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

ID:6468444

大小:55.69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1-14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_第1页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_第2页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_第3页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_第4页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txt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3~24【分类号】K21【分类名】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200306【作者】林甘泉【作者简介】林甘泉,193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士的知识结构包括道术之学和器用之学。知识阶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从一开始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谓“道尊于势”是儒家精英的自恋情结。秦朝短祚而亡是各种社会矛盾汇集激化的结果,并

2、非由于儒家与法家两种“吏道”观念尖锐对立的缘故。汉武帝“独尊儒术”不是“政治权威”对“文化力量”的“妥协”,而是封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阶层就其整体的社会地位来说,不能不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关键词】古代知识阶层/“士志于道”/“道尊于势”/“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师儒”与“吏道”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它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古代知识阶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古代知识阶层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这个课题涉及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许多领域,有些问题见仁见智,还有大片空间留待我们深入探讨

3、。“知识阶层”一词来源于西方近代学界,它本指对社会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和人文关怀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txt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3~24【分类号】K21【分类名】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200306【作者】林甘泉【作者简介】林甘泉,193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士的知识结构包括道术之学和器用之学。知识阶层的价值取向和

4、精神追求从一开始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谓“道尊于势”是儒家精英的自恋情结。秦朝短祚而亡是各种社会矛盾汇集激化的结果,并非由于儒家与法家两种“吏道”观念尖锐对立的缘故。汉武帝“独尊儒术”不是“政治权威”对“文化力量”的“妥协”,而是封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阶层就其整体的社会地位来说,不能不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关键词】古代知识阶层/“士志于道”/“道尊于势”/“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师儒”与“吏道”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它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古代知识阶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古代知识阶层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

5、不少可喜的成果,但这个课题涉及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许多领域,有些问题见仁见智,还有大片空间留待我们深入探讨。“知识阶层”一词来源于西方近代学界,它本指对社会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和人文关怀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认为,知识阶层并不是近代独有的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知识阶层,因而也各有其特殊的知识分子的问题”。他指出“知识阶层在中国古代的名称是‘士’,但‘士’却不是一开始就可以被称作知识阶层。‘士’之变为知识阶层,其间有一个重要的过程”。春秋战国时代社会阶级的流动,“导使士阶层在社会性格上发生了基本的改变”(注:余英时:《士与

6、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13页。)。这些意见都是很正确的。《士与中国文化》还有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它堪称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一部力作,因而在海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但我在拜读全书之后也发现,由于作者对儒家的道统情有独钟,使得他对若干重要问题的论述有失偏颇,甚至远离了历史实际。本文拟就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崛起及其早期行程做一些考察,并对余英时先生的有关论点提出商榷意见,以求正于余先生和各位方家。  一、春秋战国时代新兴知识阶层的形成及其性格特征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士”的称呼由来已久,论者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对“

7、士”的原始含义和指称作过种种解释。不管“士”的原意究竟何所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西周和春秋前期,文献中的“士”主要是指下级贵族。《左传》桓公二年:“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国语·晋语》:“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足以说明士属于低层贵族。所谓“士食田”,是指士享有禄田,与庶人受田耕作的性质不同。西周时代礼不下庶人。《仪礼》记载先秦名物制度甚详,其《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士丧礼》、《士虞礼》五篇,皆冠以“士”。姚际恒指出:“其实多通大夫以上而言,盖下而为民,上而为君卿大夫,士居其中也。”(注:姚际恒:《仪礼通

8、论》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