蕴涵,从而不仅为新闻传播提供深广的理论视野和思想关照,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赋予其高远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其中,又包括一系列不尽相同的思路与进路,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媒介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媒介帝国主义、女性主义与媒介、后殖民主义媒介观、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等。这些新的研究潮流在中国的兴起,不妨以1994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创刊、同年《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的改版和1995年《国际新闻界》的改版为标志。因为,其时这方面陆续出现的研究成果,均以这些学术期刊为主阵地。1997年,吴文虎教授《
7、广告的符号世界》(广州出版社)的出版,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部传播符号学的专著。1998年,留法博士陈卫星在《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与第2期上,连载发表《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新华文载》1998年第9期转载),进而将传播学分为三个基础学术流派:“注重工具理性的控制论模式,以社会经验为内容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和阐释传播符号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与此同时,美国学者罗伯特·克里格(RobertCraig),则区分了七种传播研究的传统:修辞学的(rhetorical)、符号学的(semiotic)、现象学的(phenomenologi
8、cal)、控制论的(cybernetic)、社会心理的(sociopsychological)、社会文化的(socioc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