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83619
大小:289.1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1-22
《民事电子证据交换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密级:公开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LW硕士学位论文民事电子证据交换制度研究-基于美国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启示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民事诉讼法指导教师:(教授)培养学院:法学院二〇一五年三月一日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2、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
3、日AResearchonCivilelectronicevidenceexchangesystemBasedonAmericanE-discoverysystem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Candidate:LiuMing-chaoSupervisor:Prof.ZhaoXin-huiSchoolofLaw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中图分类号:密级:公开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L
4、W硕士学位论文民事电子证据交换制度研究--基于美国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启示作者姓名:刘明超申请学位级别:法学硕士指导教师姓名:赵信会职称:教授学科专业:诉讼法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习时间:自2012年9月1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止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6月摘要摘要: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高速普及,导致许多社会的解决必然与电子证据联系在一起。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依赖于司法实践中对电子证据的有效处理。电子证据作为证据形式的一种对诉讼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
5、仍然没有独立的证据法,对于证据的规定只是零星出现在三大诉讼法及其他规章法条中的专章。2012年《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首创性的赋予电子证据作为主要证据形式的地位,但对于电子证据的定位、可采性、证明力问题及电子证据开示交换规则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法学理论界虽然对电子证据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由于电子证据本身独特的特征,理论界同样并为就其与我国现有证据交换制度如何衔接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一些因素导致我国实务界及理论界在具体处理电子证据案件的过程中存在混乱,未能发挥电子证据特有的证明作用。因历
6、史、经济的原因,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于电子证据的规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规定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关于电子证据运用的优秀制度。在其规定中既有要求当事人尽快处理电子证据开示及其交换的规定;规定了对因疏忽而导致的保护文件的“回收”条款;规定了对正常操作导致电子证据灭失的“安全港”条款等,构筑起了一个完善的电子证据体系。这些规定对其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对全球电子证据领域相关立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效力。相比之下,我国电子证据交换制度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因此研究美国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
7、借鉴美国电子证据的优秀之处,对于完善我国电子证据立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借助于完备的电子证据立法,衔接电子证据开示与证据交换制度,解决社会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运用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定义、属性及与原有证据交换制度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借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构建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基础上,分析电子证据交换制度如何在我国确立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相关问题,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证据交换制度的法律框架做贡献。本文由绪论及四章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入下:第一章,本章主要
8、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研究主题I摘要第一章的文献综述进行整理分析,由此提出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目标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本章主要就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主要介绍证据开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开示等概念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电子证据区别于其他证据形式的不同点的分析,指出其不适用我国现有证据交换制度相关规定的原因。第三章,本章着重分析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