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58520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描述: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选择地区和专业差异较大,就业单位对毕业学校、身份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是政府在扩招政策制定、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效果远低于预期;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招聘程序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虚高就业率和大学生能力差是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被动局面。因此,高等学校破除大
2、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措施,政府是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主导力量,制定科学务实的就业方针政策,用人单位尽快完善大学毕业生相关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高等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水平。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扩招政策;结构性矛盾;就业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其就业难一直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高等学校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或创
3、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己经刻不容缓。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表现(一)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从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持续推行扩招政策,已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全国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O万的总量在增加,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99万,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宏观就业压力较大,地方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辽宁省而言,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76324人,比2013年多10136人,增幅3.81%。其中沈阳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也持续增加,预计达6.4万人。而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很有限,据(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省
4、市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统计,在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区以及深圳、苏州、青岛等33个重点经济城市共计50个行政单位的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供求分析表明,17.5万家用人单位可提供358.7万个岗位,而应聘人数为712.3万,供求比为1:1.99,岗位供不应求。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前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二)就业选择地区和不同专业的就业差异较大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和经济环境较好的沿海城市依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而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及中小城市则很少选择。就辽宁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城市是沈阳和大连。据
5、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4.5%的求职者愿意去“中小城市”,也有52.2%的求职者更愿意在大城市打拼,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就业首选北京、上海的求职者比率高达43.2%。而辽宁省内201 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5%毕业生选择大连,19%毕业生选择沈阳,1.24%毕业生选择鞍山,1.55%毕业生选择抚顺,而省内其他城市更是不足1%网。从本科专业大类看,20 12年本科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5.09%;其次是经济学类,就业率为94.77%;哲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82.64%;其次是法学类,就业率为89.26%。从种类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就业排
6、名前十名中有八个专业为理工类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呈这一倾向,在2013年大学各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前3O名中,只包含学前教育(第24名)和新闻学(第3O名)两个非工学、管理学专业,相反,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人选“就业红牌专业”,专业就业差异明显。(三)学校性质、身份方面、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学校性质往往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比如用人单位把招聘条件定格在“985”和“211”院校,拒绝招聘普通院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也使得这部分群体在就业时处于“无人问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不仅挫伤了学生就业的热情和自信,更加剧了本就不乐观的就业形
7、势。此外还附加了“学生干部”“中共党员”“各类标兵”等身份方面的限制,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使得苦于读书、缺少“锻炼”的普通学生连投出一份简历、参加一次面试都成了奢望,对于就业望而生畏。在各种就业市场,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很多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只限男性”或是“男性优先”的字样,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遭遇尴尬,被拒之门外。(四)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大学生就业难对我国现阶段而言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给相关工作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