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ID:42898361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_第1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_第2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_第3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_第4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腰三角形概念及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轴对称”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1.知识与技能(1)

2、 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运用等腰三角行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 发展合情推理,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发

3、现和应用.5.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二、学情分析 6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轴对称”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等腰三角形有关性质。三、教法分析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

4、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情境创设问题:地震过后,某中学的同学用下面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在等腰直角三角板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铅锤。把三角板斜边紧贴在横梁上。这就能检查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1.提出问题。2.演示课件(1):介绍方法,设下悬念,引出课题。思考作答;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激发学生思考,设置悬念,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件演示检测方法:旋转“房

5、梁和三角板”,保持铅垂线不动,判断房梁是否水平。演示可能的情况,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教科书图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发出指令引导学生操作;画图介绍腰、底、顶角、底角。问题(3)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想法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观察。 讨论、回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性质创设情境。 6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怎样剪出

6、一个等腰三角形?猜想探究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把你的结论填写在表中。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3.相互交流,你和别人的结论是否一致?你能猜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依次呈现问题当学生回答对称轴答案不一时,可以进一步提问:“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从而首先引出性质2.  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发现的结论进行大胆猜想。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出发折纸判断;能否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猜想;能否归纳全面;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观

7、察折纸并思考作答。    填表,交流,猜想。 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形成感性认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链接到动画演示:把剪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动画演示体会重合的线段和角。   利用白板书写功能,学生填写两个表。达到演板效果,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说出猜想后,拉开遮盖的正确结论。可以正确、快速呈现结论。验证猜想1.你可以根据猜想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吗?2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

8、号。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有助于规范学生对性质的符号表述,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学生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后,拉开压扁的结果。实现快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