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比例尺》六年级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教学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例尺》六年级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教学评析 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郑安徽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比”
2、、“正反比例关系”及“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行教材中,没有比例和解比例,所以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暂不涉及放大图形的比例尺。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
3、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法选择: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选择: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媒体选择:世界、中国地图、房屋设计图纸等,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长度单位有哪
4、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2、什么叫做比?3、化简下面各比。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二、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比例尺。师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比例尺?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查看。(地图、建筑平面图、机器零件图纸等)教师也打开课件展示给学生看。问:这些图形是怎样画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这就确定了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例尺。三、新课探究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4(电脑出示
5、),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b.学生试做。(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10:1000=1:100 (3)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
6、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注意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练习。(课件出示)(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a.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b.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c. 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d. 图上
7、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e. 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f.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1。(2)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3、教学例5。(课件出示)(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可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有意识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板演后,讲解。(2)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四、巩
8、固练习1、填空:(1)图上距离=( ) ( ),实际距离=( ) ( )。(2)比例尺表示( )和( )的比。(3)一幅地图,图上2厘米表示10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在比例尺是4:1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8厘米,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