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09931
大小:3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0
《必修必考备考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必修必考”备考漫谈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刘正涛一、近两年全国新课程卷分析1.通史意识明显2.强化对制度、观念的考查3.重视教材相关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情景化4.重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回应5.重视社会转型期6.重视主干知识的历史背景的补充7.重视引入一些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史学研究的新成果8.重视培养学生的史学概论意识9.重视学生历史思维层次的展开10.试题引用的材料形式多样二、“必修必考”应对策略(一)纵向梳理与横向整合(1)通史意识下的纵向梳理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政治文明: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同样的中央集权,秦朝的三
2、公九卿制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就有重大的不同;秦朝以后,不仅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更有古代社会中的中国独具特色的官僚制度。官僚由可以与皇帝抗争到日趋奴仆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2.物质文明:“精耕细作”问题,可以从粮食作物的南北培植、发展来引导学生把握;“土地所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没有私权的观念,所谓的土地私有对于除皇帝以后(甚至于皇帝也不行,如果发生改朝换代的话)的所有人都不绝对存在;“重农抑商”问题,重官商、抑私商,但重视商业。3.精神文明:孔子的仁和礼。统治者不断发扬光大的是“礼”,从先秦儒学到独尊儒术,再到理学的世俗化,莫不如此
3、;而人民反思的则从“仁”出发,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所以他们只是用一种儒家思想在反对另一种儒家思想。(2)阶段结构和年代结构下的横向整合以“世界视野下的16——18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为例从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城镇等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城乡社会阶层关系的演变,社会风俗的变化,政治斗争的新形态,早期的启蒙思潮的兴起,文学艺术的革新与市民文学的兴盛,传统科技的总结创新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等九个方面看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推荐一本书: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国以及西欧能最先实现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技术、文化、宗教和法律等方面进
4、行考察,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方面。因为无论怎么说,西欧社会的转型,或者是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首先就是经济的变革和转型,经济总是核心因素。作者认为,西欧中世纪经济的增长,始终伴随着三个机制的发育和发展,那就是社会财产和财富的积累机制,生产性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所谓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指的是商品市场以及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的形成。关于社会财产和财富的积累机制,作者提出要注意区分"原始积累"和"前原始积累"。以往那些把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确立完全归因于对外掠夺殖民地和对内剥夺农民的观点过于简单化。作者重点考察了英国的这种"前原始
5、积累",即中世纪晚期农民生产者个体的生产、消费、剩余和积累状况。正是英国以及西欧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是原始积累乃至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前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内需增长,它对国内市场经济启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近代海外殖民和海外贸易所不可替代的。作者认为法律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其中蕴含着英国及西欧社会最深层、最具典型性的特质。保障机制涉及到西欧多元的法律体系、相对独立的司法审判、习惯法、"王在法下"、以及对封建上层统治阶级消费的制约等。法律政治环境不仅是现代意义经济增长的保证,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运行的绝对不
6、可或缺的凭靠。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只有法律的有力保障才能使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材料二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图示:材料三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
7、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它的基本特点如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2)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到1763年,欧洲开始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编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参考答案:(1)流派:人情派(或世情小说、言情小说)。特点:描摹人生
8、世情和当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