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91692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5
《美术十二周至十四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彩多姿的靠垫导学案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单元三课题多彩多姿的靠垫课型新授主备学校李家堡中心小学主备人廖廷丽执教人廖廷丽初审人合作团队高蕊兰康爱民廖廷丽杨翠珍安转红王静奕终审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应会:能用剥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汁、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2、隐性内容与目标(1)在探究、讨论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刨盐能力。(2)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2、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除实用之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难点: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三、学习工具剪刀、胶水。材料:较硬的卡片纸、水粉也、毛笔或彩色水笔等。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小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2、揭示课题。(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2、设计靠垫用什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三)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五)小结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
3、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导学案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单元三课题多彩多姿的靠垫课型新授主备学校李家堡中心小学主备人廖廷丽执教人廖廷丽初审人合作团队高蕊兰康爱民廖廷丽杨翠珍安转红王静奕终审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应会: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2、隐性内容与目标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三、学习材料教师:教学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
4、秀作业、绘画用具…学生:绘画用具。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二)讲授新课1、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2、分析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发言:“我的现在与将来”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三)组织研究1、“将来”意味着什么?2、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四)艺术实践1、欣赏作品。2、分析构图方法。(五)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人物参考图片。(六)展示作业组织学生讲解评价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亲亲密密一家子导学案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单元五课题亲亲密密一家子课型新授主
5、备学校李家堡中心小学主备人廖廷丽执教人廖廷丽初审人合作团队高蕊兰康爱民廖廷丽杨翠珍安转红王静奕终审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教学难点: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三、学习材料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学习用具:吹塑纸、彩纸或黑
6、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交流你的家是个小家庭还是个大家庭?家里都有谁?和你最亲近的人是谁?(二)欣赏联想引导学生欣赏种树图片:你觉得这一家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亲密?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做什么?和家人在一起时,让你觉得最甜蜜、最温暖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呢?(三)分析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析一张粉印版画实物作品:这幅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家人的亲情?摸一摸,看一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吗?尝试印一笔颜色,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颜色水分大,影响色彩效
7、果。)(四)技法示范通过直观演示交流,解决技法问题:1、刻版中容易出现哪问题。2、印制中夹子的重要性。3、色彩中水分的掌握。(五)创造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回忆家庭中动人的时刻,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情景。(六)交流展示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