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鲁迅为例

以批判鲁迅为例

ID:42621415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以批判鲁迅为例_第1页
以批判鲁迅为例_第2页
以批判鲁迅为例_第3页
以批判鲁迅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批判鲁迅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批判鲁迅为例(有关劣根性)/马大一为2008-12-0113:48

2、阅读(2182)

3、标签:知识分子研究

4、字号:大 中 小——从国民劣根性到知识分子劣根性我一直很喜欢鲁迅,但是我要批判他。因为鲁迅说过,他的思想是有毒的。当年我以为他这是谦虚地说法,但现在我觉得他说的是实话。虽然我因为他说了实话有点不好意思再批评他,但我突然想起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话:我们讲情面,但是我们更热爱真理。(如果你硬要说亚里士多德没说过这话,我不争辩,但我会觉得你事儿。较什么劲呢。)以前我们不懂事,所以受过教育的荼毒。那会儿,老师们喜欢开口闭口讲鲁迅,因为什么呢?因为鲁迅是可以讲的人中最牛逼的一个。

5、以中国之大,牛逼的人自然不少,比如胡适,但上面冥冥中自有规定,所以老师就只能讲讲鲁迅。讲鲁迅,老师们就慷慨激昂,大谈“国民劣根性”的问题。不过,这种慷慨激昂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只能就历史而论,如果有学生提出“我们真的这么不堪吗”这样的问题之后,老师都会来一个来个180度的华丽转身,告诉我们:自从那个啥啥啥之后,我们的劣根性就改善了很多;当然,这不是鲁迅的功劳,而是那个啥啥啥的功劳。我们于是很高兴。但老师又一转:但是你们也别高兴过头了,因为虽然那个啥啥啥了,但是还是会有“一小撮”无所用心的人没有彻底改造好。我们于是再度沮丧。老师又说:不过呢,也没关系,只要你们听老师的话;好好上

6、课,特别是好好上好思想政治课。然后老师再一转身,说:接下来我们来上思想政治课。那时候,我们的老师兼上各种课。所以他讲完了语文,就又开始讲思想政治。但是在我看来,这两种课大同小异,不知道上头是怎么考虑的。就是这样,“国民劣根性”问题最终交由思想政治课来解决。鲁迅如果在世,可能就不会这样。但我怀疑,如若他活着,恐怕是第一个被上思想政治课的人。这有点诡异。但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然了。在这件事上,不能怪鲁迅想的不够周全。我说到这些,实际上是题外话。我对鲁迅的批评,并不是怪他考虑不周,我也不觉得他批评“国民劣根性”的“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众所周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多少都会有这种“改

7、造”的冲动。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胡适,也还是一样的想法。所以,我现在要批的,不仅仅是鲁迅一个人;我是要跟整个那一代人为敌。当然,我之所以敢这么狂妄,主要的动力在于:五四那一代人之所以值得批评,在于他们是中国两千年来第一批真正的知识分子,而我的批评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方式。 现在我要交待一下我批评的切入点。因为对象具有广泛的盲目信徒,所以我不得不格外谨慎。一不小心,前辈们就可能指责我“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我这不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为了出奇;不是这样,我绝对是在我十多年严肃思索的基础之上,才开口说话的。我特别希望,阅者能够体会到我的这种严肃。 记得有

8、一回,我们寝室夜话,当同学们争论来争论去,至于理不屈然词已穷,辩无可辩之时;我灵光一闪,冲这室友说:你这话没错,但你说得不对。这句话就是我的切入点。正是这样的思路,让我把“国民劣根性批评理论”转变成了“知识分子劣根性批评理论”。而要做这种转换,鲁迅是一个最大最好的例子。我尽量简化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假定知识分子是一类有着特殊任务的人,那么,像鲁迅这样将火力对准阿Q猛攻,这是恰当的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主要有两个疑问。其一:这种阿Q形象是真实的么?其二:这么攻击讽刺是否有效,或者说,你怎么肯定这种攻击是“更重要”的?对于第一点,鲁迅自己显然认为他是真实的,虽然他自己也承

9、认是“东拼西凑”而来的。对于第二点,鲁迅自己则有过一番很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们都清楚,鲁迅有一个“黑屋子理论”;这个理论提出的矛盾在于:一个在黑屋里的人,你唤醒他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鲁迅最后认定,一定要唤醒他,因为他醒来,说不定能够想法子把黑屋子搞破呢。对于这个理论,我又有几个疑问:其一,这个要唤醒别人的人可是醒着的?其二:怎么确定这个黑屋子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其三:如果我们的目标真的是干掉这个屋子,除了打扰别人睡觉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 史蒂文*瓦格说过这么一段话:“自十八世纪以来,社会理论家们就社会变迁当中意识形态和技术的相对重要性产生了分化,这一分化一直持续到现在。有

10、许多人支持意识形态的支配性,其他人则认为技术更重要。” 这段话对我的启示非常之大。因为在这之后,我开始思考“重要性”的问题。回到前面的思路:假定知识分子是一类有着特殊任务的人,那么,什么事才是更重要的?换句话说,知识分子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鲁迅的回答是,尽量拿一把匕首扎向这个世界,让它觉得疼了,“以引起疗救的作用”。这话没错,但我觉得鲁迅说的不对。因为在我看来,不管是匕首也好,投枪也罢,关键不在于火力多大,而在于找准目标。但鲁迅对这个问题似有意似无意的有一些忽略。因为他的更杰出的作品往往是把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