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梯操作管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目录一、电梯运行管理规定二、电梯事故和故障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三、应急救援演习记录四、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五、电梯管理人员职责六、日常检查和使用状况记录五、电梯设备检查保养故障记录表14电梯运行管理规定电梯是本楼宇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确保电梯安全正常运行,特作以下规定,希望大家共同遵守。一、电梯内禁止吸烟、吐痰、涂污和乱扔杂物。二、乘梯人应爱护电梯,只按所去楼层按扭,不得连续或敲击按钮,不得长时间站在轿厢门中间阻止电梯运行。三、乘梯时不可将身体倚靠轿门,以免发生危险。四、电梯运行中发生故障,厢内乘客应按动警铃,在发出
2、信号后安静等待,由专业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开启轿门,禁止乘客打开轿厢安全窗,敲打、撬动电梯轿门及设施。五、用电梯运载家俱需报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派专人专梯运送,搬运家俱需轻搬轻放,不得损坏电梯及公共设施,禁止运载超大、超宽、超重物品。六、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报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派专人专梯装运。七、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装修垃圾须装袋,运送以经营为目的之物品,须向物业公司(主管部门)申请获准后,由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派专人专梯监督运送。八、如楼宇(层)电梯以客运为主,运送物品应避开运行高峰时
3、间。14电梯事故和故障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一、因停电造成电梯停梯时的措施运行中的电梯将会因供电线路的故障或限电等原因造成突然停梯,将乘客困在轿厢内,则应采取如下方法处理:1、如果有司机操作,司机应对乘客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并和维修人员联系,进行断电(拉闸)盘车放人操作,详见《紧急救援操作规程》;2、如无司机操作,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和轿厢内被困人员取得联系,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等待。有备用电源的应及时启用备用电源;3、若恢复送电需要较长时间,则应进行盘车放人操作,解救被困乘客,盘车方法详见《紧急救援操作规程》;4、恢复送电后,及
4、时和轿厢内乘客联系,重新选层恢复电梯正常运行。二、因电梯故障停梯时的措施14电梯运行过程中,因电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梯,将顾客困在轿厢内时,维修人员应安慰乘客安静等待救援,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为解救被困乘客,应由维修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盘车放人操作,具体操作内容《紧急救援操作规程》。在解困之前,电梯管理、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1、若有司机操作,司机应安慰乘客镇静等待,劝阻乘客不要强行扒动轿门;2、告知乘客不要倚靠轿门,不要在较内吸烟、吵闹;3、必须听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三、发生火灾时的措施建筑物或电梯间发生火灾后应
5、以立即终止电梯运行为原则,并采取如下措施:1、及时和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告知火情实际情况,如:地区位置、楼层高低、灾情大小、有无困人等等情况;2、及时通报单位领导及救援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3、发生火灾时,对有消防运行功能的电梯,应立即砸开消防功能玻璃,并按动“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此消防状态启用后一般人不允许再启动电梯,而只供消防人员及有资格人员使用;4、对于无消防功能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或选层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情尚未蔓延的楼层;145、有关人员组织疏导乘客尽快离开轿厢,再步行楼梯安全撤离。并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
6、态,用手关闭轿门并切断总电源;6、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疏导乘客尽快撤离,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切记禁止用泡沫或其他液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7、共用井道中发生火灾情况时,其余相邻电梯应立即停于远离火情区,供专业人员或消防人员灭火使用;8、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立即停梯,以免因火灾停电造成电梯停电而造成困人事故;四、电梯漏水时的措施电梯机房一般处于建筑物的最高层,底坑处于建筑物的最底层,井道通过层站和楼道相联接,机房会因屋顶或门窗漏雨而进水,底坑除因建筑物防水层处理不好而渗水外,还会因生活用水管道、消
7、防用水管道及因施工不当的跑水等,使水从楼层经井道流入底坑。发生洪水时,井道轿厢及底坑各设施、电器开关等也会遭遇水淹。发生漏水事故除从建筑设施上采取堵漏措施外,还应采取应急措施:141、当底坑内出现少量水或渗水较多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终止运行并切断总电源;2、当楼层发生跑水、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的上一层,终止运行,切断总电源,以防止轿厢进水;3、当机房或底坑水较多时,应立即停梯,切断总电源,以防止发生短路触电事故;4、当发生漏水时,应尽快切断漏水源,以保证电器设备不沾水或少沾水;5、漏水电梯在正常使用前应进
8、行除湿处理,如采取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新管线及有关部件等方法,确认湿水消除,绝缘电阻经重新测试符合要求并经试运行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运行;6、电梯恢复运行后,对漏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应记录清楚并存档备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