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ID:6472777

大小:9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5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1页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2页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3页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4页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3.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掌握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合作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2、三、教具长方形纸、剪刀、幻灯片、学案。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另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则其对称轴是。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复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为突破教学难点(探究及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铺垫,分解教学难度。(二)动手操作探究性质1.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后,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

3、△ABC。教师:利用媒体演示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折叠、剪纸。学生:动手操作2.想一想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完成学案中的两个问题(1)上面剪出的△ABC是什么三角形?重合的角(用“=”表示)重合的线段(用“=”表示)(2)把剪出的等腰△ABC如图13.3-1标上字母,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角和线段并填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操作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结果的正确性。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经历自己去操作、实验、发现的过程,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体验

4、成功的喜悦。3.猜一猜学生:反复折叠、观察、填写表格,并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由这些重合的角和线段,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还有其它性质吗?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意识及语言概括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4.证一证学生:独立证明性质,若不能完成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成果,其他同学提出不同见解并阐述想法和

5、证明思路,补充另外两种证法。已知:△ABC,AB=AC求证:∠B=∠CBD=CDAB=AC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AD=AD在△BAD和△CAD中∴△BAD≌△CAD(SSS)∴∠B=∠C教师:对学生活动给于评价,引导学生用作底边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三种不同方法完成性质1的证明。教师重点关注:辅助线的作法,以及最后给出证明。(1)ABCD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加深了对辅助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完整的推理证明能力。(三)当堂训练巩固知识(1)填空:如图(1),①∵AB=AC

6、,∴=(等边对等角)②∵AB=AC,BD=CD(已知)∴(三线合一)③∵AB=AC,∠BAD=∠CAD(已知)∴(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第三条边的长是()A.7或3B.7C.4D.3(4)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AD⊥BC,BD=4cm,则BC=;(2)123ABCD(5)如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AB=AC,BD=BC

7、=AD∴∠ABC=∠C=∠BDC∠A=∠2设∠A=x则∠4=∠A+∠2=2x∴∠ABC=∠C=∠4=2x(3)ABCDEF∵∠A+∠ABC+∠C=x+2x+2x=180°∴x=36°∴∠A=36°,∠ABC=∠C=72°(6)如图(3),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证明一:∵AB=AC∴∠B=∠C(等边对等角)∵D是BC边上的中点∴BD=CD∵DE⊥AB于E,DF⊥AC于F∴∠BED=∠CFD=90°BD=CD在△BED和△CFD中∠B=∠

8、C∠BED=∠CFD证明二:连接AD∵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AD=∠CAD(三线合一)∵DE⊥AB于E,DF⊥AC于F∴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BED≌△CFD(AAS)∴DE=DF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取值有何区别,并明确“等边对等角”是用来证明角相等和求三角形内角度数的,而“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设计意图:通过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