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

ID:6610833

大小:8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0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_第1页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_第2页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_第3页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材比较研究策略例谈浙江省临海市大洋小学周丽娇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2013.11.比较是分析问题;识别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支点。对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是理解教育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用好教材使课堂教学高效明达的重要途径。为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我常进行新旧教材及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下面谈谈多年来自己在教科研实践和教学常态中做教材比较研究的实践所悟,在这里不揣浅陋,表达一些个人观点,以求教大家。教材比较研究的前提是收集、整理被研究教材的资料。为了能更准确的对不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常按以下步骤有序展开:通比教材,厘清教材分布状况纵

2、比教材,梳理教材编排脉络横比教材,把握教材板块特征。一、通比教材,厘清教材分布状况通比教材就是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逻辑体系作全盘的解读、对比梳理,以此来厘清教材。如在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研究中,笔者是按表一的方法先从整体上进行了罗列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详细的比较研究的过程,具体如下:表1: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表:这种方法比较教材可厘清每套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状况,侧重于不同教材基本知识模块比较,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不同教材变化的是什么严万变不离其宗”的又是什么?如笔者通过对三版本教材的通盘比较,

3、整理出许多条非常清晰的知识脉络。以“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为例发现这三套教材“异中之同”的“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技能的要求。在第一学段都安排了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乘数是一、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二位数的除法;第二学段都安排了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这些相同数学知识点我们把它看作是教学传统的积淀。笔者也曾把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与被替换的义务教育浙教版教材(俗称“老教材”)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发现计算要求在降低,如整数、小数、分数混合运算,“老教材”要求“以二、

4、三步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而现行新课标教材则要求“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这些变化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时代必然的历史节点。因为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计算器、计算机的迅猛提升,降低运算难度已成为共识。又如新课标教材增添了“数学广角”栏目,而对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模块,我们把它作为新教学传统的发端努力进行教学创新,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和教育不断得以超越和发展。通比教材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编写的“大背景”,包括编写依据、理念、方法、特征,课程内容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所反映的社会需要、数学特点、呈现方式等。现行几套主流的新课标教材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教

5、材,其编写“大背景”是相同的,都是以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编写依据,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新课标教材都是按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编排,许多教学内容被分拆成一块块比较细的知识部件。了解“大背景”可以提升一线教师的数学理论素养和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的能力。二、纵比教材,梳理教材编排脉络纵比教材就是以教材目录为线索对不同教材结构进行全盘整理的基础上,以课程内容标准为框架,按照同一知识模块进行纵向对比研读、整理。通过整理,不但系统地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而且也更清晰地了解教材在编排方式

6、理念、教材呈现方式等的变化。三种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中笔者是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展开纵向对比研读、比较分析。如“统计与概率”笔者作如下梳理:表2:教材“统计与概率”的编排情况“统计”是课标强调加强的内容。三种版本教材都加强统计知识的孕伏,从低年级开始教学。比较分析中笔者发现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统计,让学生把水果、香蕉、苹果的象形图剪下来、分类贴在方格纸上,这项活动包括调查、收集、整理和数据描述的决策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二年级让学生用方块图制作近似棒

7、形图;以后各年级编排了直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曲线图等,结合教学求平均数、正、反比例等应用题。这样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方式,系统性强。且把统计图表的学习与解答应用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减少了重复教学的时间,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是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的亮点。而人教版教材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才接触,接触稍晚但步子紧,一开始就学习“一格代表一”(简称“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上册是“以一当二”的统计图,二年级下册又是“以一当五”的统计图。在对不同教材作比较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悟出如何据此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来促进课

8、堂教学效度最大化。三、横比教材,把握教材板块特征横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