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84847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5
《轴对称图形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思路:《轴对称图形》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折一折,亲自感知、亲身体验,经历轴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思考。最后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的作品,这样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学习任务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
2、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2)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习者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
3、方法。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概念。(2)判断出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根据对称轴一侧的图形画出另一侧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并根据对称轴把图形还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对称美,有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意愿,乐意用学到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创造美的图形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有蝴蝶,树叶,脸谱等
4、的图片;剪纸5.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6.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教师出示学生喜欢的卡通片里的小动物的图片 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老虎把少的部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然后再让学生在这幅图片中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 【新课教学】(1)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我最喜欢的对称图形的图片,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出示蝴蝶,树叶,脸谱,天平及故宫建筑的图片,其中包含了生物、艺术、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
5、对称图形,同时这些对称的事物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请学生说说,这些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动手演示自己的观点(2)总结特征这样的特征我们称为“完全重合”,有这样特征的图形我们称为“对称图形” (揭题,并且板书“完全重合”和“对称图形”) (3)动手操作,总结特点。 1、从生活到数学 师:你认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 请你们拿出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进行证明。 (学生动手对折,并比较左右两边图形是否完全重合,以判断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2、请学生说说找到了哪些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贴到黑板上。 3、讨论:平行四边形是不
6、是对称图形 4、同学们对折了以后,图形中间都出现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称为对称轴,这些图形我们称为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画。 (进一步学习概念,让学生动手画对称轴,让他们对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 (4)师生互动,巩固新知。 在数学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轴对称图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找找。出示课件 1、问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找一找,并画出对称轴。2、同学们把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全找到了,你们非常地仔细,看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刀变成十字形?【小结】让学生根据已学轴对称知识进行判断,并画出对称轴,反馈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找到
7、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以及画对称轴的方法。【形成性练习】 1.完成书57页练习与应用。2、你们想动手剪一剪吗? (让学生动手制作美丽的剪纸,让“轴对称图形”更加深入生心。) 3、动手操作,展示成果。7.资源及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做好课件,以供教学之用,提高教学效率。再准备一些图片,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还原图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教学的进行。8.教学设计后记这节课,我通过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