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

ID:6552388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7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_第1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界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一、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我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拥有品德。(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回归生活1.品德课的目标

2、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做到的。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本着先从学生个体经验出发,再与现实的道德规则、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能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更优化,让其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如学习礼貌待人的系列内容时,我除了制定知识目标:讲礼貌是尊重别人和友好的表现,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外;还制定了能力目标: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态度诚恳、和善、谦恭,语言温和、友好、有分寸,真正有效地促使学生在

3、生活中形成品德。2.“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内容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从儿童生活中发现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让他们到生活中体验、实践。(1)让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发挥近距离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灵活处理。如在教学集体力量大的内容时,我采用和老师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体现:先让一个学生与老师比,比不过,然后逐个地增加人数,直到赢了老师为止。这个活动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对“团结力量大”早已是心知肚明。(2)让教材内容由虚变实,空间上舍

4、远求近正如每所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一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适当穿插一些地方资源,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爱家乡主题,我就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蒙山、云蒙湖的美,通过展示交流美景资料,从真实的感受中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二、在评价中热爱生活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估,是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真正“回归生活”,切实提高思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知”“行”有机的统一起来。1、

5、评价情境生活化,注重于生活过程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我们要把评价寓于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从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动生活这四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例如:从劳动中观察学生爱劳动的品质是否形成;在班级生活中,观察儿童是否具有爱心、具有责任感;在家校联系时,了解学生在家是否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等等,把学生放在生活这一自然状态下观察,他的思想品德水平

6、才能得以真实的反映与客观的评价。2.评价形式多样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向互动式评价,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对自己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估,对于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的就在实践过程的内化中进行延时性评价,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先进人物,记录他的先进事迹;调查、访问,了解所在城市环保的情况;自发组织一次活动,记录活动内容等。这样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全面

7、评估,提高了思品课的测试效果。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再一次受到了教育,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评价的结果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毫无生气的分数,使品德教学过程呈良性循环状态。三、在生活时联系教学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8、(一)开展多种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开展活动,恰恰给学生创设了发现、研究、探索的场所和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如在“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才能回家”主题中,结合大部分学生回家要过马路,就开展“交通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交通资料,制作交通标志。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界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一、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我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拥有品德。(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回归生活1.品德课的目标

2、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做到的。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本着先从学生个体经验出发,再与现实的道德规则、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能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更优化,让其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如学习礼貌待人的系列内容时,我除了制定知识目标:讲礼貌是尊重别人和友好的表现,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外;还制定了能力目标: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态度诚恳、和善、谦恭,语言温和、友好、有分寸,真正有效地促使学生在

3、生活中形成品德。2.“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内容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从儿童生活中发现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让他们到生活中体验、实践。(1)让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发挥近距离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灵活处理。如在教学集体力量大的内容时,我采用和老师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体现:先让一个学生与老师比,比不过,然后逐个地增加人数,直到赢了老师为止。这个活动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对“团结力量大”早已是心知肚明。(2)让教材内容由虚变实,空间上舍

4、远求近正如每所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一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适当穿插一些地方资源,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爱家乡主题,我就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蒙山、云蒙湖的美,通过展示交流美景资料,从真实的感受中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二、在评价中热爱生活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估,是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真正“回归生活”,切实提高思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知”“行”有机的统一起来。1、

5、评价情境生活化,注重于生活过程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我们要把评价寓于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从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动生活这四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例如:从劳动中观察学生爱劳动的品质是否形成;在班级生活中,观察儿童是否具有爱心、具有责任感;在家校联系时,了解学生在家是否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等等,把学生放在生活这一自然状态下观察,他的思想品德水平

6、才能得以真实的反映与客观的评价。2.评价形式多样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向互动式评价,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对自己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估,对于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的就在实践过程的内化中进行延时性评价,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先进人物,记录他的先进事迹;调查、访问,了解所在城市环保的情况;自发组织一次活动,记录活动内容等。这样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全面

7、评估,提高了思品课的测试效果。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再一次受到了教育,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评价的结果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毫无生气的分数,使品德教学过程呈良性循环状态。三、在生活时联系教学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8、(一)开展多种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开展活动,恰恰给学生创设了发现、研究、探索的场所和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如在“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才能回家”主题中,结合大部分学生回家要过马路,就开展“交通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交通资料,制作交通标志。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同学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