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46673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30
《【课后反思】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课外古诗词背诵《登飞来峰》课后反思执教: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陈梅良一、确定了适当的教学目标。好的课堂教学要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课程标准,根据学情,根据文本体式。我的这堂课做到了这一点。(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教学课外古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是这样表述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课标中可以看出,学习课外古诗词,不仅要借助注
2、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还要学会如何鉴赏诗歌,学会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也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二)从学情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哲理诗比较陌生,难以准确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古代诗词10首,哲理诗只有《登飞来峰》一首。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中有《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两首哲理诗,但小学阶段只重粗通大意和背诵积累而不注重理解哲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观书有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虽然也是哲理诗,但学生解读哲理诗
3、歌的能力未见明显提高。根据我的调查,绝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老师对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的诗歌,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并未进行讲解和指导。(三)从文本体式的角度来看,哲理诗的教学要抓住诗中的比喻和联想。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或寓理于景,或融理于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登飞来峰》,应该贯彻1+X的理念,可以将它与《观书有感二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等充满理趣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发展
4、高阶思维,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已学过三首类似的诗,应该要学会总结读这一类诗的一般方法——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实现“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理想境界。基于此,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大意,能正确朗读,能背诵与默写诗歌。2.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3.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其他相关资料读懂诗歌大意,在诵读、比较阅读中提升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不畏浮云
5、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通过本课教学,我认为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二、追求一课一得,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基于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这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诗歌大意,能正确朗读,能背诵与默写诗歌。2.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3.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阅读《登飞来峰》,教给学生阅读哲理诗的方法:读(诗歌)—解(诗意)—悟(诗情、哲理)1.读懂标题主题2.联系背景经历3.理解关键词的比喻义4.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理然后,让学生
6、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方法用到陌生的诗歌中去。我选择的是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学生能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为了巩固所学,我还布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课外作业: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出下面两首诗中蕴含的哲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当前背景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培养批判性思维。教材中配的插图不是很合诗意:诗人是站在山顶,而非站在塔顶,山的高度也不够高。我
7、另外选择了一幅较为符合诗意的插图来和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更符合诗意。通过比较,一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二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材中的插图也可能有错误,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大胆质疑。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本课中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用PPT呈现两幅插图进行比较培养批判性思维,用表格指导学生逐步探寻诗歌哲理学习鉴赏方法,用王安石变法的视频知人论世,理解诗人的雄心壮志。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堂课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教学王安石的理趣诗《登飞来峰》,还引领学生阅读积累了《观书有感(其二)》《观书有
8、感(其一)》《过松源晨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